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集记录了赤水河风光带旅游公路、遵义、毕节百里杜鹃、织金洞、贵阳黔灵山、夜郎谷、古城、龙宫、黄果树瀑布、阿妹戚托小镇、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等。详见:</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kcc727"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带上老爸游贵州(一)</a><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集继续记录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天眼、小七孔、丹寨万达小镇、苗寨、镇远古城、梵净山、湄潭茶海、海龙屯、娄山关、凉风垭72道拐抗战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上集,离开晴隆的24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下一站前往兴义市,主要游玩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岭河大峡谷: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大裂谷地缝,谷内瀑布上百条,群瀑飞流,两岸古树千姿百态。马岭河峡谷位于南盘江支流马岭河上,谷长74.8公里,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由上往下看是一道地缝,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上向下俯瞰马岭河峡谷,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区内有电梯直达谷底,延栈道浏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峰林:万峰林4A级景区,是国内最大、最具典型性的喀斯特峰林。万峰林是本次行程中我最喜欢的景观之一,排列整齐的馒头山峰,气势宏大壮阔,徐霞客曾到此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万峰林不仅仅惊叹于峰林壮美,山脚下的田野中还藏着40多个神秘的地眼,形成“旱季不枯、雨季不涝”的神奇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景区里乘坐观光车行驶在山腰上,先后在几个观景台俯瞰整个万峰林风景,禁止放飞无人机。山下是布依族人居住的纳灰村,处在万峰林景区的腹地,环境优美,田园如诗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观景台俯瞰纳灰村,可以在村边的农田里发现一环环凹陷的农田,这就是八卦田。布依人称之为地眼—大地之眼,万峰林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地眼”,纳灰村一带就有37个之多。地眼中间是水洞,这洞内之水无论外界气候变化,水量不增也不减,旱季不枯,雨季不涝。布依族人用皮管从地眼中抽水浇灌农田,他们相信:地眼,就是大地守望麦田的眼睛,这八卦阵地眼会给他们带来绵延不绝的福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观景台上看到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地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人说是因为地震,可专家论证这里并不是地震带;有人说是布依族人的祖先打的井,专家立即对地眼深度进行了测量:地眼深度仅3.6米左右。地质专家又说在纳灰村一带打一口井,出水深度起码在20米以上。深度仅3.6米的地眼不可能是一口井,而且从外观来看,它并没有被人开凿或加工过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终专家推断,地眼下方应该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喀斯特溶洞,溶洞中流淌着地下暗河,而地眼就相当于地下暗河顶部的天窗。之后专家在万峰林发现了许多喀斯特溶洞,溶洞中暗河穿流,有丰沛的水源。充满了石灰岩裂隙的万峰林,雨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向下渗漏,流向了峰林地带的洼地——纳灰村。在石灰岩裂隙之间,形成了地下水网。由于水流不断对石灰岩进行侵蚀溶解,地下裂隙逐渐扩大成为暗河。在石灰岩较薄弱的部分,由于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不断侵蚀溶解,地下岩石脆弱部分逐渐塌陷,最终形成了喀斯特落水洞,也就是地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专家推测地眼里的水,很可能流向了村边的纳灰河,纳灰河下游最终流入了一个地下洞穴。纳灰河在纳灰村地带交替游走于地表与地下,这也是喀斯特地貌的特色。专家把一些色料投入到地眼中,在纳灰河的下游发现了这些色料流出,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推断。地眼连通着纳灰河,当旱季来临时,暗河补水,而雨季来临时,多余的水渗入暗河中,所以就形成了旱季不枯,雨季不涝的神奇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景区观光车在山上的几个观景台停留后,便通过一道关卡下到了山底下的村里,沿着田间一条公路驶出,好想下车拍照啊,但观光车中间并不停留,直达景区出口处。我断定田间那条公路并不属于景区,于是当晚我们住在了村里,果然,第二天我开车重走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走近八卦田,还飞了无人机航拍,终于心满意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一站平塘县中国天眼景区:离开万峰林到天眼景区有近300公里高速,贵州高速费大多比正常的高速费贵。贵州开车太有趣了,国道拐拐拐风光秀美;高速上像是开飞机,环视四周各种特大桥架于云端,高速费用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几千块钱不是事儿,哈哈。因为大山区域,贵州的高速真的是出了隧道就上高桥,下了大桥就又进入隧道,除了大桥、隧道,还是大桥、隧道,高速公路上还有专门供游客游览的观桥服务区,服务区里除了吃喝玩乐还有酒店住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眼(FAST天文望远镜),俗称大锅盖。