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或梵蒂冈城,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为基督教大公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1984年,梵蒂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和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总面积0.4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6月,常住人口618人。</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有自己的一整套机构和部门。教宗的咨询机构是枢机主教团,由主教级、司铎级和执事级枢机组成。梵蒂冈和17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领导中心。教皇下设有教廷国务卿并设有10个圣部,每个圣部负责处理一项宗教专门任务。此外还有秘书处、法庭、专门办公室等,国虽小,也有自己的停机坪。</p> <p class="ql-block">从意大利罗马西北角的一条街道走进一处弧形的门廊,一步便迈进了梵蒂冈,梵蒂冈与罗马的分界线就是这道弧形的门廊。出入梵蒂冈就像随便逛街一样,仿佛邻居间的串门,站在罗马的大街上,甚至坐在罗马酒店的阳台就可以就看到圣彼得大教堂辉煌的圆顶。</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圣彼得广场,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有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二个恢宏雄伟走廊。</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圣彼得广场是在圣彼得教堂完工后,于1655-1667年由教廷总建筑师贝尼尼设计建造的,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长 340 米,宽 240米,能容纳30万人,造型和谐,气势恢弘,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据说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从远隔重洋的埃及抢来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用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p> <p class="ql-block">这座方尖碑不同于寻常的地方是它没任何文字,也没有任何绘画及图案。方尖碑落成时间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浓哈特二世统治时期,距今将近1900多年的历史。这个方尖碑高82英尺,重320吨,碑尖上是耶稣殉难的十字架造型。</p> <p class="ql-block">碑座四角装饰着铜狮子,中间是振翅欲飞的雄鹰。传说方尖碑下埋藏着凯撒的骨灰,保存着钉死耶稣的十字架残片。</p> <div>广场两侧各有一座造型讲究的巴洛克式喷泉,晶莹闪亮的水花从中间向上喷射,均匀洒落到巨大的托盘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这两个喷泉也不是随便之物,右边的那座是马德尔诺于1613年设计的,左边的则是加尔罗.佛塔纳设计的,贝尔尼尼于1675年重新翻建。<br></div> <p class="ql-block">喷泉总高14米,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呈细流外溢,潺潺有声。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状如母乳的喷泉台盘,象征着教会犹如慈母,生命之泉滋养万民。</p> <p class="ql-block">柱廊是贝尔尼尼最美的作品,是到梵蒂冈和圣彼得大殿的隆重入口,两个巨大张开的半圆形回廊,犹如圣母的双臂向前伸出以怀抱全人类。没有人能想象出比此更和谐的设计,也展现出了贝尔尼尼的全部才华。</p> <p class="ql-block">柱廊这些石柱宛如四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每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p> <p class="ql-block">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环形走廊不加任何装饰的柱子,属于罗马五柱式中的托斯卡纳柱。</p> <p class="ql-block">高18米的圆柱真是气派不凡。</p> <p class="ql-block">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贝尔尼尼刻意设计的广场结构,在复活节光辉之日,当成千上万信徒群集广场接受宗教的降幅时,十足地发挥出它的壮丽功能!</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游客在廊柱下面休息,廊柱前还有一尊新难民主题雕塑。</p> <p class="ql-block">施马尔茨2017年创作的这尊雕像名为“不知所措的天使”。描绘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移民和难民乘船旅行的场景。在船的前面,一个犹太人抓着两个手提箱,在他旁边一个表情坚定的孕妇用一只手环绕着她的腹部,在他们身后其他的移民和难民包括塔鲁人、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夫以及那些来自中东和非洲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的人们挤在一起。在这个多样化的人群中,天使的翅膀在中间清晰可见,暗示着移民和难民的内心是神圣的。