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话说桃川洞(二)

凯哥

图片:杨勇 饶家兄弟等 (二) 天府之地,物产丰饶<br>  说到桃川洞,用得天独厚、钟灵毓秀、天造地化来形容毫不过分,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地,不得不感谢上天的厚爱和馈赠。有“南洞庭”之称的桃川洞,属于冲积平原,一马平川,良田成垄。境内河网密布,溪流纵横,“田水受注,大旱不涸”。南岭山脉峰峰岭岭之间,能够得到这样一片弥足珍贵的平原,是多么的侥天之幸。   桃川洞由于土地肥沃,水旱无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是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在这里,只要不偷懒,肯耕作,土里能刨食,人就不会饿死。1990年代以前,江永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名列零陵地区(今永州市)的前茅,桃川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更高。自古以来,江永县,特别是桃川洞,被誉为湖广地区的天府之地,每当遇到战乱、瘟疫、洪水、大旱等天灾人祸,远至河南、安徽,近至湖广,大量的人群纷纷到此避难、逃荒、谋生、移民。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是衡阳人,1930年代,他们兄弟俩从衡阳辗转多地,最后落脚到桃川洞,一个定居桃川镇,一个定居粗石江镇。靠近龙虎关的粗石江镇,清江与桃水交汇,因河床石头粗大而得名,地域内遍布砂卵石土壤,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土著民少,如茶厂大片荒地,迟至1980年代才开发成万亩香柚场。明洪武兵事平息后,移民一波接一波,全镇绝大部分村落都是“客边人”、“厂上人”,通行官话,甚少人讲土话。</p>   桃川洞的土壤肥沃,以河流冲积土和黄泥土为主,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2.5%之间,富含硒2等多种微量元素。桃川洞紧靠南岭,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署不铄骨,寒不侵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日照、降水充足,湿度适中,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当盆地遇上适宜的气候,就成了物产丰饶的膏腴之地,在这里,每一种果蔬都能邂逅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桃水河的原生态水质和硒元素丰富的土地,让它们愈发细嫩多汁,酸甜爽口。   桃川洞天然大温室,物产丰饶,瓜果飘香,久负盛名,畅销四海。“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桃川洞主要盛产大米、香柚、香姜、香芋、香菇、柑橘、甘蔗等农业特产,竞相争艳,各领风骚。桃川洞,一年四季时令果蔬源源不断,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1991年8月,为发挥桃川洞的农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当时的零陵地区地委、行署讨论决定并报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在江永县桃川洞设立名特优新产品开发试验区,以此推动全区高效农业的发展。 <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旧时代祖祖辈辈沿袭传统,按照土地的出产能力,也就是地力,分成三等,根据田地的等级上缴皇粮国税。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农业税,以常年产量计算或产品收入计算,征收公粮不仅涉及到人口和土地面积,而且也关系到田地等级。桃川洞内的大部分田地,自古及今都定为一等田,直至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上缴的皇粮国税或公粮都比县内其他地方多得多。“桃川一年粟,永明三年足”,享有永明粮仓之美誉,清代输两广“每年不下万担”。清光绪《永明县志》载:“桃川乡之米又为县产特出,逢稔岁输其余,连樯沐水出龙虎关,迳平乐以达梧州、佛山,不下万担。