它是直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精度最高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此项目2005年通过国家评审,同年立项;2007年立项建议书获批复;2010年通过验收工作;2011年开始动工兴建;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于2017年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个巨大的锅盖,耗尽了南仁东先生的毕生心血,景区内设有南仁东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项目利用平塘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这里是目前地球上可以“看得最远的地方”,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眼睛”。景区除了天眼,还有几个科普馆等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中国天眼”景区免收门票费,但收取每人50元的景区摆渡车票,另外参观天文体验馆每人50元门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AST天文望远镜建在大山之中,就是为了运行不受干扰,电子设备会干扰FAST的运行,因此进入景区需要寄存一切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数码相机、电子手表、手环、遥控车钥匙等等,因此游客是无法自行拍照的。安检后要乘坐十公里三十分钟摆渡车,再攀爬789级台阶才能登顶,给爸另购了电瓶车票,不用爬台阶了。到达观景台就俯瞰大锅盖的全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FAST的周长有1.6公里,接收面积足足有30个足球场大。在建成后一年,就凭实力发现了两颗新脉冲星,短短几年,截止2023年10月,已发现了76颗新的暗弱的RRAT。而在有FAST之前,人类总共已发现RRAT只有160余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无法用手机拍照,但给游客提供了两种可拍照方式:1、景区工作人员在观景台用胶卷式相机为游客代拍照,每张收费30元,游客留下邮箱,后期扫描发送至邮箱。2、租相机一次100元,胶卷50元。因为山上除了大锅盖,实在没有其他可拍的,我选择代拍纪念照一张。两天后收到一张爸爸只有一只脚的模糊的到此一游照,实在是太太太珍贵了,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眼在大山深处,太偏僻了导致大多数人游贵州会放弃这里,可是我爸想去,我就得去。在天眼景区看到的游客不多,但骂骂咧咧的也不少,主要骂:大老远跑过来,虽然免收门票,但摆渡车、各场馆、体验项目、拍照等如果全部选择,合计费用近400元,并且场馆内服务确实跟不上,不少设施故障,估计是游客不多,消费的也不多,无力维持吧。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觉得要去看一眼的,跋山涉水就看一眼这震撼人心的大锅,就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荔波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古桥,桥腹七孔,“小七孔风景区”因此得名,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七孔古桥建于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要道,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景区步道七公里沿河而行,主要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石上森林、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卧龙潭、鸳鸯湖等21个景点。山水、森林、湖泊、瀑布,景色绝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一个目的地千户苗寨,途中有扶贫村寨和众多苗族古村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丹寨万达小镇:在丹寨站下高速,就是丹寨万达小镇,这是万达包县精准扶贫项目,建筑采用苗侗风格,广场的鼓楼是侗族风格,在古代侗族鼓楼还有作为开会场所、外敌入侵鸣鼓警示等作用。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不用一钉一卯,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腐不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座纯文旅小镇,没有原住民,通过挖掘人文资源,将丹寨18项省级以上(含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当地旅游融合,增强文化品味。丹寨万达小镇2017年开业,免费进入,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景区,这个曾经被贫困缠身的地区,如今已经摆脱贫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镇里红红火火,民族手工艺店铺、苗族与侗族美食、苗医苗药,影院、玻璃栈道、水上娱乐项目等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店的服务员穿着苗族服装,在门口唱歌招呼客人,我问他们是什么民族,两个女孩子说一个苗族,一个侗族,但我看她们的服装似乎是一样的,她们说略有一点点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高速进了凯里市,前往朗德苗寨的途中一直沿河而行,地图上没有标注这是什么河,河的对岸是一个接一个的苗寨原始村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朗德上寨苗寨:郎德苗寨位于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苗岭腹地,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因此叫“朗德上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08年传递过奥运之火的古村落,我觉得带老爸去比西江千户苗寨更值得。这里虽然是免费对外开放了20多年的景区,但相比千户苗寨小了很多,因此几乎没有游客,非常原始的状态,令人耳目一新。依山傍水、四面环山、芦笙广场、古色古香的吊脚木楼,置身于寂静蜿蜒的鹅卵石山路,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弯弯的河流长卧寨前,风雨廊桥横跨于河畔上。过桥可攀登养牛坡,还有杨大六当年反清抗暴时筑起的碉堡和战壕。这里只有100户人家,寨子虽小,但五脏俱全,涵盖了一切苗寨元素,我和爸上上下下走遍了每一个角落,也走进了吊脚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苗族原本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追杀,导致文字丢失。