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4日,杭州同游群组织了村乡一日旅。一日游四地:富阳大章村→富阳黄弹村→诸暨次坞村→萧山溪头村。都市生活久了,到乡村走走,是另一种很好体验!</p> <p class="ql-block">三位领导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富阳大章村。大章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章氏为北宋嘉祐二年状元章衡之后裔。自南宋初年章衡之子杭州通判章允文定居常绿,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村内有明清古台门达32个之多,其中以求正堂、聚和台门最具代表性;现今的大章村古宅相挨,黑瓦白墙,古街相连,古桥幽幽,溪水清清,嫣然成为乡村游的一个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友岳房台门,座落于横街与黄鳝弄交汇处,坐西北朝东南,由友岳公在清乾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该屋连进三厅,正厅一字七间二弄的,正中为大堂内设神堂,中厅两边有八个厢房阁楼及楼梯,前厅正中为大门堂,两边有两个侧厢面朝横街作店面,两边侧门走廊供出入,前厅至后厅置走马楼,廊下四面连通,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街道纵横交错,店铺林立。</p> <p class="ql-block">同春行析出于祥号台门,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座落于佑啟堂南侧,坐西朝东,三间两弄,左右侧房前厅约二十余间的四合院,700平方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古街石铺道路</p> <p class="ql-block">老六房</p> <p class="ql-block">永年台门位于前街元宝石旁,先贤章桂初建于民国二年,坐西北朝东南,三间二弄二厢,左侧厢屋外为一骑楼,下有大门,上书“厥昌尔后”题额。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内置天井,雕梁画栋,牛腿造型优美,门和窗棂花板上有其子章永年描绘的花卉灵草,更显雅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求正堂”,大章村最大的台门,位于大章村前田畈,俗称“台门大屋”,是清代长春章氏乡贤章存省于清朝朝道光年间所建,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正面开三个门,这是前正大门。前大门和左右两侧门均为石库门,门上有精美徽式砖雕门檐,墙中嵌入笔杆式石窗。</p> <p class="ql-block">右左两侧门</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侧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的边门</p> <p class="ql-block">大堂两侧的边门</p> <p class="ql-block">正厅后面天井两侧</p> <p class="ql-block">后厅</p> <p class="ql-block">后厅大堂</p> <p class="ql-block">后厅大堂两侧</p> <p class="ql-block">后厅大堂两侧</p> <p class="ql-block">后厅前两侧边门</p> <p class="ql-block">后厅前两侧边门</p> <p class="ql-block">游完了大章村,我们坐大巴到了黄弹村,开启了今天第二个景点游览。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特别是石梯村和里黄弹村,不仅有着翠竹通幽和悬崖峭壁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小雁荡”,也因为处于海拔八百多米的山顶,日平均气温不超过23℃,成为夏天避暑纳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弹村游览后,耒到了今天的第三站:诸暨次坞。时值中午,大家先吃中午,后游览。</p> <p class="ql-block">次坞村,为次坞俞氏发了祥地,至今已有千余年,因村坐落于山坞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次坞老街石板铺道,沿街是有清末民初的古建筑,有着“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的格局。整个村落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古民宅、古井泉、古桥、古道等,交错布局,狭长的街道,层层相挨,斑驳的墙面,镂空的马头墙,荷花池塘,修缮过的祠堂,行走在这个村落,觉得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古朴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次坞打面,是次坞镇的传统风味小吃,风靡全国,其老“祖宗”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次坞古村有完整游览路线,墙上会有游览路线的指示标,跟着路线走,可以把整个古村逛一遍,部分古建筑旁还有介绍,可以了解这个村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俞氏宗祠,是整个次坎最大的宗祠,也是次坞古镇中最大的建筑,现在当作次坎文化礼堂。