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口气读懂中华文明之脉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般说中华文化五千年,其实它真的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是离现在4200年。现在是公元21世纪,那个是公元前21世纪,等于一张纸对折一下,我们公元后21世纪,那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文化跨入了成熟文明的门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这种文化必须有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这种文化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大文明我们排第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200年前我们跨入了成熟文明门槛,那在世界上是第几名呢?就像运动员比赛一样总得有个名次,究竟是第几名?肯定不是第一名。我们中国人喜欢称大王,不是第一名就很难过,但事实上的确不是第一名。第一名是谁?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就是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相差比较远,他们比我们早得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第二名是谁呢?也不是我们。第二名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这是第二名。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一共四大文明。但是由于这六十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而中国的考古成果是较多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推到第三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这个比较早,但这还需要国际上的认定。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您可能会问,一个对后来世界影响极大的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呢?是这样的,希腊文明,这是利比亚事件以后中国撤侨,撤到希腊一个岛,叫克里特岛。在这个岛上发现的文明确实很早、很优秀、很灿烂辉煌。但是经过全世界的学者们的研究,这种文明是原来讲的巴比伦文明第一名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尽管后来有所创造但不是原创,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文明,就是现在伊朗,当时叫波斯,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经过研究以后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陆地上的遇合。因为它们都缺乏原创性,所以具有原创性的文明是四个古文明。这四个古文明我们不管中国是第三名还是第四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断的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点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现在为什么总是恐怖主义频发,永远是灾难不断,炮火连连,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状态。留存到今天比较完整的文明确实只有中华文明。伊拉克是很少能够看到巴比伦文明的遗留的,虽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没有任何存档,永远是战场,几千年来永远是战场。所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东西是什么了。甚至于他们的文化教育情况更是非常的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埃及那是另外一种情形,他们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后裔,在亚历山大我们现在所能遇到的几乎都是白种人,这是欧洲侵略的混血结果,在他们的首都开罗遇到零星的阿拉伯人那也是战争以后混血去的结果。法老的后代在哪里?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找不到了。我们在尼罗河南部的西岸找到了一个法老村,但是由于几千年的近亲结婚,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特别羸弱,而且他们现在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法老的后代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地方还有一些孩子,能够很正常的朗诵着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话,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那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这个在中华热土上真正发生了,所以这是一个从4200年前进入文明以后一个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炎黄是对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既然我们成了到现在为止唯一还在延续的文明,如果说我们跳远跳得特别好,就是因为起步的助跑动作应该是有很多到位的准备,热身赛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4200年前中国进行了700年到800年的热身赛。在这个热身赛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起跑的过程当中,有六位伟大的王者,引领我们完成了这700到800年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黄帝,第三位我们可能有点陌生叫蚩尤,一个很难听的名字,但是他依然很重要。后面三位是尧、舜、禹。这六位伟大的王者,为我们4200年的跨越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严格讲起来是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资料,但大体上是这样的:炎帝是个农业科学家,神农氏,首先他教会了我们中国人耕种,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们是采野果子吃,打野兽的,这完全是被动的。第二炎帝发现了火,使我们能够吃熟食,我们能够在夜间工作,而且我们可以用火来防止野兽。第三炎帝亲尝草药,发明了中草药,避免了中华民族最早就有可能完全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传染病,防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这么伟大的人为什么后来被黄帝打败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也许是这样想的,黄帝觉得你虽然做得很好,但是我们现在的对敌情形太严重了,敌人是野蛮的力量,他要打就打过来了,所以我们要武装自己,我们要冶炼金属,我们要锻造武器,我们要骑上战马,我们要巡视在我们的周边,我们要发动战争来消灭那些野蛮的力量。炎帝觉得我安安静静的在过日子,老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和炎帝就打起来了,打的结果黄帝胜了炎帝败了,打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北省。这两位老人家浑身鲜血,面对面站着的时候,不知道几千年以后世界上最多的人群把自己说成是炎黄子孙。如果知道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不打了。但是他们没有听到我们的呼喊,他们还是打起来了,我们拉不住我们祖先的衣袖啊!炎帝打败了,黄帝胜利了,黄帝把炎帝的文明接过来了,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黄帝也有一个人打不过,那就是蚩尤,蚩尤管着现在山东、河南的东部和安徽北部那一带,地方也很大,黄帝打不过他,因为他也有金属冶炼,他也在制造武器。黄帝就像我们常人一样,对于打不过的人对自己的部落讲他是妖怪,因为文字是黄帝发明的,所以他把汉字里面最难听的两个字给了他,叫蚩尤。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蚩尤反被打败了,黄帝又一次胜利了。那么蚩尤的后代就只能不断的逃跑,有的就归属于黄帝了,有的继续往南迁徙,黄帝的部队接着再追。追到什么地方呢?贵州附近,现在的苗族据考就是蚩尤的后代。在此特别强调,苗族的祖先不是妖怪,您看苗族姑娘的漂亮,看苗族小伙子的英俊,证明他们的祖先绝对不是妖怪,他们的美貌和善良勤劳是对祖先的一个最有力、最好的平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尧、舜、禹是黄帝的继承人,一代代继承下来,完成了这个准备,然后进入了中华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们跨入文明的门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的历史我们要跳跃性的来看,再过好多好多年,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在公元5世纪前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很难相信,我们都以为我们聪明,以为我们越来越聪明,其实不是,我们最多是他们的学生。最聪明的人那个时候都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这话怎么讲呢?我们来列个时间表,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这个座次大家还可以不断的排下去,给大家造成什么印象?聪明人那个时候全出来了,差10岁、14岁不就是同一个时期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然后量变到质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公元5世纪以后智能大爆发,人类一起成熟了,聪明的人都一起产生了。