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宋大姐

岳松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6日,端午节假日,一大早,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我唤醒:“岳老师,宋总走了!”“什么?谁?怎么回事!”“今天凌晨四点十分,宋若虹总编突发冠心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我的同事李景霞在电话里简单而急促地传递了噩耗。我不禁惊呆了:怎么可能,昨天下午我们刚刚通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宋若虹她答应我收假后马上住院治疗的呀。</p><p class="ql-block"> 事不宜迟,我马上通知了在西安的同学们。然后直奔报社宋家,下来是追悼会…….紧接着是我住院做心脏造影手术,下来是……十二年转眼过去。这期间,有关宋若虹,我一个字也未落笔,只是收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有关报道:官方的、民间的。好友的如袁春乾、祁树华、郝小奇、杨扬等,一篇篇收,一次次读。今天是2023年的记者节,是当年我和宋若虹我们作为同行共同的节日,是我们为之奋斗终生而奉献全部精力和智慧的职业节日,和宋若虹交往的往事也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我们国家“文革”的后期,应该是1975年10月份左右,作为伟人指定的领导阶级,全国各地各个企业的工人阶级理论队伍的风行一时。我当时所在的西安冶炼铸造厂和宋若虹所在的西安拉链厂同属西安市二轻局,局宣传科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部署开展“批林批孔评水浒”活动,厂里让当时在水泥车间装袋间工作的我,脱产到局宣传科举办的“批林批孔评水浒”工人理论队伍学习班,参加为期两周的培训。全局系统大约抽调了20多人,其中有木器公司的郝小奇,工艺公司的杨广昌,五金公司的王民英等,其实大家就是在一起学习伟人关于评水浒的讲话、两报一刊和梁效的文章,然后分8个专题写出讲稿,准备在全局系统职工中全民宣讲。我承担了第一讲“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的起草任务,没黑没明几天下来,洋洋洒洒上万字,会上会下几经修改,培训班请来了全局各厂的宣传干部,让我们试讲。宣讲效果不错,掌声四起,我不免自鸣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没想到有个其貌不扬的女子咣咣咣率先开炮,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心里很不服气,不过也记住这个厉害女子,打听到她叫宋若红,是拉链厂的宣传干部。真是不打不成交,我们之后近四十年的友谊和交往就是这样开场的。</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日子,我在企业从团专干做起,先后担任宣传干事、团委书记、宣传部长,而宋若虹从拉链厂宣传干事干起,后上调任西安市五金公司党委秘书,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多有交集。1982年又一同考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个班共同半脱产学习三年。宋若虹是1984年应聘考入西安晚报社成为一名职业令人羡慕的新闻记者,我在1991年应聘考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后,我们又成为新闻行业的新同行。我们当时相约,以我党的新闻老前辈邵飘萍、彭子冈、穆青为楷模,“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一定要在新的岗位上干得最好。为此,虽然我一开始就被分配在电台新闻部编辑组当编辑,几乎没有外出采访的机会,但矢志不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参加《人民日报》的新闻函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新闻编采能力,并广泛涉猎阅读了诸如《中国优秀通讯集》、《中国广播获奖新闻作品选评》、《经济述评自析集》、《世界名记者》等书籍及《中国广播》、《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杂志,从中吸取有用的养分,注意向台总编辑、部主任和老记者学习,学习他人有益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新闻编采能力。我坚定地走新闻专业之路,在以后的新闻编采工作中,我的新闻作品共获全国城市电台、省市新闻奖、省市广播奖、省市人大好新闻奖38项次,获奖品种涵盖新闻消息、评论、录音、专题等,特别是1997年我荣获陕西省首届新闻工作者称号,新闻作品1997年采制的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的录音通讯《三秦的荣耀》获当年陕西新闻奖一等奖第一名。