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被消灭的民族,自五千年前开始,爬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从中原逃到云贵高原。没有怨恨,悬崖峭壁做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朗德上寨没有游客,没有繁杂吵闹,只沉淀着厚重沧桑的历史,长满斑驳青苔的墙,层层叠叠的青瓦吊脚楼,身着苗服淳朴的当地人,快乐的孩童和寂静山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四面环山,1000多年历史的村寨依山而建,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苗寨中居住着1300多户上万苗族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户苗寨独具特色的层层叠叠木结构吊脚楼,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景区广场每天有歌舞表演,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数百年的风雨桥、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梯田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苗寨景区成熟,小吃很多,拾级而上,很多吊脚楼已打造成民宿,为了看满山灯火的夜景,住进了寨子里的吊脚楼。木地板走上去吱吱嘎嘎,屋外有人走动,屋里会很响,体验一下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镇远古城:镇远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免费国家AAAAA级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城中间舞阳河蜿蜒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历史上的镇远是湘楚入滇黔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西通缅甸、印度等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前来经商的商贾大户的深宅大院便修建在北岸府城之内。府城背靠石屏山,石屏山因一面像一个巨大的屏风,竖立在山林中,保护着身后的府城,令人震感,因此得名。站在石屏山最高点处,可以眺望整个镇远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龙洞是镇远古城最具特色的贴崖园林古建筑群,背依悬崖,面朝舞阳河,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气势雄伟。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购票后,从青龙洞入口进入,登高俯瞰祝圣桥架于碧绿的舞阳河上,古城俊秀。老爸在狭窄的阶梯上上下下时遇见几个游客,大赞,给爸拍照,说像爸学习,最后从旁边连通的万寿宫出来结束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是古城最繁华的商贸聚集地,也是府城的交通枢纽,如今依然车水马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屏山下的城府有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和陈家巷等都遵循“邪门歪道”的风格。进入巷道便是具有镇远特色的“歪门邪道”:古巷道拾级而上,蜿蜒盘旋,悠长的巷道,高高的院墙,各个是“邪路”,曲折前行;巷子里大户人家的大门都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对着街道。这种“歪门邪道”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因为商人讲究风水,“财不露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方井巷深处,有乾隆时期的古名井之一“四方井”,因井口为正方形而得名,井壁和井底均用大块青石镶砌而成,此井有史以来即使旱灾年也从没干涸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梵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胜地。进入梵净山景区,先坐摆渡车,再坐缆车,之后还有红云金顶和老金顶需要自行登山。其中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的主峰,海拔为2336米,它是梵净山的象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先登上了老金顶,登山路线较为平缓,游客不少,看到80多岁的老爸登山,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大部分人是惊讶、敬佩和关心,一边竖起大拇指和老爸合影,一边说着:“老爷子慢一点,累了就多休息几次。”也有少数人自己喘着、执着地劝:“老爷子,不要上了,你上不去的。”爸笑笑说:“好的,走不动我就不上去了。”但爸却一直没有停止脚步,我了解爸的身体情况,80岁以后和我一起去过两次西藏,84岁以后每年都和我一起爬大山,一年不止爬一座大山:黄山、云台山、五台山、恒山、麦积山、武当山。。。全部登顶。一路走着、说着、笑着,不知不觉一些年轻的游客已被爸甩在了后面,我们到达了蘑菇石,美妙绝伦奇石,第一阶段任务完成,休息后继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空飘着小雨,山路湿滑,登红云金顶时,因山路狭窄,只能一人通过,前方如果有人害怕或体力不足停下休息,后面的人就只能被迫停留。开始时走时停,但最终还是登顶了。这是我第二次游梵净山,第一次在老金顶被美景冲昏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为了赶最后一趟缆车,放弃了红云金顶,这次终于成功了。如果不是雨天路滑,无法超越前方游客,红云金顶对于我来说太轻飘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湄潭县:在网上看到过湄潭有个万亩茶海景区,丘陵地貌,起起伏伏的茶海即漂亮又壮观,于是查阅了关于湄潭县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湄潭县属遵义市下辖,位于遵义市区东58公里处,境内地貌多样化,山地、河谷、丘陵、坝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0%,湄潭除了茶海景区,还有个七彩部落,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彩色村落像童话世界;湄潭还有个浙江大学旧址,1937年9月,浙江大学西迁,穿越浙、赣、湘、粤、桂、黔6省,最终定校于贵州三大文庙之一的湄潭文庙,湄潭文庙始建于1620年,是贵州省境内现保存完好的三大文庙之一;湄潭翠芽是湄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湄潭翠芽茶色绿翠,滋味醇厚爽口,湄潭县被誉为“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还有“天下第一壶”,县城中心山顶一个巨大的茶壶造型建筑,高达48.