那个时代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轴星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轴星就在那个时候。关键时刻中华文明没有缺席,古希腊虽然是不原创,但是它那个时候表现得特别优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的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的岸边散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不太去考虑物,他们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哲学家不思考,你看诸子百家,他这两头都不太思考。他就思考人和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哲学家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个神不是迷信,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讲超验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经验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高层抽象天地,这就是中国哲学所缺乏的。不要以为他们迷信,恰恰是中国哲学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们要从印度取经回来。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他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这批人在海边思考,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孔子算得厉害了,他的讲话如果没人听,就算学生听后记了下来,但学生的笔记也会很快被烧掉。那又怎么能够留传下来呢?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为什么留下了他们几个?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帝国时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一个个帝国起来灭亡、起来灭亡,最后地球上有两大帝国,长时间的并肩共存,西半球的罗马帝国,东半球的秦汉帝国,秦朝太短,汉朝时间比较长,秦汉帝国,压住了地球的分量。这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野蛮力量,遇到北方的野蛮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汉武帝在位50几年一直在打仗,培养了魏青霍去病这些大将军和他们打仗,打的结果呢,匈奴打败了,跑掉了,汉代也打得非常疲惫。我们在这打匈奴的时候,罗马帝国也遇到了北方蛮族。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被北方蛮族打垮了。那么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边去了。他和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把罗马帝国瓦解了。那是公元前5世纪了,地球上两大帝国,一个帝国灭亡了,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慢慢长夜一千年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话,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的年轻人在历史书上往往看不到这样一些很关键的东西。我们有些历史书总在讲着哪个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么阴谋,和那个妃子谈恋爱,永远讲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重大的事情都没有讲,这个重大的事情就是这些东西,帝国灭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中国秦汉文明遇到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遇到了大麻烦,也遇到北方蛮族的进攻,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鲜卑族来了以后立刻就要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中国的汉族他们会种地,我们不会种地,我们无法统治他们。所以一般认为应该是废除农田,恢复牧场,恢复到游牧文明,那我们就可以统治了(他们熟悉的是游牧文明)。那么有两个策略,一个就是鹰派的策略,把汉族人全部杀光,鸽派的策略是不要杀光,让他们成为奴隶在那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那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不得不叫她文明太后。另外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一个字的名字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人我恳请大家记住他,他非常重要,他年纪很轻,他死的时候才3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王者,但是他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在他奶奶的带领下(奶奶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在八、九年的时间里面规定了几个东西,一个就是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因此,第一,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第二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第三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陕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然后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条鲜卑族的贵族,努力的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条规定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是人们无法想象的。首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差一点被消灭,罗马文明其实当时已经被消灭了),而且更强大了,为什么更强大了?我们的诸子百家好是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有他们能不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可能,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我前面讲到了,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这一点一旦加给我们的儒家学说,加给我们的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大家理解吗?所以我们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这个北魏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那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可以拜其他文化为老师。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以后。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看一看,你进去就感到跟奇怪,上去以后怎么感到是罗马的廊柱呢?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不然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希腊雕刻家经过几次转折以后,通过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允许我为您做个比喻,这些文明本来都很骄傲,互相之间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大学里面那些教授都很骄傲,互相之间见面的时候,礼貌点头互相不理,但没想到来了一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把每个教授都当成他的老师,殷勤的找他们喝茶、吃饭,拉到一起开会,结果这些教授关系良好了,融合在一起了。这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就是我们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多么了不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中华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气勃勃的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这样的话诸子百家两个毛病克服了,诸子百家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没有执行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太封闭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我们现在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我们要看到它的毛病,毛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在公元5世纪在北魏孝文帝的时候,这两个毛病已经克服了。这两个毛病克服以后,第三个优点又出来了,就是它不是主张通婚吗?主张通婚以后,就造了新一代身体强壮,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所以,一个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个伟大的朝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伟大的朝代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家如果有机会去看陕西大同的云岗石窟,里面那么漂亮的石窟,中国由此迈向大唐。