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5年端午节前。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山里气温很低。一个瘦小的男孩从禾坪拖着一把柴火,快步走进昏暗的灶屋。</p><p class="ql-block"> 柴火噼啪作响,锅里热水翻腾。一股竹叶的清香,和着腊肉的熏香,渐渐弥漫开来。狭小的灶屋里,三五个孩子围着灶台站成半圈,眼睛紧紧盯着蒸笼,不停地问,熟了吗,快了吗。</p><p class="ql-block"> 伯母用抹布搭在锅盖上,快速揭开,瞬间满屋热气腾腾。我们站在雾里,嘴唇不由自主地动了动。伯母拎出一串粽子,对着手心吹一下,呼呼作响,沾一点冷水,接着又拎出一串粽子。不一会,我们每人分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粽子。</p><p class="ql-block"> 我家包粽子比伯母家晚了一两天。那天去伯父家玩,看到伯母在包粽子,自然赖着不走了。伯父说,搬了柴火才有粽子吃。那天,我们卖力地把一堆柴火搬进灶屋,然后兴奋地拿着粽子跑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最喜欢的节日,除了春节,就算立夏了。这一天,母亲会为每个孩子煮一个鸡蛋或鸭蛋,用食品红染成红色,装入毛线织成的网兜,用一根绳子挂在胸前。这一天,无论有多么玩皮,都不能把红蛋弄破,无论多么嘴馋,也要等到晚上才能吃。这一天,孩子们会相互评论和炫耀。小小网兜在胸前晃荡一天,快乐和期待也伴随一天。曾经一直追问,立夏为什么吃红蛋。长大后渐渐明白,“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吉祥健康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节日礼物。</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童年,期待是一道酸酸甜甜的美味。我家新房建好后,连续几年,母亲请来木工或篾工师傅,打制一些家具。老家的习俗,主家要为师傅准备一餐茶点,以示吉利,也让师傅做工更用心。年轻的母亲心灵手巧,会做很多点心。比如,用自己种的荞麦磨成粉,用油煎成脆香松软的荞麦糍粑。用上好的稻米磨成粉,搓成一根根粉条,放入开水中,加点葱花,就是一碗独特的米粉。当然,桌上少不得一碗甜酒冲蛋,或者一碗肉丝汤,还有一串粽子或几个烧饼作伴。</p><p class="ql-block"> 师傅坐在厨房的方桌边慢条斯理品尝美食的时候,我们躲在门后,时不时探出身子,观察桌上食物的变化。师傅吃完后,母亲会把剩余的糍粑、粽子或烧饼分发给我们。那时,总是盼望家里有做工师傅来。</p><p class="ql-block"> 山友公公也经常给我们惊喜。我读初一时,还是大集体生产,每周回家一次,生活条件很苦。记得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从学校回家。翻过雪岗寨的垭口,沿着一线幽险的小径,弯弯曲曲来到山脚,便是老窑场。</p><p class="ql-block"> 窑灰场有些年代。每年农闲时节,生产队就要组织社员烧石灰,以备来年除虫灭害。那是一种最为原始的烧制方法。用钎和炸药采来石块,垒在砖窑里,持续几天用柴草燃烧加热,直到青色的石块变成白色。只有在烧石灰的时候,才能砍猪肉、打糍粑、推豆腐,全村人一起打打牙祭,改善一下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天傍晚,晚霞照在山顶,窑场白烟袅袅,山谷很静很美。我从窑场上边的小径跑下来,山友公公从窝棚里探出身子,悄悄向我招手。我钻进窝棚,山友公公端出一盆糯米糍粑,白糖煎得焦黄香软。我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下四五个,留下了人生对糍粑的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大约十二三岁开始,我经常上瑶岗仙卖杨梅,卖木炭或者竹笋。卖完山货,总要在矿上吃点面条、馄饨之类,填充一下肚子,才有力气翻山越岭回家。</p><p class="ql-block"> 瑶岗仙的饮食店并不多。汽车站对面有家饮食店,因为处在十字路口,又邻近马路市场,我们光顾得最多。无论面条还是米粉,都比家里的好吃。那晶莹透明的猪油星子,热气腾腾的猪肉沫子,青翠碧绿的香葱段子,令人回味无穷。我们经常坐在条桌上慢慢品味,直到把面汤喝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那时卖木炭需要送货上门。记得是初冬的一天,阳光和煦,我挑着木炭上买主家。刚刚走进他家低矮的平房,厨房里传来一阵锅铲炒菜的悦耳声音,一股大蒜辣椒炒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放下担子,深深地吸着一口口香味,在垂涎欲滴中称重结账。主人客气地留我吃饭,我却忍着饥饿一溜烟跑了。</p><p class="ql-block"> 最美好的,是母亲拾来的味道。有一次,母亲和香凤婶婶在瑶岗仙食品店的街边,看到几个丢弃的陶缸。两人翻了翻,发现缸底还有一些余货。两人兴奋地把东西掏回来,冲洗切丝,用大蒜叶清炒。那种香脆可口,让我们第一次觉得,人生的味道如此美妙。</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伯母的粽子,还是山友公公的糍粑,无论是瑶岗仙的面条,还是母亲拾来的榨菜,都是一种亲情的味道,幸福的味道,人生的味道。在那些或浓或淡的味道里,裹着一种香甜可口的营养,那就是节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