近且由粤商运往东洋,闻旅洋粤人非此不果腹。”</p>   桃川洞出产的大米,“稻米如白云子,气味甘香”,其中源口瑶族乡黄土坳的蒋家庵、石家庵、铜天柱三处48丘低漕水田出产的香米,其米呈象牙色,“入饭少许即香”,其种不能移植,因而罕珍。2002年,我到源口寻找香米,但见一粒粒细长的稻谷,拖着长长的刺芒尾巴,与知晓的稻谷大不相同,很是吃惊,村民告诉我,源口香米是古老的原生水稻品种,已有上千年,与我们平常见到的杂交稻不一样。   桃川洞产出的香米、香柚、香姜、香芋、香菇,代表着名闻遐迩的“江永五香”,这“五香”里,分属3种类别,其中香米属于粮食类别,香柚属于水果类别,香姜、香芋、香菇属于蔬菜类别,目前,香柚、香姜、香芋已经形成产业化,大面积推广种植,“中国香柚之乡”、“中国香芋之乡”称号实至名归。 <p class="ql-block">  要问“江永五香”哪一个给人印象最深,毫无疑问的是江永香柚,是县人馈赠佳宾的首选礼物,在我的记忆里,曾经几次押运货车到长沙送香柚,累得够呛。“橘柚凝烟翠”,明代,桃川洞从广西容县引进沙田柚,经过数百年演化形成了今天的江永香柚新品种。香柚果腹呈现金钱印环,果肉似白玉,厚实汁多,清香嫩脆,带有蜜味。江永香柚开发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1995年,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亲自联系桃川洞香柚开发,省、市、县各单位和个人大力投入,面积迅速发展到13.8万亩。2008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对“江永香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p>   早些年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个片段印象非常深:刘墉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免去进贡荔浦芋头,用修仁薯莨张冠李戴荔浦芋头,乾隆皇帝吃了倒胃口。江永香芋个大圆润,芳香浓郁,最初从广西荔浦引进,明、清时期已广泛分布于桃川洞。清光绪《永明县志》载:“芋出福洞村者良,众口誉之。”在喜庆宴席上“香芋扣肉”乃“九大菜”之一,在新婚大床摆上“一母多仔”的芋头以期吉利,在中秋之夜,一家人边品尝芋头边共赏明月,更富有家乡情味。 江永香姜在桃川洞有千年栽培历史,邑进士蒋锦桥所著《永明竹枝词》:“最爱深秋风味好,筠篮处处卖红姜。滟尊芳酿桂花香,脍切红鳞佐芥姜”。香姜外观晶莹如玉,形似手掌,姜上有节,嫩芽和茎节部鳞片呈紫红色,有如玲珑雕塑,娇艳可爱,最适合腌仔姜,是餐桌上百姓喜爱的美食。刚刚挖出来的仔姜洗干净后,太阳照射下,几乎透明,故又称“冰姜”。腌制后的姜香味浓郁,吃完后嘴里无渣,非其他地方所产的仔姜能比。故民间常说,“萝卜不空心、生姜没有筋”。 民谣;“城下杨梅福洞姜,所城萝卜用船装。”桃川洞近岭南,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民谣反映的仅仅是这里的冰山一角。所城盛产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品种多、产量高、质好味鲜。所城萝卜丝称为“银丝”、“香丝”,极白、匀细、焦干,“槟榔缕挂银丝白,不作团蒸蜜蜡黄”,曾为抗美援朝做出贡献。1958年,红专大队(今所城)出席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受国务院嘉奖,其携带的一兜大白菜传说有50斤重,是否属实,当事人已不在了,留下的是一团迷雾。 <p class="ql-block">  桃川洞生产糖蔗和青蔗两种甘蔗,糖蔗用于榨糖,青蔗供民众直接吃食。青蔗株高2至3米,蔗皮青色,茎壮节稀,皮薄质脆,无丝渣少,清甜浓郁,苏东坡诗里的“生啖青青竹一排”,说的就是青蔗。应季青蔗当街售卖,均扎成捆,在蔗梢上留了几皮翠嫩的鲜叶。隔季青蔗则需窖藏,春节前后出售,早30年前家家户户的标配,都要买上一捆好待客。清代邑进士蒋云宽对桃川洞青蔗情有独钟,写下诗句:“深夜不须愁酒喝,更批甘蔗教郎尝”。</p>   1974年,湖南桃川糖厂在书馆附近建成,日处理甘蔗500吨,后又扩建到1000吨。每到甘蔗成熟时,桃川洞上蔗林遮天蔽日,公路上,运蔗车穿梭不停,一派繁忙的景象。桃川糖厂一度牛得很,为湖南制糖行业的明星企业,县级企业却能冠以湖南的大名,时人以进桃川糖厂为荣,不为别的,工人的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如今,名噪一时的湖南桃川糖厂已经破产,糖业渐渐远去,只留下一段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