中华由此就迈向大唐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就开始了。而且大家注意,大唐之前的隋炀帝和大唐开创者唐太宗,他们的血缘二分之一是鲜卑族血缘。到了武则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鲜卑族。所以一个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决策,把它的血缘输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所以,我们对北魏孝文帝这个33岁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种尊重。因为,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公元5世纪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罗马帝国不是已经沦落了,已经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了。但中国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又经过一百多年进入了伟大的唐朝,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人激动万分。我们不管是在哪个地方来的人,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对大唐都可以持有一种非常大的骄傲之情,非常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当时欧洲一个一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城市了。而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的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70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的少,这我们从唐代的历史书里都可以看到。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证据之一是几乎人人都在写诗,上至太后下到船夫轿夫都写一首好诗,而且写得水平很高。《全唐诗》里面任何一首诗都超过乾隆皇帝写的那些自鸣得意的诗,唐朝是让人羡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一次到埃及南部的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叫底比斯,一个英文的讲解员在讲解,他说我们这个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刚一说完她自己赶紧用英文加了一句补充,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她必须讲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不讲就没有常识了。因为唐代太伟大了,太辉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一个就是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什么叫文化中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现在的纽约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安那可是充满了诗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管理秩序,108个坊的门关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动。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这些酒吧都是中亚,按照现在讲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些国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来开的。傍晚时分,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就到胡姬酒店喝酒,这都有大量的记述,他们自己也有大量的诗歌来描写这个情景。如果你更开放,你受不了宵禁,那么你可以往东走到洛阳,洛阳也很繁华,不需要宵禁。如果你更浪漫一点,那你继续往东走,到扬州,那是什么限制也没有的了。所以他们的梦想就到扬州去,当时除了这些城市之外,成都也已经很繁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公元7世纪到8世纪的唐代,中华文明发挥得非常优秀非常精彩,而且由于丝绸之路和日本的交往,所以它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中心了,这一点全世界都公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宋代和元代是不是好朝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你看不好的理由很多,我们打仗老打不过人家,两个皇帝都被人家抢走了,这个很丢人吧?好不容易有个会打仗的人叫岳飞又被杀掉了,你看宋江活不下去了、武松活不下去了、林冲也活不下去了,都只能上梁山了。好像没人能够打仗了,所以只能依靠一个家庭负责所谓的国防,这个叫衙门,衙门里的男人不知道到哪去了,衙门是女将在守着国防。那么他们的司令员是谁呢?叫百岁挂帅的老太太佘老太君,一百岁挂帅,你想这个国家多么的荒唐?皇帝被抢走了、英雄上梁山了,国防由一个家庭的女士们管着,总指挥是个老太太。这个好多都是小说和戏剧的产物,大家不要完全相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看蛮好玩的,因为小说戏剧有的时候不完全讲历史,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真实来要求艺术。所以吴晗说过,我们这些搞历史的人最喜欢看杨门女将这样的事了,因为它没有发生过所以看着特别轻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人类的历史观已经从朝廷兴旺式转向全民生态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过去相信的全是朝廷兴旺式,这个哥哥怎么把弟弟杀了这个阴谋,这个宰相,完全是朝廷兴旺式。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全民生态式。</p> <p class="ql-block">宋朝如果从朝廷兴旺来讲不太好,但是按全民生态式来讲就非常好,主要的证据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梁的一个商业景象的展现。按照我们现代经济学家的概念,宋代的GDP是唐代的两倍,它的各行各业都很发达,你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从全民生态式来说宋代很不错。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确实打不过游牧文明。几十万匹马队浩浩荡荡南下,你在农田里面抓壮丁抓来的那些士兵是很难抵抗的,有再多的岳飞也很难抵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把宋朝灭了的是谁的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的部队,成吉思汗的部队世界上谁抵得过他?没有人抵得过他!他把半个亚洲占领了,把半个欧洲占领了,在要渡过地中海占领非洲的时候,我们现在可以读到非洲皇帝的日记,说成吉思汗要来了,我们赶快准备投降的仪式吧!其实,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他的后代了。宋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朝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古部队来了元代就不太好了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汉族教科书里面老是说元代不好,说元代汉人的地位很低,时间也很短才90几年。其实不,这是汉族历史学家太狭隘的思维,我们今天用当代的世界思维来考虑,元代很优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举几个证据来证明它的优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大家知道后来欧洲终于醒来了,醒来以后有一本书使他们激动不已,他们的航海家拼了老命都要根据这本书去开抢新的地盘,新的地理大发现的这样的一个时代,把它开拓出来了。哥伦布的驾驶台上放着一本书,麦哲伦的驾驶台上也放着一本书,达伽马的驾驶台上还放着哪本书,这本书叫《马可波罗游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可波罗这个旅行家是欧洲威尼斯人,威尼斯在欧洲是最美的了,但是马可波罗告诉欧洲人说我的家乡不算美,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地方在中国,他去了杭州去了北京去了 好多地方,说最美的地方在中国,又富裕、又文明、又有礼貌,结果那些航海家疯了一样往中国走,哥伦布到死都不知道,他发现的是南美洲,他以为是印度离中国已经不远了。那让整个欧洲激动万分的《马可波罗游记》,它写的是哪个朝代?当然是元代。所以元代不是像我们现在有些历史老师讲的那么糟糕,元代是非常精彩的。你看看马可波罗的描写就知道了,非常精彩,这是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我们觉得元代不错的地方是蒙古军队的强大,是它把中华帝国的版图安定下来了。我们现在外交部发言人说新疆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西藏从元代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因为在唐代文成公主嫁过去那还不是有效统治。不仅是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也是从元代开始实行有效统治的。就是那个蒙古马队,正是它把大中华的国境大体安定下来的,这是元代的第二个功劳。</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第三个功劳艺术特别繁荣。富春山居图是什么朝代的画?元代。青花瓷出最优秀的产品是什么时候?元代。