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间工艺集大成者——陈家祠(附简单攻略)

Fier

<p class="ql-block">  个人感觉这是广州最值得逛的地方,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通:地铁1号线活8号线陈家祠站D出口(步行约1分钟)</p><p class="ql-block">不建议自驾车,周边停车位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票:10元。</p><p class="ql-block"> 需要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公众号预约</span>(非旺季可现场约)。预约成功即可刷身份证进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17:30(17:00停止售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为闭馆检修日,如遇国家法定假日则顺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刷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进来之后,立即看到高墙上的吸睛的雕刻,应该说,整个建筑以雕饰最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为当时广东72县陈氏宗族集资建造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建成于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整个建筑群方方正正,这在广东地区十分少见。整座建筑坐北向南,以传统的“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结构非常工整。其正面是一字排开的墙面雕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边的雌狮爪扶小狮,象征着子孙兴旺、家族繁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右边的雄狮脚踏石球,傲视远方,象征着权力。石狮子口中含有光滑的石圆球,此球比狮子的牙缝大,能在狮子的口腔里自如地滚动却不会掉出狮口,这是镂雕技法雕琢而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氏书院冠名书院,实为祠堂。为什么不敢名正言顺地称陈家祠,主要是与当时朝廷禁止祠堂的历史背景有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span>代建宗祠之风兴盛,尤其在广东及南方的一些省份,宗族传统本来就盛,从一户人的宗祠到同族人的家祠,再到多个县同族人集资修建的同族祠,祠堂拢聚的同族范围越来越大,这引起了朝廷的恐慌。出于稳定政权的考虑,清政府对壮大的合族祠采取压制政策,乾隆、道光年间,广州的很多合族祠被拆。光绪年间,清朝对合族祠的管制稍微宽松,因此广东陈姓族人捐资兴建合族祠,但为了合法化生存,只好冠以书院之名。</p><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史书中多有记载。冼宝干修《岭南冼氏》族谱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焚毁。于是各宗祠纷改书院。”陈际清的《白云、粤秀二山合志》也记载:“乾隆间有合族祠之禁,多易其名为书院、为试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氏书院建成后的功能一直是用以祭祀祖先的祠堂,从未在此教授学问,因此书院之实为名不符实的。除祭祀外,陈氏书院还可作为广东全省陈姓人氏来广东参加科举、诉讼、缴纳赋税时的落脚之地,类似今天办事处的部分功能。家祠的功能由祭祀、处理宗族事务等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场所,例如为陈姓子弟来广州参加科举提供复习和落脚之地,方便来广州处理诉讼、缴纳赋税的陈姓族人休息,类似于同乡会馆,使原来非常神圣、受族人尊敬的祠堂更具有实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非达官贵人家门口是不能安放石鼓,但陈家祠的石鼓光鼓面直径就有1.4米,派头大得很。据说,陈家祠才盖起来一半,陈氏家族中的一位儒生陈伯陶在殿试中高中探花,并封为翰林院编修。清政府特赐殊荣,允许陈氏家族在宗祠前立巨型石鼓,以示彰表。陈家祠门口的石鼓高达2.55米,是目前广东已发现的最大的石鼓。</p><p class="ql-block"> 抱鼓石的基座上有精美的石雕,各有日神、月神雕刻。</p> <p class="ql-block">日神</p> <p class="ql-block">月神</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广东砖雕是选用上等青砖,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主要用于装饰门楣、墀头和檐墙等。其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故有“挂线砖雕”之称。(图为陈家祠第一进人物砖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第一进人物砖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第一进人物砖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 在正门两侧的青砖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这些砖雕是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固有“挂线砖雕”之称。这六幅大型砖雕图案,不仅形象生动、构图巧妙,还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用砖雕来表现古代书法作品是砖雕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巧妙结合,是陈家祠砖雕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第一进人物砖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檐墙砖雕</p> <p class="ql-block">墀头砖雕居然有西方宗教里可爱的小天使形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灰塑是广东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灰塑主要集中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和厢房的屋脊上,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陈家祠灰塑总长度达2500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造型夸张有趣,色彩大红大绿,图案多为中国民间故事。其规模之大、塑艺之精、题材之广,居岭南建筑首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前面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的连廊全部采用空心铁柱,共有32根,分布在前、后庭院和中、后进天井处。每根铁柱由柱础、柱身和柱头组成,柱身纤细优美,使连廊空间显得更加开阔和舒展。与常见的木柱相比,铁柱不仅纤细新奇,而且防水和防白蚁的性能更好。陈家祠的连廊采用铁柱也明显是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首进大厅的四扇木雕屏门,在屏心部分运用双层镂空技法雕刻了“金殿赏赐”、“金殿比武”、“荣归故里”等精美图案,镂雕的运用使屏风显得通透爽朗,院内景物若隐若现,颇具含蓄之美。屏门下部的裙板则采用浮雕的技法雕刻了多幅寓意吉祥的图。</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的11条陶塑脊饰,是广东现存最大型、最华丽的清代传统建筑装饰。</p> <p class="ql-block">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像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聚贤堂前有月台,宽16.7米,深8米,高0.58米,三面设台阶,绕以石雕栏杆和望柱,望柱以岭南佳果为饰,柱头石雕小狮子,栏板镶嵌铁铸通花。中堂聚贤堂是陈家祠的核心,也是当年陈姓族人举办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聚贤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聚贤堂月台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六幅为“麟吐玉书”、凤凰图等,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三阳开泰”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而成。</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建筑中,以铁铸作为庭院装饰是极少见的,而陈家祠的连廊铁柱和月台十六块铁铸双面通花栏板,更是我国古代庭院建筑装饰艺术之杰作。双面通花铁铸栏板镶嵌在花岗岩石镂雕栏杆中,利用铁、石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铁铸通透立体的造型,产生出画卷般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聚贤堂后部的12扇大型木雕屏门,是清代广州木雕的代表作。在构图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取“之”字形构图,把曲折复杂的故事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有序地表现出来。12扇木雕屏门上,分别雕刻着“太白退番书”、“郭子仪祝寿”、“六国大封相”、“岳飞破金兵”等故事。</p> <p class="ql-block">后进正厅,龛堂</p> <p class="ql-block"> 每条花脊的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龙头鱼尾,有两根网上翘起的长须,气势不凡,这种长相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中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至于屋脊之上。”,同时又有“独占鳌头”、高中状元的寓意。表示了人们祁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化丑为美、夸张变形是民间常用的艺术手法。 </p><p class="ql-block"> 因“蝠”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面画一串铜钱,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又称“福上加福”等等。</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内有文创书店,可以盖章,有一款独特的陈家祠立体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独占鳌头”文创雪糕,味道就那样,尝的是情怀,2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