</p> <p class="ql-block">要进入圣彼得大教堂,要在广场上排队。队伍很长,能绕广场半圈。队伍沿着大理石柱围城的长廊逆时针行进,进入教堂北侧的安检处,这里可以付费租借到中文讲解机,登教堂顶楼也从这里上去。</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里经常要举办盛大的仪式,广场上摆满了座椅。每逢礼拜日,总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广场上聆听教皇在阳台上播送晨祷词,每逢一月一日、复活节、圣诞节,广场上更是会聚集多达二十万人。</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西侧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西元326年落成。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p> <p class="ql-block">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内部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除圣彼得大教堂外,还有梵蒂冈楼群、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珍宝馆、梵蒂冈美术馆、西斯廷小堂,拉斐尔展室等,这些博物馆经过历代不断地整理和扩大,今天已成了收藏古代文物及艺术品最丰富的藏馆。只可惜跟团,没有时间一一游览。</p> <p class="ql-block">排队进入圣彼得大教堂队伍中,一个可爱的黄头发蓝眼睛小男孩一直好奇地打量着我,或许没见到我这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三年的疫情目前虽然放开了,但来欧洲旅游的中国人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现在已被满街的印度游客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沿着廊柱可进入圣彼得大教堂,但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特别是女性不能露胳膊露大腿,吊带背心、超短裙、超短裤都不能穿。</p> <p class="ql-block">这是办公人员进入教皇宫的青铜大门,里面有通往教皇宫的楼梯,也有通往圣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柱廊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门上方的精美图案,中间是圣母和耶稣,两边是耶稣的两个爱徒保罗和彼得。</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天主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天主教,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天主教,并处死了彼得。他在被罗马人钉上十字架时,认为自己不配享受和耶稣相同的方式,要求被倒着钉上了十字架。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前的右边则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他曾是在耶稣回天国之后,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后来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耶稣用光芒罩住并与之对话,从而得以认识耶稣,知晓耶稣原来是真神。从一个祸害基督教的人转变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罗是基督教除耶稣基督之外最重要的传道者。</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外观宏伟壮丽,正面宽115米,高45米,以中线为轴两边对称,8根圆柱对称立在中间,4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5扇大门,2层楼上有3个阳台,中间的一个叫祝福阳台,平日里阳台的门关着,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前来的教徒祝福。</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有6个入口,这是钟楼拱门入口,是旅游参观者进入梵蒂冈城的主要入口。</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廊檐上正中间站立着耶稣的雕像,像高5.5米,两边是他的12个门徒一字排开。前方正中间还有保罗六世的皇徽图案,包括一顶罗马教皇的三重冠冕和两把交叉的金黄与银白色的钥匙。三重冠代表了教皇的三种最高权力: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而那两把金黄色与银白色的钥匙,则是基督交给圣彼得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p> <p class="ql-block">正面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过去上发条全用手拉,现改为电动。每逢佳节,左右铜钟齐鸣之时,雄宏的钟声激荡全城。</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门廊正面五个大门,与此相对应的前廊各有5个铁栅栏。从右往左分别是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之门和死门。游客走中门和善恶门。而圣门平时是关着的,每隔25年或者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才开启一次,按常规,最近一次开启是2000年,下一次就是2025年再开。