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闲暇时间享受“益阳市赫山区王凤山小学班主任工作室”惠泽,细品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一书。这是我读管老师的第二本书,之前看过他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每读他所写的著作都给人一种相当统一的感觉——“真”。正如“序言”里的两篇文章所表述的一样:实在、亲和、新鲜。翻开《一线带班》的目录,每个章节围绕一个字“抓”展开,分别为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这七个板块。这“七抓”幽默、风趣却又实在的故事叙述,逐一破解了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真实难题,是一本接地气的班主任工作的“武功秘籍”。我一边翻阅一边批注,字字句句段段篇篇,我笔尖留下痕迹的地方便是这本书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共鸣之处。品读、领悟、思索,我的思绪在书中行走,最后留下一字——真。的确,带班就是一个字“真”,对学生以真心,待家长以真诚,对自己胜任的班主任工作用真爱。</p> <p class="ql-block"> 在“抓家长”章节中有两个妙招与我的共鸣感最强。一个是第一招:照片“一对一”传家长;一个是第四招:使用好“家长QQ群”。</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说说第一招:照片“一对一”传家长。这一妙招中有一句话:“好的事情没有好的方式效果同样不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方法比能力更重要。发照片到班级群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的必做项目,称它为是项目,是因为项目讲究技巧、方法,更注重策略。好的技巧和方法会让传照片成为建立家校沟通的一剂良药,反之则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p> <p class="ql-block"> 我2017年新带一个班级,新入学的一年级宝贝们的家长对自己家的娃都非常关注,为了更好的建立家校沟通,我每天都会把孩子们在校的情况第一时间发在班级群里。多年带班经验告诉我,这些照片上传之前要审核:也就是要一一核对每个孩子是否在镜头里。即便如此谨慎,那一次我还是“疏忽”了一个细节。午餐时间,孩子们都在认真吃饭,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小可爱吃饭的镜头,本意是想在家长群告诉家长孩子们都是自主独立的娃们了,请家长放心。照片“审核”后,利用午休时间发到班级群,不到5分钟,班里的“细心”家长发给我信息:陈老师,我儿子中午吃饭碗里怎么只有一样菜?他没打菜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赶紧把传上班级群的照片放大,才发现这位妈妈的儿子确实碗里只有一个菜。我当时站在食堂一侧,这位男生坐在餐桌最后一排,不打开原图放大照片是根本看不清楚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是“一对一”地发照片,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镜头里的主角,将“审核”工作再仔细一点就可以规避这些问题。管老师这妙招,确实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事事成败在细节,好的事情只有用好的方式才凸显功效。</p> <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第四招:使用好“家长QQ群”。以前管老师带班时使用的是QQ群,现在我们的家校互联一般是“微信群”。很多的班级事务需要家长配合时我们可以借力“微信群”的影响力,发动家长的积极力量来促进班级事务的处理,从而达到助力班级正向发展的作用。管老师谈到的5点注意事项说得很清楚明白,在这里我想说补充一点我对于使用“班级微信群”的一点个人看法。把班级“微信群”作为与学生交流和家长沟通的共同成长之思想供给站,具体一点就是利用“书信告白”传真情。我在班级“微信群”里给学生或家长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在情感和思想上引导班级正向发展。比如,疫情期间我写过《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引导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疫情;在进入六年级时,为步入青春期有些迷茫和躁动的他们写下《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他们的青葱岁月铺路引航;毕业典礼上,我用书信的方式写了一封《少年初长成,自在恰如风》,鼓励他们悦纳自己,奋勇前行。这样的书信表达方式构建了与孩子和家长的情感链接,同时也是班级思想文化的一份浸润。所以,使用好“微信群”,我们要记住管老师的温馨提醒,同时我们也要让这样的公众平台发挥他最完美的价值。同时,这种真诚的思想沟通和情感浸润相信也是抓好家长,赢得家长认同和尊重的一个独特角度。</p> <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是我翻开《一线带班》关注“抓家长”章节的一点共鸣和思考。书本后面的章节我依然会用这样的批注方式细细品读,慢慢领悟,深深思索,在书中发现教育的真谛,在书中感受思想碰撞的美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