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荣获了"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湄潭县也是本次行程的目的地之一,进入湄潭县途中,已被茶田,干净的村落所吸引,一副江南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茶海</p> <p class="ql-block">途中</p> <p class="ql-block">七彩部落</p> <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龙屯:离开湄潭县,再次进入遵义市,然后北上返回重庆。途中经过的海龙屯是非常想去探索的:曾统治了播州(现遵义)725年的土司杨家,于1257年始建并毁于1600年,最终消失了四百多年的神秘城堡,2012年才逐渐现出模样,2015年7月4日,与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贵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堡垒,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土司王国遗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古队员发现了海龙屯创始人杨文的墓葬,出土的碑文上记载了这座城堡的出生日记,民间也有娄山中古老城堡的传说:山顶的古堡是土匪窝,也是神的居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之后数年考古学家走上寻找这座土司古堡的艰难之路。上个世纪80年代,遵义考古队一队员独自踏上龙岩山,欲登顶寻找海龙屯遗迹。山腰处藤蔓疯长,手脚并用进入蜿蜒小路,抬眼望去一座高耸的残损关口进入视野。随后,海龙屯遗迹逐步被发现、挖掘,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海龙屯遗址山顶平阔,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新王宫因老王宫缺水而在明代新建。与关口等清晰可见的地面建筑不同,新王宫原来大多是掩藏在草丛、灌木和黄土之下,直到2012年挖掘以后才较为清晰。此外尚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环囤马道和敌楼等遗迹。海龙屯附近还陆续发现播州世袭家族杨家墓葬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播州自晚唐时期到明晚期的725年间,一直由守护播州疆土的杨家人世袭统治。1253年,蒙军占据大理,南宋与当时的土司杨文协商抗蒙,为抵制蒙军联合修建了山城海龙屯,明朝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大规模重建了海龙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应龙是播州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播州逐渐强盛,杨应龙反叛朝廷,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迅速打响。播州在失守最后的关口娄山关后,只能退守至海龙屯内。明军追击至海龙屯飞虎关“三十六步天梯”僵持,飞虎关每级台阶高度大约半米,明军面临山上不断推下的滚石,无奈只能从另测突破。持续114天的战役,明军攻入海龙屯,杨应龙杀妻后烧毁城堡,并自杀于卧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播州之役明军胜利,播州被“改土归流”,重设成遵义府和平越府,由流官治理,世袭统治725年的杨家与边疆土司制度从此土崩瓦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三十六级天梯处,还是有一些游客的,有的望梯止步,有的半途而废,总之,过了天梯已经看不到游客了,只剩我一个人快速登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景区山下出入口处有个新土司城,路过离开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晚住在山里,世外桃源一般,静心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娄山关景区:海龙屯北上有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娄山关也是贵州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之一,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从此,红军战斗过的娄山关,便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娄山关景区有3个主要景点,一是海拔最高的西风台,一览众山小,二是娄山关关口和陈列馆,三是诗词馆。特殊时期,一般景区几乎没有游客,但这里遇见几百个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凉风垭72道拐抗战公路:贵州公路素以雄、奇、险、峻著称于世,黔北桐梓七十二道拐是其境内最险要的路段,与黔西晴隆二十四道拐公路同为“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其气势宏伟壮观,享誉“神州第一弯”美名魔鬼路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2道拐为抗战而生,1933年修建贵阳至重庆川黔公路,因爬山艰难,躲开凉风垭山顶于西侧绕道,18.6公里沿途山高林密,荒无人烟,雨季雾锁视线,冬天凝冻道路。于是1935年改从凉风垭大山蜿蜒盘桓而上,12公里的路段上筑就72个回头弯,落差65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晴隆24道拐已成景区,只能乘坐观光车体验,就更渴望自驾体验这72道拐了。尽管现在已有隧道、高桥能够快速穿越大山,但我依然选择了这条见证历史沉浮,承载着抗战记忆有故事的国道。当然,这72道拐已被重新修整,没有了抗战时期的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游贵州时,途中就近去游览了凤凰古城,最终到重庆又游玩了重庆,后期将在相应游记中记录,最后重庆机场还车,飞回沈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完)</span></p> <p class="ql-block">花絮:重庆</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