</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教堂先进入外廊,走廊里带浅色花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纹,从左到右长长的走廊的拱顶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个黄褐色的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p> <p class="ql-block">门庭柱廊的天花板雕塑由Maderno作于1612年。雕塑四周刻画了40个被奉为圣人的教皇,中间50处着力描绘圣彼得的生平经历。</p> <p class="ql-block">顶面布满立体花纹和图案,穹顶浮雕中间是黄金装饰的保罗六世的皇徽图案。</p> <p class="ql-block">柱廊的左右两侧各有4个建于18世纪初的壁龛雕像。左侧4个分别代表坚毅、谨慎、自制和公正,右侧4个分别代表仁爱、忠诚、教会和希望。下图两雕像分别为仁爱和忠诚。</p> <p class="ql-block">前廊的两端,各屹立着一对高大的骑马石像。右面的是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由贝尔尼尼于1670年塑造;左面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由雕塑家高纳齐尼1725年塑造。这两位皇帝在教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都曾起过极其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梵蒂冈要在教堂前特别表彰。</p> <p class="ql-block">步入圣彼得大教堂,大殿十分宏伟,大殿堂长186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能容纳6万人。高大的石柱和墙壁,拱形的殿顶,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细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光亮照人。</p> <p class="ql-block">主堂两侧各有六根石柱,将主堂分为三条通道,中间一条最宽25米。金碧辉煌的堂顶,都是由金黄耀眼的玛赛克镶嵌而成,其豪华壮丽笔墨实难形容。在东西方向每两根巨柱之间,有穹窿相连,它也是走向两旁的过道;过道通向靠墙的小经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一个小穹窿。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两侧的小堂之间,巨柱的前后左右,十几个穹窿,水平相连、高低相错、大小相间,宛如十几个倒垂的莲花花瓣飘浮在大堂之上,愈显得圣彼得大教堂高大宽阔、四通八达、精巧非凡。</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殿,也是人类艺术的圣殿。进入大教堂后,无不为在被各为以及难以计数的壁画雕饰所震撼!大教堂内的装饰、穹顶、雕塑和绘画,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冰冷的马赛克、抽象的颜色和坚硬的石块赋予鲜活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巨柱向拱券的另一面,各刻有三框圆像, 上下两框为历代教皇的肖像,中间一框是教皇的三重皇冠和两把钥匙,由两个小天使捧着。这是早期的38位教皇的头像浮雕。</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的右手边,就是大教堂的三宝之一:米开朗基罗的传世之作《圣殇》。这是大师24岁用时二年完成的唯一署名的作品,因为当时大师还没名气,大家以为是另一个雕刻家的作品,年少气盛的他一气之下趁着夜晚潜入教堂,在圣母胸前的缎带上凿了自己的名字。不过事后他很后悔,此后他的作品再无签名。</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2.15米高,底座宽1.68米,重达3050公斤。如今前面的玻璃是防弹的,而且距离很远,因为1972年,一个匈牙利出生的奥地利疯子一边高喊自己是基督,一边用锤子击打雕像,结果圣母的左臂断了,鼻子和左眼也都遭到损坏。虽然经过三年精心的修复,但原有的神韵一定会有影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里很少有女性出现,更少有如此娇柔的表现,所以这一件真的也算是他作品中不同寻常的一件了。</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圣母身上的衣纹没有一处规整,仿佛她怀抱逝去的耶稣良久,除了从她眉心和唇间能捕捉一丝隐哀外,低垂的眼帘,陷进布纹里的右手和掌心向上的左手,都默默地倾诉了慈母心中悲痛。耶稣那没有了生命的躯体瘫软在母亲的怀抱中,仿佛生命刚刚离去却带着残存的体温。光洁的身体与圣母凌乱的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米开朗基罗一反传统表现圣母哀痛至极的惯例,强调圣母的秀美与沉静,甚至有意把圣母表现得比她死去的儿子还要年轻。平静的哀伤比起仰天长泣更叫人心生悲悯。就这个问题米开朗基罗的答复是:"依我看,圣母是永不老的,因为她的贞洁无瑕使她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沿右侧通道继续向前是塞巴斯蒂安经堂。经堂中央为塞巴斯蒂安祭坛,左右两侧为两位20世纪教宗庇护12世和庇护11世的纪念碑。塞巴斯蒂安祭坛下葬有2011年移来的教宗约翰‧保罗二世的灵柩,原在此处的教皇英诺森六世灵柩被移至主显圣容祭坛下。灵柩上方悬挂着名为《圣塞巴斯蒂亚诺殉难》的马赛克镶嵌画,这是根据十七世纪多米尼季诺的名画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塞巴斯蒂安祭坛主画《圣塞巴斯蒂亚诺殉难》为Domenichino于1631年所作油画在18世纪中叶的马赛克摹品。马赛克有天然石材的耐磨特性,可以历经百年而不变,所以文艺复兴时期,马赛克被用来拼贴艺术大师的作品。