大家记住这是不到百年的一个短暂的朝代,什么都产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似乎中国文化什么都有了,遗憾的是就缺了一个项目,戏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意思?孔子没看过戏,孟子没有看过戏,艺术成就那么高的屈原也没有看过戏,这倒罢了,连李白杜甫都没看过戏,中国好奇怪!2500年前,希腊悲剧很繁荣,印度梵剧很繁荣,中国一直没有戏,中国为什么没有戏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到了元代这些问题全解决了,元代停止了多少年的科举制度,结果使原来要考试的人,他没有饭吃就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说我给你们写点东西吧?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结果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的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使中国一切问题都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很高兴,所以结果戏剧大繁荣,后来昆剧、京剧其实在文学上都赶不上元杂剧,赶不上关汉卿,赶不上西厢记,赶不上赵氏孤儿,都赶不上。所以元代很了不起,短短的90年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化专制主义与禁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明代清代反而不好,明代清代有几个问题一个是辉煌的时间太长了我们产生了自满保守不开放。第二朱元璋是草根出来的,他实行了文化专制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就是文字狱,你有一个字说的不对全家杀头,有的时候还株连九族,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对不对,完全看人怎么解释了。朱元璋过生日,人家说生日的生,他说你是不是讽刺我,我做过和尚,是唐僧的僧的谐音,把他杀了,拍马屁都被杀了。在这种思维下就造成了文化思维文化创作力的严重的落后,再加上我们的封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果从明代开始,明代国力开始很强,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开始走向衰弱。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突然迅猛发展。欧洲夜实在太长,所以他们对黎明的感觉特别深刻。文艺复兴的时候欧洲就是这样,他们经过一千年的沉睡,夜实在太长所以他们对黎明的感觉特别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中国唐代宋代历史上太辉煌,所以我们对黎明没有感觉,反而走向平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明代和清代的问题。这里面让我们现在有一点痛心疾首的一点就是我们明代清代的皇帝,他的脑子只管着北方的长城边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世界上三种文明形态,一种叫农耕文明,一种叫游牧文明,成吉思汗他们叫游牧文明,另一种叫海洋文明。中国主要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我们和他们打交道,造长城打仗都是游牧文明,后来关系好了不怕了,到清朝已经不修长城了,关系好了。但是对海洋文明我们一直都是井底之蛙,明代的时候出国一次郑和下西洋,但是回来都疯了,我们连郑和先生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的墓在哪里我们一无所知。就是海禁的封闭时代,结果这个教训我们今天还在承受。</p> <p class="ql-block">海被武装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海被瓜分了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东海南海有多少问题都和明代清代有关。我们在历史书上经常会看到一个章节,明代的时候打倭寇,我们出现了像戚继光这样的英雄,打倭寇确实需要打,因为有很多的海盗,但是已经被严重的扩大化了,有好多当时做海外贸易的人我们把他当作了倭寇。因为海外贸易在当时情况下需要武装保护,武装保护自己,明代的皇帝觉得你们怎么能有自己的武装?就把他们当做寇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如今经过历史研究我们发现,当时的倭寇我们以为是日本人,倭当时以为个子矮的人,以为都是日本人,其实所有倭寇的最高领袖是中国的安徽人叫汪直,他死的时候留下了遗言,给朝廷讲意思是开放海禁,鼓励贸易。如果开放海禁的话,寇也成了商人。如果不开放的话商人也成了寇。这是汪直的遗言,汪直还说如果你们承认我的话,东海个岛屿都能归入中华版图,都是我管的。但是我们还是把他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误会,就是我们的封闭、我们的保守、我们的失误,我们的文化专制主义使明代清代两个漫长的朝代跟原来完全没法比了,和中国历史上原来没法比了。我们在文化上经明清两代能够和以前的文化相比,就是和孔子孟子屈原苏东坡,和李白杜比相比的人有几个呢?很少,也许只有两个人,明清两代几百年只有两个人能够和早期的那些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一个是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一个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他们能够和前面的这些人比一比,其他的都比不上了,文化专制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说句更悲哀的话就是近代和现代,我们连王阳明这样的哲学家也没有出过,连曹雪芹这样的小说家也没有出过,文化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创造力不断的降低。而欧洲醒来以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结果就造成了19世纪的中华文化的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悲剧呢?就是每一个仗都是海上来的,不是长城来的。第二每个仗我们都失败了,输得一败涂地。开始我们败在远方的英美手里,英国和法国手里。但是最后又败在我们原来一个小徒弟日本的手里,甲午海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此,中华文化自信崩溃。现在,中国签订一个条约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个条约规定中国要向列强支付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个条约是最耻辱的,因为中国当时的人数正好是四亿五千万,就是我们的曾祖父都承受过这样的耻辱,他很可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没见过白银,但是也必须在血汗中赔出一两给外来的侵略者。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的一些学者写的书,说这么大的一个赔款,如果落在任何一个富裕民族的头上,叫谁赔,谁也将贫困得万劫不复,万劫不复就是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永远都翻不过身来了啊!这是当时那个条约签订以后的时候,有良心的欧洲哲学家们所说的话,今天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我们今天可以给我们的曾祖父的在天之灵讲了,我们没有万劫不复,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是全球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曾经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咱中华民族实在是饱经风霜啊……毕竟中华文明走过来了,为什么突然这一百年又过来了呢?这是4200年前的一种雄浑支撑着,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一定有一种临危意识,在灾难的时候这个民族他有一种历史的光荣被调动起来,其中有一些是孔子他们的优秀的设计使他调动起来了,所以他又回过神来了,成为到现在为止还是生机勃勃的一种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4200年前,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智能大爆发,孔子他们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思考问题。然后进入了帝国时期,我们成为地球上两大帝国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公元5世纪那个帝国灭亡了,我们中国的帝国反而浴火重生建立了伟大的唐代,又建立了宋代,很了不起,元代也不错,但是没想到人家醒来了,人家一醒把我们比下去了,到19世纪我们被逼得非常狼狈,逼得最狼狈的时候,中华文明过去的一种优势又被唤醒,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为什么公元5世纪聪明人一起诞生了?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分工?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两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马上要灭亡的时候,节骨眼上防卫北京的一个官员叫王懿荣,就是他发现了甲骨文,恰恰是他发现的甲骨文,他在八国联军进入的那一天自杀了,书桌上还放着甲骨文的残片,而甲骨文告诉我们中国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商代,四千多年前。然后就是在那两天,八国联军进入北方的那两天,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唐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的唐代曾经辉煌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作者丨唐加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来源|阳光雅苑</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华文明何以延续不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5 000年而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国有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这几乎已成了老生常谈,光是强调这一点几乎是对人们智力的侮辱。