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20)诸葛亮为何不力阻刘备东征?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荆州被夺、义弟被杀,国恨家仇让刘备不得不做出“激烈”反应--挥师东征。但伐吴毕竟改变了“联吴抗魏”的既定战略,如果诸葛亮等人全力劝阻,给刘备一个台阶下,或许刘备最终能改变主意。而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诸葛亮的反对力度远不如赵云;《三国志》中甚至没有诸葛亮反对刘备东征的声音。</p><p class="ql-block">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力阻刘备呢?许多人认为刘备主意已定,谁劝都没用,诸葛亮知趣而止,也送个顺水人情。其实不然。诸葛亮率大小官僚送刘备出征,回到成都后无可奈何地说:“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在诸葛亮眼里,刘备在此事上并非油盐不进,是有转寰空间的。凭诸葛亮的智慧和地位,也不是绝对不能劝阻刘备的。</p><p class="ql-block">许多人在问,为什么诸葛亮认为法正可以,而自己不可以呢?在老路看来,主要是诸葛亮有不便竭力劝阻的隐情。这个隐情就是刘备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朝廷担任要职。</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用间篇》曰:“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意思是说,殷商的兴起,是因为伊尹曾经在夏朝为间;周朝的兴起,是因为姜尚曾经在商朝为间。诸葛亮一生谨慎有加,一定会担心自己强烈反对伐吴,会造成亲吴甚至与兄联手的嫌疑,因而不敢充分施展劝阻之功,并不是诸葛亮觉得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度不及法正。</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