St. Sebastian原为罗马禁卫军成员,他坚持基督教信仰,在被箭射未死后还面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最后被棒殴致死并投入罗马下水道。</p> <p class="ql-block">圣杰罗姆祭坛。祭坛主画《圣杰罗姆的最后圣餐》由Komenichino作于1614年,其马赛克摹品完成于1744年。圣杰罗姆是早期的拉丁教父之一。祭坛下为教皇约翰23世的灵柩。教皇约翰二十三世的遗体在被宣布进了天国后,从教堂地下室被移放到圣杰罗姆的祭坛之下,从此后这里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祈祷地点。</p> 《圣杰罗姆的最后圣餐》中的圣杰罗姆似已无力领受圣餐,但天使正在准备接引其上天堂。在画面的右下角,因杰罗姆为其拔出掌底棘刺而长年追随的狮子也显露悲容软卧在旁。 <p class="ql-block">与教堂横向通道相邻的小堂里的主体是格雷戈里十三世教皇的纪念雕塑,这位教皇在担任教皇之前曾经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法学,是一位法学和神学专家,他的学者身份在历任教皇中并不多见。他于1582年推行了新的格雷戈里历法,后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公历。雕塑是米兰雕塑家卡米洛‧罗斯柯尼历时八年,于1732年完成的作品,所表现的场景是格雷戈里十三世为教徒祝福,左下方是手持书写板的宗教之神女性塑像,右边是智慧之神,带着头盔和甲胄,正撩开幔布,展现基座石棺上的浮雕。这个雕像做得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观者甚至都能感觉到绸布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下方浮雕表现的是1582年格雷戈里十三世与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开会,颁布新年历的场景。纪念像的基座上有一条飞龙,这在欧洲艺术形象中非常少见,是为了与邦孔帕尼家族族徽相呼应,天花板上也有与之对应的飞龙图案。教皇格雷戈里本名乌戈‧邦孔帕尼,来自显赫的意大利贵族邦孔帕尼家族。</p> <p class="ql-block">圣母救助祭坛。祭坛Our Lady of Succour,建于16世纪后半叶。祭坛主画为1578年从老圣彼得大教堂移来的12世纪木板油画。祭坛下的斑岩骨灰瓮内葬有与圣巴希尔齐名的神学家纳齐安的圣格里高利(St. Gregory of Nazianzus)的遗骨。在穆斯林国家的崛起过程中,经常有基督徒落在穆斯林手中,并因不愿改变信仰而沦为奴隶。为此,有人以圣母救助之名,集资赎回那些坚持信仰的被俘基督徒。</p> <p class="ql-block">格里高利16世纪念碑。纪念碑由Luigi Amici完成于1857年。教皇坐像戟指向天呈祈祷状,其座下石棺的浮雕描绘教皇的职责,左右两边的雕像分别寓意智慧和谨慎。纪念碑下方的门户通向圣体经堂。</p> <p class="ql-block">本笃十四世纪念碑。纪念碑由Pietro Bracci作于1769年。教皇形似刚从宝座上站起,将主持1750圣年的庄严庆典,其左下方手持书本的雕像寓意智慧,右下方拒绝小天使献礼的雕像寓意无私。纪念碑下的木门之后为上穹顶的步行楼梯。教皇Benedict XIV(1740到1758年在位)学识渊博,在遴选教会圣人。</p> <p class="ql-block">圣巴希尔祭坛。与本笃十四世墓相对,祭坛的马赛克画为Pietro Subleyras于1745年所作油画的摹品。画面描绘公元372年主显节的场景,圣巴希尔因专注于主持弥撒,没有看到东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及其随从走进教堂。作为主教,St. Basil the Great指引修士帮助贫困和下层社区作礼拜,被称为社区修士之父。作为教会神学家,他捍卫《尼西亚信经》和圣三一教义,被推崇为天国秘事的启示者。圣巴希尔被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英国圣公教奉为圣人。</p> <p class="ql-block">这间礼拜堂称作“北翼”。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像一只平躺着的十字架,横竖交叉,右边横的部分就是北翼。1869年12月8日,教皇庇护九世在这间礼拜堂主持召开第一届梵蒂冈议会会议,讨论天主教的发展方向,颁发了《教皇国绝对教条》,共有约七百位神父参加。会议持续到1870年7月18日,因意大利入侵教皇国而突然中断,这次入侵是意大利民族统一战争的一部分,借普法战争之机,意大利军队最终占领整个罗马城,教皇庇护九世为表示抗议,宣布自己为“梵蒂冈囚徒”,将活动范围限制在梵蒂冈城堡内。圣彼得大教堂北翼见证了梵蒂冈议会第一次大会的全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会议戛然而止、教皇国灭亡的巨大变故,如今这里早已归复平静。包括圣伊斯拉姆祭坛(左侧)、圣普洛瑟苏斯和圣马提尼安祭坛(居中)、以及圣温塞斯拉祭坛(右侧)。</p> <p class="ql-block">圣温塞斯拉祭坛。祭坛的马赛克画为Angelo Caroseli于1630年所作油画的摹品。画面上的温塞斯拉头戴公爵冠冕,着甲挂剑携盾,手持顶饰飞鹰的旗幢。Wenceslas在继位波西米亚大公后,因在外交上靠拢东法兰克王国,且在国内积极推进基督教化,于公元935年被暗杀身亡。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均视其为殉教圣人。他是波西米亚、捷克和布拉格的中保。</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妮拉祭坛。祭坛主画《圣彼得妮拉的葬礼》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为人间,人们正将彼得妮拉的遗体葬入墓穴;上半部为天堂,耶稣基督已在接受彼得妮拉的屈身致礼。油画原作由Guercino作于1623年,马赛克摹品完成于1730年。据传St. Petronilla(希腊语,意为小磐石)为圣彼得的女儿,她因拒绝嫁给异教徒贵族而殉教。