然而,对于研究现代中国问题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必要将这一点常记于心。通常把公元前3 000年当作中国的黄金时代,而大约2 000年之后才有确切可考的历史,但这里的文明已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这使我们相信中国社会的起源要远远早于这个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在谈到中国文明的连续性时曾这样说道: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的文明是聚合和连续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地中海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连接在一起,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相互影响;然而,可与地中海或印度洋媲美的地理条件,中国却一点也不具备。相反,<b>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b>。它的西南面和西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保护作用,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修筑了长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b>因而,中华文明连绵不绝,也更为独特——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更为根本的差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费正清也强调过这一点:尽管中国疆土广袤而各地景象又千差万别,但是其始终维持一个政治统一体,而欧洲却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比西方的更加根深蒂固,并且自古延续至今,可以说是更加源远流长。而且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受其大地和大地利用方式的哺育、制约与限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认为,中国作为文明国家有两个根本性特点:首先,历史悠久,积淀颇深;其次,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也因此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一成不变的特点以及中华文明的不断延续性,无不给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人留下强烈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人口庞大无比有助于保持文明连续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保持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数量很可观的人口,因为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合得很好:每年天气暖和的几个月里,季风雨降临,使农作物能一年两熟,这与中东和欧洲的情况迥然不同。而且,中国水稻的亩产量比欧亚大部分地区种植的小麦或大麦的亩产量高得多。因此,公元2世纪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汉朝时拥有人口5 950万——比罗马帝国在其疆界达到最大范围时的人口还要多。16世纪初叶,葡萄牙人首次到达中国时,中国的人口为1亿多,超过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西方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中国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从美洲引进了诸如花生、玉米和甘薯之类的粮食作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素认为,中华帝国之所以存续到今天,不是因为兵精器锐。相反,很多时候中国在战争中处于弱势,表现不佳。中国有地缘优势,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自佛教传入以来没有发生过根本变化。这种现象很不一般。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但自这两种文明消失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哪种文明能与中华文明相媲美。也许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极多,中华文化自成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有助于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b>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在适合农业的地方,就发展起了农业文明;反之,则实行一种畜牧的生活方式,不管它是属于蒙古人还是突厥人的。在农业区,可见到典型的中国农民,他们头戴草帽,在麦田或水稻田里辛勤劳动;而在北部和西部,因降雨量不足,无法经营农业,存在着游牧民,他们骑在马上,牧放牛羊。村庄仍然是中国借以支撑的基础;而农民,始终至少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用自己宽厚的脊背,负担着供养城市居民、朝臣和士兵的重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学者古德诺(Goodnow)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东西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而独有中国能够保持其社会政治制度和语言文化基本不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生活的基础是农业,中国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农业可以持续而并不使土地的生产力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文化有内聚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构成中国文化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b>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这些汉字的发音,在中国不同地区是不同的;但是,任何汉字,不管其发音如何,含义都是一样的。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实际上,它对整个东亚也起了如此的作用,因为中国的文字书写方法已全部或部分地为周围包括日本人、朝鲜人和部分东南亚人在内的大部分民族所采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素认为,中国文化有三点最重要的特征,“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过去都未曾有过而为中国所独有的”:其一,文字由表意符号构成,而不是用字母;其二,在受教育的阶层中,孔子的伦理学说取代了宗教;其三,政府掌握在由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人学士而非世袭贵族手中。罗素认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与以符号构成的汉字有着极大的关系。或者说,汉字本身具有的优缺点,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罗素也指出中文这种表意文字的一大好处,在于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他指出,英语等字母文字是一字代表一音,而中文却是一字代表一义。像西方采用的阿拉伯数字就与汉字相似,1、2、3、4……这些数字用英语、法语或别的语言来读,音都不同,但义相同。同理,中国各地的方言不同,无法沟通,但汉字却全国的人都能读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口语从古至今变化肯定很大,就像法语从拉丁语演变而来一样。但由于中国使用的是表意的文字,所以中国人今天仍然可以读懂最古老的经典书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被北洋政府聘为顾问的美国学者古德诺也说,汉语有两大特点使它区别于欧洲语言。首先,它不是拼音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次是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差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他认为,中国一直有一个欧洲没有的优点: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有点像一个传教士组织,使中国没有像欧洲一样——各个国家、各个教派为了争夺权力而发生残酷的争斗。另外,儒家正统思想哲学性而非宗教的特点也使中国避免了宗教迫害和教派纷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素认为,中国文化能历经数千年而延绵不绝,足以让后人追根溯源,“或许就是由于使用了表意文字”。他还引用了中国学者李济的一段话:“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梅多斯(Meadows)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不断增长……其真正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一是,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质力量来治国;二是,让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三是,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一种制度就是科举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特别提道:“中国的文化问题,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全人类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文字由表意符号书写;儒家伦理学说取代了宗教;科举考试制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认为,<b>这三样有利也有弊</b>。