而宋若虹在报社编采工作中以泼辣干练、文笔犀利、勤奋多产著称,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见地,很快走上了报社的管理岗位,从西安晚报新闻部记者到任西安晚报新闻部副主任、要闻部主任。1999年6月起,先后担任西安日报社(西安晚报社)副总编辑,西安日报社(西安晚报社)副总编辑兼西安日报执行总编。2010年7月起任西安日报社巡视员(正局级)。特别是她2007年担任日报执行主编时,当时西安日报社可以说危机四伏,被同城的《华商报》打爬于地,连续亏损七年,人心涣散,在她力主下,以前我们在西安市二轻局的同行郝小奇,从西安市委副秘书长入主西安日报社担任社长,在郝小奇的支持下,西安日报首先试行用人制度和广告发行体制改革,通过竞标,使日报广告收入从当年的400多万元飙升到1500万元,发行量由5万份增至9万多份。尤其她坚决支持打造廉洁媒体的决定,带头不拿广告回扣,将“小循环,变大循环”,不仅使报社扭亏为盈,两报荣登全国十大党报和十大都市报之列,而且大大提振了报社班子和员工的士气,树立了正气,在当时媒体黄金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开廉洁办报风气之先,为报社进一步改革发展打下了基础。宋若虹在事业上的成功为人称道,她年长我三岁,我敬佩她的率性直爽的为人,为她事业的成功而高兴,尊敬她为大姐。我们也成为无话不谈的同行和好友,我遇事就向她请教,她也直言不讳。记得那是1994年年底,我在电台也遇到了“做官”的机遇:局党委任命我为台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文件已经打印,我因为约定在前,不愿离开新闻一线,就拒不上任。事后我面带得意地向宋大姐炫耀,她当即骂了我一个狗血喷头,说我死脑筋一根筋。实践也印证了一个真理:人的一生,还是要服从社会的需要,不服从社会的需要,什么事情也做不起来!作为新闻工作者,既要胸怀大目标,但现实中所处平台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地市级媒体的小平台上搏击全国性的大奖,想创作出在全国甚至世界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先天不足就显现出来了。想通了这一点,同样是在2007年,我已经五十有一,毅然决然参与到电台处级干部的竞聘中去:闭卷考试、竞聘演讲、群众投票、专家打分,一环一环走来,2007年7月19日,我终于接过了尤晓民台长郑重授予的台办公室副主任聘书,这已经距局党委第一次任命我为办公室副主任的决定过去整整12年了。宋大姐得知后,向我表示祝贺。但是,报社特有的长期夜班看稿工作,已经严重透支了宋大姐的健康,糖尿病、高血圧、冠心病如影随形,正值当年的宋大姐身体已经大不如前,2011年的春节后的一天,宋大姐开会路过我的办公室,告诉我她的职称正高和职务正局都已经解决,但同时也说到她的冠心病前不久在四医大检查时已经确诊,我当即提醒她要尽快上支架。她说忙完这段时间就做。2011年6月5日下午端午节放假前夕,我正在轻工市场给台职工办理节日慰问品事宜,大约下午14点左右,宋大姐给我打电话,她说我是冠心病的老病号,询问心脏不舒服先服用什么药好,我马上警觉起来,连声询问她有什么症状,她说感到胸部发闷,全身无力,我当即要求她赶快住院去,由大夫治疗,她却说这会儿好多了,随即转换话题说她刚从陕南开会回来,谈起来相关的见闻和感受,我们在电话里聊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她说端午节过后她就去住院搭心脏支架,我才放心了。谁知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谈话,当晚宋大姐看完日报大样后,像往常一样于次日子夜才回家,凌晨四点十分心脏病发作,驾鹤西逝,享年58岁。正像日报悼念文章所说:“奉献有多种,您却选择了最纯粹的一种;热爱有多种,您却选择了最深情的一种;离别有很多种,您却选择了最洒脱的一种;思念有多种,我们却不知道该选择哪种?” 报星陨落,但天边将永远留下美丽的彩虹;英灵昭世,且勇者会以行动竟未了的事业。宋大姐啊,你的所作所为,让你的同学、同事、朋友和亲人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宋大姐的是,也就是在2011年,西安电台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大胆改革创新,广播节目、创收、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异军突起,广播狂飙突进,融入了媒体发展黄金十年的洪流中, 2011年全台年创收突破了亿元大关,站在了西安电台发展的顶峰,我和同事们都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作为一直关心同行同学的宋大姐英灵有知,亦当含笑九泉。</p><p class="ql-block"> (注:2013年2月,西安电台与电视台合并,在西安上空播报了三十九年的"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播号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 2023.11.8 记者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