祭坛之下葬有她于750年发掘自罗马地下墓窟的遗骨。伯铎小船祭坛与克莱门特十三世纪念碑分别位于左右两侧。</p> 伯铎小船祭坛,这幅画《耶稣水面行走》原作乔托1628年作品,1726年被制作成镶嵌画。圣经里一段故事,一天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行走,门徒们看见害怕了,耶稣让他们放心,圣彼得获得耶稣同意从水面上走到耶稣处,心里非常害怕,耶稣拉住了他,两人一起上了船。 <p class="ql-block">克莱门特十三世纪念碑。纪念碑由Antonio Canova建于1792年。教皇雕像跪在他的灵柩之上虔诚祈祷,身前放着他的教皇三重冠。纪念碑右侧身着犹太祭司服装的雕像象征宗教,左边半躺着的陪葬精灵代表死亡。雕像脚下的两只卧狮一醒一睡,分别意味教皇工作的进取和中庸。</p> <p class="ql-block">告解亭是神父和信徒个别交谈的神秘所在,大堂内设有许多为各国不同语言服务的告解亭。</p> <p class="ql-block">告解亭小如“斗室”,内部却又隔成两个只能容纳一人的小阁,坐在其中一阁的神父和在另一阁的信徒,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面谈”。信徒只有通过两阁之间的窗孔或帷幕,向代天立言的神父忏悔“告解”或接受神秘的劝导。 </p> <p class="ql-block">教堂馆藏最杰出的三宝之二:青铜华盖,它由四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教皇大祭台及其华盖是1624-33年间由天才贝尼尼设计建造的巴洛克式建筑,用了九年时间。它是大堂内陈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华盖高29米,相当于六层楼高,由四根20米高的螺旋铜柱支撑。</p> <p class="ql-block">每根铜柱分为三节:下节由螺旋形线条雕刻而成,中节和上节雕饰着葡萄枝和桂枝。在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还雕刻着许多正在攀登的小天使,无数飞舞穿梭的小蜜蜂穿插装点在枝叶间。这些都是教皇乌尔班八世家族的纹章图形,柱子的一部分是君士坦丁大帝从所罗门运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四个铜柱上面支撑着一个巨形铜铸华盖,华盖顶的内部中央是一只在金色光芒中展翅飞翔的圣灵鸽子,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p> <p class="ql-block">华盖四角各雕刻着一位站立着的守护天使。在守护天使之间又分别雕刻着一对小天使:有的捧着耶稣给彼得的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的三重冕,有的在戏弄保罗的经卷和宝剑。</p> <p class="ql-block">在铜柱顶上,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合扰,共同支撑着一个铜球,球上竖立一个十字架,像是连接天堂与人间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在亭台楼阁建筑设计、青铜铸造乃至装潢艺术领域,教皇大祭台及其华盖是巴洛克艺术时代的精美代表作之一。这个亭状结构据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制品。</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大园穹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的石砌园顶,拱顶高约120米,由四座大石柱支撑着。这个穹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向上延伸仿佛直达天际,让神圣的光芒通过顶塔进入大殿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四座石柱的壁龛里立着四个高大的雕像,手中各拿着暗示自己身份的圣物,这四座雕像分别是圣朗基努斯、圣安德鲁、圣维洛尼卡和圣海伦娜。四个雕像的头顶各有一个窗台状的浮雕,里面的小天使也举着与之对应的圣物:圣矛、X形十字架、画有耶稣面像的汗巾和真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四根壁柱的上方各有一个直径八米半的圆形马赛克画,分别是:马太和牛、马克和狮子、卢克和天使以及约翰与鹰,这四位都是基督教早期最著名的传教士。围绕着四根壁柱顶部,还有一圈金地黑字,北边一侧写的是:"Hinc una fides mundo refulgent" (唯一的信仰从这里普照世界),南边一侧写的是"Hinc sacerdotii unitas exoritur" (天下教士团结由此而生)。</p> <p class="ql-block">圣女维洛尼卡(S. Veronica)雕塑,1646年为莫奇(Francesco Mocchi)所雕。相传耶稣背十字架登赴加尔瓦略山时,途中曾有维洛尼卡用面纱为耶稣擦拭血汗交加的面容,那圣容就永远印在她的面纱上。据说此面纱至今保存在石像上的小房内,每年圣周五向游客展示一次。</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St. Andrew)的塑像,是圣彼得的胞弟,1629年由杜凯诺(F. Dunquesnoy)所雕。圣安德鲁是苏格兰、希腊、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守护神。作为圣彼得的兄弟和最初的使徒之一,他是在希腊的佩特雷被杀害的。为了避免殉道方式与师傅耶稣和胞兄彼得雷同,以体现对前贤的尊重,他向判处他死刑的罗马当局请求,不要让他采用和耶稣一样的姿势在十字架上钉死,于是他最终是在X形的十字架上被处死的。X形十字后来就成为了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无处不在的建筑细节,将建筑本身的结构,与雕塑,绘画,经文,繁复的花纹与象征符号与稀有的材质融合出来,堪称建筑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p> <p class="ql-block">教堂两侧各有6根巨大石柱,石柱向内的一面,上下各有一龛,里面陈列的是历代修会会祖的石像,共有三十九座石像。