如他喜欢孔子的“中庸”,却抨击以等级尊卑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认为孝道和家族意识使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爱国精神、博爱精神及人权意识,且易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他特别推崇老庄哲学,赞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道家思想,认为其与自己“弘扬创造的冲动,抑制占有冲动的社会改造总原理”完全一致。他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应有所变革,抛弃无价值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罗素以超文化的视角比较中西文化,认为中国文化为内向型,西方文化为外向型。他对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的差异有所评论,大体可概括如下:中国人气质平和、安于现状,西方人性喜竞争、好战;中国人易于保守,西方人崇尚变革;中国人爱钱,西方人爱权;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的客套,爱面子,西方人重视人际交往的直率;中国人办事喜欢妥协,西方人办事倾向彻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罗素看来,不求进取、不求高效、缺乏科学无疑是中国文化的致命弱点;但西方人永不知足、酷爱进步、不断改变现状、开发、竞争的机械人生观也不可取。他说,西方的繁盛及攫取的大部分东西是靠侵略弱国得来的。这种国家与个人的物质贪欲、权力欲以及侵略主宰别国的工业主义、军国主义已产生明显恶果,最终会带来毁灭;反观中国,“不有”“不恃”“不宰”思想深入人心,“使中国人的人生比西方的残暴人生更文雅、更宽容、更多反省”。而且“知识、艺术、内心的幸福、友谊或温情……不仅是实现某些目标的途径,而且本身就是有内在价值的事物”。他告诫西方人:除非借鉴历来遭到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学会适度节制和宽恕容忍,否则我们的文明势必走向毁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德诺也中肯地谈道,“中国唯一有学问的人还只是那些精于语言和文学的人,入朝为官时他们控制着国家政治的发展,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塑造着国民的精神”。而普通大众,“沿着这条道路做出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缺乏基本的训练,他们所看到的只是科学真理的一点点微弱的闪光,他们有着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天才的发明,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的重大意义。他们发明了指南针,但他们把它用于制作风水罗盘,以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墓地,或者用它来在无人迹的平原上寻找道路,过去指南针有时也用于马车。中国人还发明了火药,但他们只把它用来制造烟花爆竹。虽然他们是伟大的航海家,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指南针也能用于航海。他们发明了火药,但却没有把它用于发射炮弹,或用于爆破阻塞河道的礁石,或用于开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中西文明各有利弊,罗素说:“中西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他们可以从我们这里学到必不可少的实用效率;而我们则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深思熟虑的智慧。”从而逐渐把西方文明的长处——科学的方法与中华文明的长处——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罗素也有些判断和预言:“中国要追求的目标不仅对中国很重要,对全世界也很重要。中国现在有了复兴精神,如果再能阻止外邦为非作歹,就有可能发展为新文明,比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都优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中国实现国内安定后,不去做强国硬塞给他们、一心只想满足物欲的活动,转而以自由之身追求科学艺术,建立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将在全球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的希望。带着这些希望,我愿意看到少年中国鼓舞人心,启迪众人。这种希望有望变成现实。正因为有望变成现实,中国理应挺立前列,得到每一个热爱人类之人的敬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素的一些预言早已成真。近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力图保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科技上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的中国仍坚持与各国和平共处、不称霸。如罗素所希望的,中国既没有因工业发达而穷兵黩武,也未因抵抗外国侵略而拒绝西方文明、强烈排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文明的开放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并不是封闭的、僵化的。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中华大地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兼容并包。从汉朝到唐朝,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商业通道。同时,中国也从印度、中亚以及更遥远的地方吸收外来思想。中华文明的绵延性让人们忽视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文明的升级和转型,让传统儒家学说实现了全新崛起,并得到更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以其丰富多样性的文化传统为基础,不断向世界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或文明,都应该在开放、包容和政治稳定中,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而繁荣昌盛。过去的中国不曾统治过世界,现在的西方社会也不应该自视为世界的主宰者。“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场面来撰写。与其他文明相比,西方更可能是如此。然而,这种单一文明的观点在多文明的世界日益不相关和无用。” “非西方社会远不只是西方创造的历史的客体,而是日益成为它们自己的历史和西方的推动者和塑造者。”(亨廷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开放包容的文明才能持续地发展,拥有不可估量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形成的磅礴力量,不但开拓了世界发展的全新视野,而且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可辩驳地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西方社会以外的地方扎根并繁荣发展。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该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体制和文化,这是不道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作为一个成熟的文明,西方已不再具备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动力、人口动力,而且,以此为目的的任何努力都有悖于西方所标榜的价值观。西方普世主义对世界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核心国家之间的战争;它对西方来说也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西方的失败。今天中国崛起,已为文明与历史有别于西方社会的其他国家谋求发展树立了榜样,促进和实现了市场经济的多样化,拓宽了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与多样性,也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富有坚韧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更坚定了相关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中国人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表明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制度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凡以考试制度取士的大多数朝代,都不惜花费口舌,广为宣扬这种制度的好处,说是只要你有才干,总能擢为高官。西方作家也素来认为中国的考试是真正的民主制度,使聪明的农民有机会出人头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科举考试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好的影响有:社会普遍尊知尚学;无须出身名门望族,也可能出仕;选出的官员至少能做到勤奋上进;即便有蛮族入侵,中华文明依然完整无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经典,但也考查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时事等。