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镇游】丽江:束河,黑龙潭,木府(上)

Charles 沈

<p>景洪到丽江有直飞的航班,所以很快就到了。丽江是纳西族居住的地方,古城叫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p> <p>我们住在大研镇里的民居,那是朋友的亲戚开设的。文革后,他们的老宅归还了,后来旅游业兴起,当时丽江的酒店少,不够用,政府鼓励开设民居,于是有了“祥和园”客栈。</p> <p>“三坊一照壁”是丽江传统的民居格式。</p> <p>院落正面是正房,三开间,中间是堂屋(我们的房间),左右两间为卧室。正房的两侧各有一坊厢房,正房的对面壁墙为照壁,这样三坊与照壁组成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落。</p> <p>庭院中心采用鹅卵石铺设,有鸟兽图案。</p> <p>大研镇地图。古镇里的街弯弯曲曲,地图帮不了忙,我们第一天回来,就找不到客栈了。</p> <p>从客栈出门就是木府的过街楼。</p> <p>木府光碧楼。</p> <p>从古镇就能看到高耸的玉龙雪山。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虽然因气温升高,雪线后退,山顶仍是终年积雪。</p> <p>住新城的游客一般从古镇的主要入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泽民题词和大水车。</p> <p>主要街道前都有水渠,是来自玉龙雪山的雪水。</p> <p>热闹的地段都是店铺,民居正在日益减少。</p> <p>街上铺设路面的是“五花石”,人畜行走多年后,路面光滑发亮。</p> <p>因肠胃不好,坐出租车去了一家最高级的酒店,点了三个蔬菜。</p> <p>第二天上午先去束河古镇。束河离大研镇8公里,打个车,很快就到了。我们从束河小学进入古镇。</p> <p>束河古镇地图。</p> <p>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束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p> <p>束河的民居。</p> <p>临街民宅大都商业化,宅前流过的清泉被酒吧用来冰镇啤酒。</p> <p>顺泉水往高处走,就来到泉水的源头。</p> <p>泉源叫“九鼎龙潭”,简称“龙泉”。</p> <p>泉边有个小寺院,也是茶室,房前屋后花朵盛开,茗茶赏花的好地方。</p> <p>束河四方街(广场)是镇里的中心市集,类似大研镇的四方街。</p> <p>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脚下的石板路面,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p> <p>四方听音广场在束河古镇的南面,是当地人活动娱乐的主要场地。</p> <p>跳广场舞的大妈,头戴“解放帽”,颇有文革遗风。</p> <p>丽江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入口一座绘彩的牌楼,门口四尊石狮,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p> <p>黑龙潭公园地图。</p> <p>五孔石拱桥,将黑龙潭一分为二,一文亭和得月楼分别屹立内外潭心。</p> <p>得月楼屹立潭中,四面临水,有桥与岸上相连。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p><p><br></p> <p>远处是玉龙雪山。</p> <p>万寿亭。</p> <p>黑龙潭里泉水涌出,水波粼粼。</p> <p>潭里有游鱼。</p> <p>古戏台和纳西古乐。</p> <p>古镇里好的地段都商业化,居民搬走,把房屋出租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开设酒肆饭店旅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就在木府附近,老人告诉我们,“天雨流芳”是纳西语“读书去吧”的谐音,语言学家说,把汉字当作表音文字用了。</p> <p>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既有北京紫禁城的大气,又有江南园林的别致(都是新建的)。</p> <p>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寓意木氏土司为明朝朱氏的至亲之臣,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次年,皇帝又颁旨“授尔子孙世袭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门、镇御蕃鞑”。木氏家族以实行长子继承制“世袭土官知府”统治丽江,至清代改土归流为止,共传18代。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的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现今生活在丽江的“木”姓人士,都是当年丽江的统治者——木氏土司的后代。木氏土司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清雍正元年(1723),清朝政府实施“改土设流”政策,即把原来的土司制度改为“流官”(朝廷委派官员)制度,元代开始的木氏土司世袭统治就宣告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木府前的石牌坊,上有万历帝手书“忠義”二字。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大理发生回变,杜文秀所部回族军队攻打丽江,木府连同丽江城内的解脱林、普济寺等佛寺一道被回民焚毁,木府仅存门口的一座高达6米的石牌坊,即“忠義坊”。这座石牌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清朝光绪年间,木氏后人在土司府遗址上重修了住宅部分,但规模很小,只有三进院落。</p> <p>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p> <p class="ql-block">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经三年时间,丽江的能工巧匠将木府再现于世。</p> <p class="ql-block">“誠心報國”匾,木得立。木得(1311-1390),明洪武十五年至二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382-1390),1382年朱元璋赐木姓,原纳西名阿甲阿得。</p> <p class="ql-block">“誠心報國”匾,木初立。木初(1345-1425),明洪武二十四年至永乐十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391-1419)。</p> <p class="ql-block">“誠心報國”匾,木高立。木高(1515-1568),清嘉靖三十三年至隆庆二年任丽江土知府(1554-1568)。</p> <p>万卷楼,集二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p> <p>万卷楼后门的匾,木高立。</p> <p>木府生活区里有水池,池边垂柳蔷薇,宛如江南园林。</p> <p>六百多岁的观音柳,经过大地震,又枯木逢春。</p> <p>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p> <p>“喬木”代表高官贵族。</p> <p>护法殿和光碧楼之间,隔着一条小街,当时是百姓上集市下田地的必经之路。木府王爷为了不改道,修建了过街楼,将前后两楼连为一体。人们就不用绕府而行,也便于木府土司查看民情。</p> <p>从木府外看护法殿和光碧楼之间的过街楼。</p> <p>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p> <p>木增题。木增(1587-1646),万历二十六至天启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598-1624)。</p> <p>玉音楼后边的戏台。</p> <p>清早的街上没有游客,还了古城原来的面貌。</p> <p>下一篇的链接:<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0xkrdi"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云南行(3)丽江之二:白沙,歌舞《丽水金沙》,万古楼</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