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是我感觉最具人文特色的地方,我一直对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致,徽州的古村落,徽州的文化名人,徽州的马头墙,徽州的牌坊木雕,还有徽州的山水无一不吸引着我走进徽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七一”前夕,机关支部组织了这次学习考察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递村和相邻的宏村是最能代表徽派风格的地方,它是徽州文化的缩影。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中穿过,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西递的石、砖、木三雕,堪称西递三绝。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白壁黛瓦马头墙,折射出典型的徽州建筑特色。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村中蜿蜒曲折的小路,一幢幢民宅,门口都雕有精美的砖画,以古代典故为背景,或二十四孝,或成语故事。走进院内,方形的天井,徽州人把水看做是财气,家家进门都有一个天井,四周房沿的雨水都滴入天井,再由水槽流出,对着正堂,八仙桌两边是古老的太师椅,墙上悬挂着中堂对联,行草书法魏晋遗风十足,内容表现耕读励志、勤俭持家的传统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村落大都有祠堂,宏村就有三座祠堂,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的祠堂与民居、牌坊并称“徽州三绝”,这里的每一座祠堂都是当时徽州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的具体体现,也是徽州历史的浓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人甚为讲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徽州男子十多岁就外出学徒或拜师读书,所以导游跟我们说徽州有句路人都知道的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他们常年在外,经过半生的奋斗积累了一定的钱财便投资故里,除建造住宅、购置山场、田地、造桥、筑路、投资办学以外,就是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博取声名。徽州歙县在明代时期,仅徽商投资建造的祠堂就有百余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也是牌坊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徽州古村落中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它镌刻着历史沧桑,传承着徽州人的血脉。歙县棠樾牌坊群是徽州最为有名的,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七座牌坊在一条弧形的大道上依次排列,每座牌坊都有典故,按照“忠、孝、节、义”来排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徽州众多的牌坊中,贞洁牌坊占了近一半,徽州女人把守节看做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徽州过去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学徒经商,这一去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有个“五嫂的故事”:五嫂结婚后第七天丈夫就外出谋生了,从丈夫走后的第一年,她就把一枚山核桃放入瓶中,春去冬来,一年又一年,每当万籁俱静,五嫂独守空房,煤油灯下,每每盼望着丈夫归来,多少年后,瓶中的山核桃已经溢出了瓶口,五嫂也成了五婆婆,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了丈夫的死讯……这就是“一世夫妻只七日”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贞节牌坊已经是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历史文化遗存,宋代以来的徽州妇女,经历着多少凄凉心酸、可歌可泣的过去,也流传下来众多催人泪下的凄惨故事,唯一能让她们青史留名,百世流芳的,就只有贞节一条路了。久而久之,贞节成为了徽州妇女的不懈追求。能留下一座贞节牌坊,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是徽州的特产,为中国的书画艺术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学习书法多年,最常使用的就是宣城的纸,泾县的笔,屯溪的墨和歙县的砚,徽州文房四宝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文人雅士必备之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笔使用羊毫、狼毫、兔毫为材料,经过数道工序制成毛笔。徽州笔柔软、富有弹性,适合写画各种线条、字体,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墨主要使用松烟原料炮制而成,其墨色沉稳、墨香独特,书写之后墨迹不易脱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纸又称徽宣,使用坑浆和水漉蛤浆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井甑熟制工艺,手工制成的特产纸。徽州纸质地细腻、洁白、且有良好的墨迹吸附能力,成为书法、绘画必备之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徽州砚使用澄江石、斧头石等原料,雕琢成外形典雅、造型别致的砚台,歙砚不仅实用而且还是文人收藏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徽州名人辈出,与其耕读传统有着直接关系。在徽州古村,家家厅堂都有诸如“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好书不厌百回读,古砚微凹聚墨多”,“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等楹联,每遇这种佳联我都用相机拍下来,一来能仔细欣赏领会其深意,二来可领略其书法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徽州人重视教育投资,书香门第在徽州比比皆是,“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这里名副其实。