</p> <p class="ql-block">圣伊利亚像。圣像由Agostino Cornacchini作于1727年。先知St. Elijah手持利剑,戟指多神论邪教的众护法并战而胜之。旧约全书》中的Elijah是公元前9世纪以色列的预言家和奇迹者,他反对多神论邪教,守护一神论思想,是摩西之后最出名的先知。</p> <p class="ql-block">圣班尼迪克(圣本笃)像。圣像由Antonio Montauti作于1735年。西方修道会制度奠基人St. Benedict向世人展示他所制定的本笃会会规(Order of St Benedict)。公元6世纪意大利 Nursia隐教士Benedict将其早年创建的十多个隐修团体组成本笃会,他所制定的严格会规为其后的修道会模仿。他被天主教和新教圣公会所推崇为欧洲的中保,他在去世六百七十年后(1220年)列圣。</p> <p class="ql-block">Alcantara的圣彼得像。圣像由Francesco Vergaray Bartual作于1713年。神秘主义苦修士St. Peter of Alcantara手扶原木十字架,放眼远望。16世纪西班牙方济各会修士Peter曾用两年多时间,从西班牙赤足步行到罗马。他对己对人都很严格,有不少反对者,但有更多追随者。他于去世100年后(1669年)列圣。</p> <p class="ql-block">在华盖的后部,是贝尔尼尼的另一个作品,也是三宝之三:圣彼得宝座。这是一件镀金青铜雕刻,上面镶嵌着许多宝石。非常的华美。就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尽头,是一个金光四射的极大青铜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和主祭坛的华盖一样都相当庞大,中间的鸽子双翅展开有1.5米,整件作品也用了贝尼尼9年的时间,它几乎是和双臂拥抱的广场同时创作的,可见贝尼尼是个全能的天才。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这样说过:“今天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匹敌的。</p> <p class="ql-block">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那时候的人们以为这椅子是圣彼得传教时坐过的,后来考证才知道它是公元875年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二世送给教皇约翰八世加冕时的礼物,不过在橡木座椅中镶嵌了一块刺槐木,这块刺槐木很可能是彼得传教时坐过的。</p> 宝座最精妙绝伦的是宝座的后上方,贝尼尼用12块(12寓意12门徒)波希米亚彩色玻璃和黄金打造出了光芒万丈的效果,一团团的天使簇拥着中间展翅飞翔的圣灵鸽子,真的好像是打开了天堂之门,鸽子从太阳中间飞出,仿佛圣光照耀着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四位支承宝座的也非等闲之辈,靠外侧的戴帽子的两位分别是拉丁教派神学家圣安布罗斯和圣奥古斯丁,靠里侧没戴帽子的两位是希腊教派神学家圣亚达纳西和圣约翰·克里索托斯。他们都是基督教早期的神学先贤,一贯忠实于圣彼得所宣讲的教义。四位先贤站立在西西里红白纹大理石建造的底座之上,仅人物的高度就达五米,整个宝座的高度超过十五米。显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圣彼得坐在上面传过教的一把椅子,它早已化作崇拜的对象,象征着教义的崇高和永恒。</p> <p class="ql-block">转到教堂的左边通道是圣大利奥祭坛。祭坛由Alessandro Algardi建成于1653年,祭坛是教堂内唯一的大理石浮雕。利奥一世是首位入葬老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新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后,其遗骨被迁移安葬在祭坛之下。St. Leo the Great(440-461年在位)在乱世中引领天主教和西罗马帝国抵御异端和蛮族的侵扰,被称为西方世界的拯救者。尽管如此,罗马城仍在455年被蛮族攻破及洗掠。</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浮雕画面描绘了圣利奥一世在曼图亚说服匈奴君王阿提拉放弃进犯罗马的场景,这是公元452年发生的真实事件。阿提拉在会见后返回军中对大家说,当他和圣利奥会谈时,天空显灵,圣彼得和圣保罗现身天际,刀剑出鞘,以示警告,这是天意,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决定不犯罗马。在这件大理石雕像中,我们看得见阿提拉伸出手臂,惊异于圣彼得和圣保罗显现于云端,他的表情交杂着对神无奈的臣服。</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七世纪念碑。教堂里最出色石雕就是贝尼尼八十岁即生前的最后一个雕刻作品亚历山大七世纪念碑碑,也称"五圣图",是圣彼得大教堂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位于祭坛和后殿之间左后方。由于游客不能进入该雕塑所在的礼拜堂里,只能在雕塑侧面照相。群雕中间最高处便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教皇。旁边围了四位圣者,是由其他五位艺术家协助贝尼尼完成的。左侧外边的是慈爱之神,她怀抱婴儿,神情充满爱怜;右侧外边的则是两位艺术家联手合作的真理之神,脚下一张世界地图;左侧里边的是智慧之神;右侧里面的是正义之神。下方是西西里碧玉雕出的幔子,底下有一个带翼的黄金死神,拿着沙漏半掩面的要冲出布幔,用沙漏提醒人们已经流逝的时间,告诉你"时间到了"。底下的死亡之門,通向亚历山大七世的陵墓。"五圣图"最出彩的就是贝尼尼用大体量的桃红色西西里碧玉雕出的布幔,碧玉石极硬,但雕出的布幔几可乱真,皱折处雕工之逼真,乃"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拱门上是亚历山大七世的石雕帽形徽章。