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干预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最根本问题之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凭事实讲,科举制度显然是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分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中国人一味顺从的性格。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它转而起到了阻止中国做出有效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儒家学说影响深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促成中华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孔子的教诲组成。据说,孔子原是名小吏,因享有学者的名声,吸引了许多学生。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理想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作为一名注重实践的政治家,是失败者,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教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同中国大多数思想家一样,孔子主要关心的是,在这世界上建立一个组织得很好的、幸福的社会。他对玄学或者推测来世并不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孔子阐释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应该有的社会关系。如果各人都按自己的身份行事,家庭就会有秩序;家庭有秩序时,国家就会安宁。孔子还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政治哲学。他的创新在于提出了政治基本上是个伦理问题这样一种观念。既然社会的和谐全靠有德行的统治者为其臣民提供福利和幸福,所以,他没有区分政治和伦理。正如个人应服从家庭那样,家庭应服从皇帝。然而,皇帝又应当做慈父的楷模——这只有遵循儒家伦理观而非某种法律制度才能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是,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做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到了持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乃至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上这些因素也许都是解释自那时以来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所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未被地震般的剧变根本动摇过。尽管整个国家曾多次遭到入侵,但这些入侵只是扰乱而非改变了中国。自秦朝建立至鸦片战争,中国所经历的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框架的皇朝的兴亡递嬗,而非大规模的碎裂和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素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会永远受到外国人欺压。他们不会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就去学西方人的种种恶行,但愿意为增进智慧而去学我们的种种美德。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唯一真正相信智慧比红宝石还珍贵的民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已拥有必需的知识,因此我们有摆脱数千年的灾祸的潜力。可悲的是,这种潜力还没发挥出来,但是事实依然是,它的确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过去人类的不同文明使种种进步成为可能。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回答这一问题: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在过去,文明既是诅咒又是福音。至于将来怎样,则取决于人类是将过去文明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用于破坏还是用于建设。”(斯塔夫里阿诺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上述内容由坐观君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版社《</b><b style="color:rgb(1, 1, 1);">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中的中国道路</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该书深刻分析了国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能力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中国崛起在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济学理论上的重要意义,重新审视、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力批驳了“西方中心论”和新自由主义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济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国家何以兴衰:历史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道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周文 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出版时间:2021年9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本文系作者葛兆光2015年6月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因篇幅限制,有删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01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不符合一个历史学者的习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得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什么是中国文化产生误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其实,文化是一种现象、一种特征,文化无高低,民族无贵贱。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理性地、历史地、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和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与平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02 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今天希望能够讲清楚的是,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但是,我这里还要作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象形文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么?是哈欠的“欠”。但这个嘴巴如果掉到后面呢?就是既然的“既”,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经结束了的意思。汉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很多特点。简单地说,汉字的使用带来了书法的发达、诗歌声律的发展,比如对偶、平仄等,这些都是单音节的汉字才有的。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给外国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出一个题,这个题就是,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总搞不清楚,他们说sister,我说,没那么简单,用中国话来说,是表姐、表妹,但是,还是没那么简单。严格说,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妹,史湘云隔了两代了,更远的表妹。为什么中国称谓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红楼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第二个原则就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叔季,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这两个原则,在丧服制度上表现得最明显。一个人死了之后,在这个人的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方面表示你和死者关系远近如何,一方面通过丧服,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儒释道三教合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阴阳不说了,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象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你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你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古人认为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阳是大地的中心。