走进松口

苏生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上杭听老一辈人讲故事,除了潮汕、峰市之外还会经常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松口。因此在很早以来我就萌生到松口一探究竟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7日,天高云淡、风轻气爽。是日应叶政年老师的邀约,笔者偕新昌、健生和兰珍等好友一行五人踏上了赴广东松口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下车伊始,我们便被美丽的梅江风光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松口码头看对岸:群峦叠嶂、连绵起伏,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梅水荡漾、碧波万倾。好一幅充满诗意的、壮丽的锦绣江山图!</p> <p class="ql-block">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地处梅县区东北部。</p> <p class="ql-block">  松口镇是近代以来粤、闽、赣等地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是中国客家人移民海外开拓“印度洋之路第一站”,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是一个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镇,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松口镇素有“文化之乡、山歌之乡、华侨之乡”的美誉。2012年,松口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移民纪念地”;2014年,松口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2015年,松口镇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7年,松口镇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2018年,松口镇获评“最受网民喜爱的广东十大古村。</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松口古街,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历史沉淀感。</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两边多为粵东清末民初时期骑楼式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街市场边上的昔日豪宅,岁月的沧桑也难以掩盖它过去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镇土产店。</p> <p class="ql-block">梅江奇石店。</p> <p class="ql-block">古镇古董店。</p> <p class="ql-block">  古街店头卖的油饼。据店主介绍,当年“水客”“过番”在路途上吃的就是这种干粮。</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松口港</b>,俗称“松口港火轮码头”。它是“番客”下南洋的必经码头,素有客家人下南洋第一站之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松口港火轮码头、松江大酒店</b>是客家华侨史、航运史等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偶悉:“<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松江大酒店</b>”牌匾上的五个大字是我们上杭著名商号“德和隆”的族裔刘潮先生所书,由此亦见证了历史上上杭与松口两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是多么的紧密。</p> <p class="ql-block">  铜塑反映的是当年华侨离家“过番”时依依不舍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该尊铜塑反映的是:部份侨民在客地艰苦创业,发财返乡时带回了累累的财富。码头工人正在搬运挣来的银元。我在旁也帮上一把吧。</p> <p class="ql-block">  该图为码头台阶旁标示的梅江水文记录情况:它记录了梅江在近年洪水泛滥的情况。其中上世纪六零年最为严重,水位记录当时水位己高于一楼。今年涨水也达街面成人的腰际上下。</p> <p class="ql-block">火轮码头对岸的船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现代建设的通往对岸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中国移民纪念广场 </b>松口移民广场面向梅江,紧挨老街,中西结合的建筑鳞次栉比,颇具特色。松口移民广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大陆唯一移民纪念广场,旨在纪念19、20世纪离开中国前往印度洋群岛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广场左前江边树立的通往世界各地的路标和国际邮筒。</p> <p class="ql-block">广场左侧的“梅县航运公司”遗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元魁塔</b></p> <p class="ql-block">  元魁塔位于松口镇铜琶村,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竣工,为明末吏部侍郎、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士淳募资建造。</p> <p class="ql-block">  元魁塔高41米,塔门坐东南朝西北,为八角形平面布局的仿楼阁式九层砖石塔。塔底层以方块花岗石作基础,其余各层全为青砖砌筑。二至八层均有两两对开的四个瞭望口,隔层对应,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元魁塔边上的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塔门。</p> <p class="ql-block">登塔腑瞰松口古镇风光。</p> <p class="ql-block">塔内暗摸摸的,从塔内背光自拍一张效果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路上看到松口、松源一带公路二边山坡地头大片大片的沙田柚果林郁郁葱葱,累累的柚果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星罗棋布;公路上不时交会一辆一辆满载柚果的卡车。看来当地今年又是一个沙田柚的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回程我们一行顺路参观了粤闽两省交界边的广东省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石寨溪两岸。</p> <p class="ql-block">石寨村州司马第。</p> <p class="ql-block">  石寨土楼外景,左侧为外大门。</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土楼建筑物,这个外大门显得比例太小、门也偏在左边了。也许这正符合风水学中所谓的“堵财”一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寨土楼-树德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由郭姓十世祖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p> <p class="ql-block">  土楼总面阔25.60米,总进深28.80米,共计房屋58间,占地面积约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泥土沙灰夯墙,承重墙厚度达1米,构架桁木长达7米,檐瓦每块达1尺宽。正立面方形石基木柱支撑飘檐式大门,麻石条台阶、大门框,大门上方有一排护门孔,左侧有防御枪孔,石基木柱多柱支撑构筑穿花木质屏风。土楼一层为厨房,二、三层为住房、仓库二、三层均施内飘檐,木质穿花屏风护栏;木质楼板,三合土铺面。2002年7月,石寨土楼(含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图为土楼的内大门门楼。</p> <p class="ql-block">门楼不大内部却是“高大上”的,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土楼人家。</p><p class="ql-block"> 土楼内目前仍住有一户居民,年轻的主妇正在辅导小孩做作业。老年住户则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土楼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树德堂主人自称姓郭,祖上是从上杭城关迁居此地的。真个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p> <p class="ql-block">  “ 树德楼”对于研究闽粤赣客家人迁徙历史、文化交汇以及明清时期客家方楼的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土楼傍边的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小车距离松口愈行愈远……松口古镇也是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和水上航运业的衰落,渐渐地走进历史,逐步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她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发挥的历史功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