</p> <p class="ql-block">圣心(the Sacred Heart)祭坛。与亚历山大七世纪念碑相对而立的圣心祭坛,由Carlo Muccioli作于圣女玛格丽特被册封的1923年。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倡议崇拜耶稣基督的圣心,祭坛主画描绘耶稣于1675年在法国修女玛格丽特前显圣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利奥祭坛上方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与北翼对称的下一间礼拜堂称作“南翼”。空间呈U型,里面有三座祭坛,分别是:圣彼得受难祭坛、圣约瑟夫祭坛和圣多马祭坛。两侧是巨大的壁柱,壁柱间有人物雕像。上方有圆穹顶,穹顶檐口下是又一圈金地黑字“Dicit ter tibi, Petre, Iesus: Diligis me? Cui ter, o electe, respondens ais: O Domine, tu omnia nosti, tu scis quia amo te.”(第三次,耶稣问彼得,你爱我吗?爱的,主,彼得回答说,你知道我是爱你的。见《约翰福音》)。</p> <p class="ql-block">圣约瑟夫祭坛。St. Joseph是圣母的世俗丈夫,祭坛建于教宗约翰23世在位的1963年。教堂的日常弥撒通常在此举行。祭坛两侧的圆形马赛克画像为耶稣12门徒中的圣西蒙和圣犹达,祭坛下的中世纪石棺内收殓着这两位使徒的遗骨。大教堂里的一些礼拜堂,有工作人员守着,只有祈祷者才能进入,并且不许照相。</p> <p class="ql-block">在圣约瑟夫祭坛右侧是圣多马祭坛,是意大利画家卡姆锡尼1822年作品《圣多马的疑问》。这是圣经故事,耶稣复活后,门徒多马有疑问,提出要近前察看耶稣伤口,看后信服,从此投身传教,最后殉教。左侧是圣彼得受难祭坛。</p> <p class="ql-block">南翼大厅往东就是教皇皮奥八世(Pio VIII)的墓龛。祭坛由雕塑家皮耶罗于1866年完成,这座祭坛也是位于一座大门之上,最上面是基督耶稣,下边跪着的是双手合十的皮奥八世教皇,左右分别站着的则是圣彼得和圣保罗,四个人物呈菱形分布,这种形式在圣彼得大教堂中显得非常特别,而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出现于在位仅一年多的教皇的祭坛上,更令人相信有非同寻常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方为进入圣器珍宝馆的通道。教皇Pius VIII(1829-1830年在位)在法国占领意大利的1808年,曾因拒绝向拿破仑宣誓效忠而被下狱。他在位时,教廷与英国和德国新教徒的关系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谎言祭坛。The Falsehood祭坛的主画《Pomarancio》《谎言》原作兰卡利1604年作品,这幅镶嵌画制作于1727年。圣经里一段故事,第一个基督教团体“耶路撒冷教会”的一个信徒亚拿尼亚试图欺骗圣灵,将出卖田产所得私自留下一部分,却向圣彼得谎称全部奉献,当即倒毙,3小时后他的妻子撒非喇不知已发生的情况,又向圣彼得重复了丈夫的谎言,也当场倒毙。</p> <p class="ql-block">克莱门特经堂(Clementine Chapel)由教皇克莱门特八世发起修建,先后经由米开朗基罗和Giacomo Della Porta设计和施工,建成于1600年。经堂南墙为圣格里高利一世祭坛,东墙为庇护七世纪念碑,经堂的西北角立柱下为主显圣容祭坛。《基督显圣》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37岁)的最后一幅杰作。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在空中卷起的风暴中,圣光和云朵将耶稣托起,犹如从天而降来到人间。在耶稣两边飞腾着的是摩西和以利亚,在山顶上躺卧着的是吓坏了的门徒。三个门徒中姿态各不相同:雅各掩面伏地,彼得惊恐万状,而约翰则被惊吓得晕头转向,都表明在神力面前无能为力。从云彩里传出来上帝的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闻言匍匐在地,极其害怕。耶稣抚着他们头说:“起来,不要害怕。”拉斐尔这幅画中,地面虽然阴暗,但人群被耶稣显灵的光照亮,画家在此运用螺旋形造型技法,形成一种旋转的动感。<br></p> <p class="ql-block">玛丽奉献经堂。祭坛主画《玛丽在神殿的奉献》描绘3岁的玛丽被其父母带去神殿还愿的场景。其后,她被选中并留下接受教育,直到成年后出嫁,成为耶稣之母。油画原作由Giovanni Francesco Romaneli完成于1642年,马赛克摹品由Cristofari完成于1728年。祭坛下的水晶棺内保存着教皇圣庇护10世的遗体。</p> <p class="ql-block">圣大格里高利祭坛。祭坛主画《圣格里高利的神迹》描绘圣者展示染着殉道者血迹的布片,以神迹激励信众忠诚于基督。油画原作由Andrea Sacchi作于1625年,马赛克摹品由Alessandro Cocchi和Vincenzo Castellini完成于1772年。</p> <p class="ql-block">庇护七世纪念碑。纪念碑由Bertel Thorvaldsen建成于1831年。教皇坐像面带倦容,正为包括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祈祷,其左右天使分别代表历史和时间,其下两位女性分别代表坚毅和智慧。教皇Pius VII(1800-1823年在位)曾被拿破仑监禁和放逐。形势反转后,他以德报怨,善待被放逐的拿破仑并帮助其母亲。纪念碑下为进入唱经席的小门(现已不再使用)。</p> <p class="ql-block">利奥十一世纪念碑与英诺森十一世纪念碑相对而立。利奥十一世,1605年70岁继任教皇,第234任教皇,他出身美蒂奇家族,可惜他在位仅27天。这座墓由亚历山大.阿加迪于1650年雕刻而成。利奥十一世坐像呈祝圣祈福状,左右两位女性分别寄寓坚毅和慷慨(手撒金币,传说暗喻法王亨利4世曾花30万法郎助其当选),其下方基座的浮雕描绘时任教廷大使的利奥十一世见证法王亨利四世发誓弃绝新教教义、以及签署西班牙法国和平条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英诺森十一世纪念碑。