这是因为这套观念形成的时候,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洛阳最了不起,特别是,到了夏至那天,“日下无影”。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五服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象世界。这个想象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五个方面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从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讲,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03 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中国在很长时间,总是“在传统内变”,主流文化始终还是在汉族文化传统系统里面作调整,这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无论是佛教、三夷教、伊斯兰教,还是明清天主教,始终没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战和改变这个汉族中国文化,所以,变化都是在传统内部的调整、适应、改革、变化。但是,到了晚清,由于坚船利炮、西力东渐的原因,中国不得不“在传统外变”,不得不越出传统,文化就面临危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895年到1919年,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转型最重要的时段,在这个时段你会看到很多变化,比如说皇帝变成了总统,满清帝国变成了五族共和的民国,传统帝国不得不变成现代国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开设议会,建立政党;剪去辫子,穿上洋装;不再叩拜,改成握手;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解开束缚,走出家庭。以前所谓的“三纲五常”变了,变得很彻底很厉害。面对西洋和东洋列强,中国人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的心态中。以前那种很自信、很安定的样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优雅、宽宏和从容,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应地,刚刚我们讲的汉族中国的文化的五方面也出现了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在用汉字,但现代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要普及识字率,提高国民的文化程度。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新旧文化断裂的问题。以前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它代表典雅、礼貌和尊严,也代表着有教养、有文化,现在不再有了。当以前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言之后,使得雅言和俗语失去等秩,同时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别。我不知道大家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自从白话文成为主流之后,写信已经不再有典雅方式了,电脑普及,网络流行,语言和文化的格调都没了。比如说,学生给我写信也不署名了,最后来一个“呵呵”,雅俗之间已经没有区别了。第二,现代汉语掺入了太多现代的或西方的新词汇,这些词汇进来以后,使得我们通过语言感知的世界已经变了。第三,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提倡简体字,使得文字和原来的形象之间的距离更拉大了。简体字虽然方便学习,但是离开原来的“形”,越来越像抽象符号,传统汉文化里面,通过形象的文字思考、书写和表达的这个因素,就发生了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家、家族、家国,以及儒家学说,也出现了问题。虽然现代中国尤其是乡村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家庭、家族组织,中国人至今还是相当看重家庭、看重亲情、服从长上,但是,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动,使得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密切的、彼此依赖的邻里、乡党、家族关系,已经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伦理与国家学说,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是信仰世界。自从晚清以来,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冲击下,渐渐不再能够承担政治意识形态的重任,佛教与道教也在西洋科学思想的冲击下,受到“破除迷信”的牵累,逐渐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识和信仰世界,越来越世俗化、体制化和旅游化。因此,传统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机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是阴阳五行,在科学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它在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阴阳五行学说,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保存着。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个是“从天下到万国”,基本的世界观念变了。随着晚清以后西洋进入东方,不仅摧毁了原来中国的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也重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古代传统里面的宇宙观、世界观、朝贡或册封体系,已完全不现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述变化说明,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已经处在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04 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今天一再强调,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这样一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能才会缓解长期以来的焦虑和紧张。我这里想引用一位德国学者埃里亚斯的见解,他在《文明的进程》这本书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个界定和区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诺伯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埃里亚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则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有规则”等词语相连。就好像说,我们经常拿着球来玩,这没问题,但是对不起,一旦你上了篮球场就不能用脚随便踢,上了足球场就不可以用手抱(除了守门员),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规则。虽然“文化”是让你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特色的,但“文明”是给你一些限制和规则的。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我们就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秩序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接下去,我还必须说明,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讲汉族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下,能够保存好特别的文化,同时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我们在接受和赞美科学的同时,对于阴阳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历史的理解?又比如说,我们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制度的时候,能不能够对传统中国的家、家族、家国的伦理和道德准则有一点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们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明的时候,对传统宗教也能够有一些温情?同样,我们能不能够在接受万国平等原则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历史习惯有一点点理解?我本人是研究历史的,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的,我们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作者|葛兆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来源|坐井观天 (201207 、220210)</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