悠久的耕读文化传统和书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徽州人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书院私塾多由村民捐助,这些蒙馆、义塾、家塾,浓厚的耕读氛围,造就了徽州在明清历史上进士及第之冠,徽州一府六县中进士者,多达一千多名,清徽州本籍状元居全国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于对徽州文化的偏爱,在规划活动路线时我增加了绩溪龙川,这里有当今工业化时代难得一见的原生态景色——依山渠成的小溪,只容得一人通过的竹桥,清澈见底的小河,田间耕耘的水牛,更是名人辈出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统计,从宋代到清末,徽州考中进士的共有2086人,并产生了28位状元。仅绩溪县近代就出了几位影响中国政坛、文坛和商界的重量级人物,一个是我们的前任总书记胡锦涛,一个是民国时期文豪胡适,一个是清末巨商胡雪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适,字适之,绩溪县人。1910年,不满二十岁的胡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那个时代国内文化泰斗基本都集中在北大,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黄侃、徐志摩、钱玄同等大咖云集。胡曾与陈独秀一起作为《新青年》编辑,后来出任驻美大使,前两年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就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胡适先生潇洒形象,1946—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台湾国民党“中研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一次会议发表演讲后突发心脏病病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单从这一简历中不难看出胡适不凡的一生。民国时期,社会上层流传着一句“我的朋友胡适之”,我在喜马拉雅节目滕征辉讲《民国人物列传》中听到,胡刚出任驻美大使在一次酒会上,曾有一位美国人对胡说,我有一位中国朋友叫胡适之,请您见到他时转达我的问候,就连美国人都以认识胡适之是一种荣耀,弄的场面十分尴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很崇拜胡适,只要在书店见到有关胡适的书籍我都会买回家来,至今应该有十来本了。胡适做北大教授时推行新文化运动,与刘半农、钱玄同、鲁迅等提倡白话文,受到黄侃和辜鸿铭等老学究的反对,作为哲学专业的教授他还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对红缕梦的研究登峰造极,号称中国红学第一人的周汝昌在《我与胡适先生》中对胡适在红学领域的成就给以高度评价。国民党逃亡台湾后蒋还曾虚心假意的动员他竞选总统,但是胡毕竟是学问人,对于搞政治并不是强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看到有书中介绍胡与毛的交集,他在北大做教授时,毛在图书馆做管理员,胡的薪酬每月三百大洋,而毛泽东收入是八块大洋,毛经常去旁听胡适的课,胡跟蒋逃亡台湾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毛是不是你的学生,胡说“他不是我的学生,只是在图书馆做事,依他的水平他是考不上北大的”。这让毛很伤自尊,对胡适十分反感。还有一件事是当胡适读罢毛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后说“没有一句是通的”。之后在国内曾开展过一场反胡适思想运动,他的二儿子胡思杜也在“反右”运动中受到冲击自缢身亡,年仅36岁,不能不让人深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适在感情方面尽管也很丰富多彩,但是一生只结过一次婚,与原配夫人江冬秀生有两子一女,有书中说胡是有名的怕老婆,江冬秀听说他要与其离婚时曾手持剪刀抱着两个儿子说,你要与我离婚我就先杀了他们后自杀,吓得胡适连连下跪告饶,从此再也不敢提离婚的事。还是在滕征辉的《民国人物列传》中看到,胡适反倒是乐于给人做媒,据说赵元任与杨步伟,沈从文与张兆和,徐志摩与陆小曼都是他从中撮合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雪岩也是绩溪人,清末国内商界龙头,被称之为红顶商人,官至二品,据说他有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权。他的经商之路可谓是一个奇迹,十三四岁从一个家境破落的穷孩子,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成为财富惊人的大富翁,他主要经营的银行、航运、盐业、药材、房地产等生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23,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12岁那年,父亲病逝,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19岁时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当胡雪岩在生意场上顺风顺水时,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不能不说这也是使得他走向厄运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亦官亦商,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总量最高达二千万两白银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是典型的官商。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慈禧太后授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商业奇才跟随左宗棠名利双收,却招来了对手李鸿章和商人盛宣怀,两个洋务运动的名臣,开始了不见刀枪的博弈。李鸿章发动了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策略,使胡雪岩生意赔一千多万两白银,并遭到商帮的排挤,只得四处拼凑款项,以还外债,经营的钱庄也因此倒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5年,左宗棠在西南边陲“镇南关大捷”后,清“不败而败”,法“不胜而胜”,与法国签下不平等条约。李鸿章还控告胡雪岩在借外债之机吃回扣,慈禧下令抄了胡的家。随着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成为政治斗争的殉葬品,一代商界枭雄从此陨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雪岩故居在杭州,几年前我曾参观过,真正的巨富豪宅,富丽堂皇,设计精妙。这次看到的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800平方米,包括两个庭院,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