英诺森十一世 1676年65岁继任教皇,第242任教皇,在位的13年,厉行改革,争取各天主教国家的经济支援以避免教廷崩溃,但是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关系紧张,路易十四号称“太阳王”,法国的凡尔赛宫是当时欧洲的政治中心,可见教廷当时的处境艰难。纪念碑由P. E. Monnot制作。教皇坐像呈布道状,其左右两边的女性分别代表忠诚和坚毅。英诺森十一世的遗体葬于圣塞巴斯蒂安经堂的祭坛之下。</p> <p class="ql-block">英诺森十一世徽章及上方的天花。</p> <p class="ql-block">左侧通道上美丽的拱券。巨柱的外部和相邻的两个小经堂交结的墙垣之间,又形成两个小拱券。而在小经堂前的由三个相邻拱券组成的U字顶上,则有美丽的小穹顶。</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索毕耶斯基祭坛。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索毕耶斯基是詹姆士三世的妻子。是当时波兰国王约翰二世的侄女,1719年嫁给流亡在罗马的詹姆士三世的时候才17岁。罗马教廷为了表示对詹姆士三世的支持,在罗马为这对新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然而玛丽亚的生命却在33岁时因患肺结核而终止,可谓红颜薄命。这座祭坛由雕塑家皮耶罗于1742年完成,大大早于詹姆士三世父子的那一座,在风格上是循规蹈矩的古典主义。玛利亚的肖像画被放在一个精致的大奖章镜框内,由仁爱之神和小天使托着,她的目光正好注视着詹姆士三世父子的墓地,这应该不是巧合。</p> <p class="ql-block">这是圣彼得大教堂里的一个小穹顶。教堂共有十三个穹顶,除有三个较大的穹顶外,还有10个小穹顶,位于大教堂的十字侧厅和主堂两侧的小堂顶部。</p> <p class="ql-block">左翼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个圣水钵,里面是盛有被祝福过的圣水,这也是贝尼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另一边还有一个圣水钵,钵呈贝壳状,两个稚嫩顽皮的小天使各捧一边,用云母石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大教堂中,正巧碰到教堂举行弥撒仪式。教堂大厅被工作人员围了起来,禁止游客通行,一队神职人员缓缓走进大厅。充满了庄严、神秘、敬意和礼仪,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神秘气氛和庄严氛围。</p> <div>只见最前面的司铎主持一手拿一铃铛,一手拿一圣杯,后面紧跟一辅祭员手持十字架,两位持燃着蜡烛的辅礼人员行于十字架两旁,众多的信徒紧随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整个仪式都散发出一股肃穆而美妙的气息,让人们自然产生宗教感受。<br></div> 天主教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礼仪,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天主教徒通过祷告、圣歌、朗读圣经和领圣体等方式来纪念耶稣基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做为非教徒的我,对此了解甚少,仅仅获得一种神秘莫测的体验感。 <div>教堂地下的地宫里,是一所巨大的墓室,这里安眠着一百四十多位教皇,以及日尔曼帝国皇帝奥托二世、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石棺盖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地宫内数十盏长明灯昼夜不熄,留给游人的印象是静谧和安祥。<br></div> 教皇庇护十一世的墓穴。1922年继任教皇,第261任教皇,在位17年,致力于同意大利政府维持良好关系,与墨索里尼政府签订了拉特兰条约,使梵蒂冈成为主权国家。1926年10月28日,他在罗马祝圣了首任中国籍6位主教,因此倍受中国天主教的重视。<br> <div>在众多墓穴中,圣彼得的墓穴具有最重要最有参观价值。这是圣彼得墓的入口,位于地下墓穴中间部位,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里面有圣彼得的早期画像和圣骨匣。<br></div> 教堂的地下室安放着历届教皇红衣主教的大理石棺椁。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地上部分是在15世纪重建的,而地下部分还跟1700年前一样,推荐下去看一看。<br> 按照天主教的丧葬传统,神职人员去世后,大多安葬在任职教堂的墓地或者教堂地下。因此形成了圣彼得大教堂内部墓龛和地下墓穴群。 游人可以通过石棺浮雕、墓穴壁画等,充分了解隐藏在地下平常难以接触到的天主教丧葬文化传统特色。<br> 圣彼得教堂地下室走廊两边,还保存了幸存下来的地下巷道、墙壁里面的墓穴,以及其他一些遗迹。 参观完大教堂出来后,有个圣水池,很多游客用这个水来洗脸,洗手,有的还用水杯或矿泉水瓶接这个水,据说能净化心灵。 圣彼得大教堂它不仅属于梵蒂冈,也是属于世界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将从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品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 <div>纵观教堂,真是名作荟萃,精品云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价值连城之宝库。由于跟团游,在大教堂内包括下地宫总共只有30分钟,众多的绘画、墓龛和雕塑无法一次欣赏完毕,多有遗漏未能拍全,只能等以后是否有机会再来慢慢欣赏了。<br></div> <h5><font color="#9b9b9b">拍摄于2023年9月28日</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