</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设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村中道路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福宅属清代建筑,正屋一楹,呈一字型排列,五间二弄。筑五柱九檩,重檐穿斗式。明间设中柱带双步前廊,月梁上刻鸱鱼喷水状团。檐柱置牛腿、雀替,雕刻精细,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俞允之故居坐北朝南。其中一马头写有“吉星拱照”四字。整座建筑四面围合,由门屋、座楼和东西厢楼组成。门屋三间,进深二柱,单坡屋面造。座楼三间二弄,五柱九檩。重檐硬山造,东西厢楼各二间。故居最具特色的是天井中的两口雕花大缸,中厅的狮子牛腿和雕花窗上的“西湖十景”绦环板。</p> <p class="ql-block">老厅是次坞中央宅古民居群落中最为典型的一处古民居建筑,其规模宏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之所以被村民称为老厅,在于它的历史最为悠久。建造主人乃次坞俞氏第二十一世祖,讳经道,建于明末,约1620— 1630年前后。老厅坐西朝东,第一进为照墙,为民国时期重修,高4.8米,10.5米,第二进是正厅,为明代原木结构,体量高大,用材粗犷,雕刻简浩。第三进是后厅,二层七开间。</p> <p class="ql-block">柳桥民居坐北朝南,正屋三间二弄,进深四柱带前廊,廊步上覆天花,施月梁,檐柱置雕花牛腿。正屋两侧次间前建厢房,檐廊把座楼与厢房隔断,东端辟门通往外界。东厢房一间,进深二柱。西厢房则南向辟门,铺阶沿石,分别为7级和13级,呈步步高之势。</p> <p class="ql-block">六户台门坐西朝东,立面右侧设进出门,辟砖雕石库门楼。共二进,第一进门楼三间二弄,明间为通往座楼的通道,进深四柱,上覆天花,各檐柱间以月梁形穿枋相连。门楼两侧次间前各有基头屋一间。门楼设弄,有上下楼梯。前面天井内有一长方形水池。第二进座楼五间二弄,上覆天花,进深五柱带卷棚顶前廊。前、后进之间为天井,两侧设厢房,二间一弄。</p> <p class="ql-block">次坞俞氏宗祠“惇裕堂”,又称里祠堂,坐落于次坞高岭脚,占地3亩,建于明嘉靖年间,三进五楹,前厅有万年台。1956年,前厅失火遭毁。之后,因年代久远,后厅倾圮。2010年,修缮中厅。</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设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古宅位于次坞村中祠堂道地南侧,与七马头宅组成了次坞古民居最为经典的一景。吉宅本不吉,经高人指点,吉宅主人把入口大门向西而开,并设台阶七档,大门横额上书“卜休恒古”四个楷体大字,取名和写额的目的是为了镇宅避邪。</p> <p class="ql-block">七马头宅又称井埠头台门,属于民国时期,坐西北朝东南,占地400多平方米,正楼二层五开间,正屋山墙有七个马头,进深较大。厢房二层,东西各两间。宅院内部门窗栏杆稍事雕饰,但整体仍显朴雅,为中央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国民居。</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村中心的荷花池,方形,面积100多平方米,是历史上有名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福桂堂建于上世纪40年代,在次坞村东南,与外新屋相距不远。由门厅、中厅、后厅、左右侧厢组成,坐西朝东,为民国建筑。</p><p class="ql-block">建国后,新建不久的福桂堂便收归公有,之后成了次坞乡镇银行的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改为次坞镇卫生院,90年代又为次坞镇中心幼儿园的所在地,现已为普通民居。</p> <p class="ql-block">路上出了小插曲,本来最后一站是金坞村,我们从次坞到了金坞村,拍了集体照,后来发现古村都拆了建新村了,临时改道到溪头村。</p> <p class="ql-block">在金坞村头拍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溪头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位于集镇东部,东面环山,南至大溪,西至伟民村,北至朱家村。元末明初,始祖傅,值元季兵乱,自诸暨直埠行医至溪头庄,娶萧氏为妻发族,故称溪头傅,后称溪头村。民国《萧山县志稿·疆域·村落》有溪头傅地名记载。村庄文化蓬勃发展,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胜会,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傅氐宗祠,占地面积400平方米。1951年开办初级小学,属河上中心小学分校,60年代为生产队粮库,后为溪头造纸𠂆。1984年后成为溪头村文化活动中心,2004年重建,是河上龙灯制作的场地和河上龙灯的陈列场所。21世纪初,建造溪头村牌坊,为溪头村村标。每年河上龙灯胜会的开光大典,亦都在此广场举行。</p> <p class="ql-block">里面有师傅在制作龙灯</p> <p class="ql-block">村的另一头的一组雕塑</p> <p class="ql-block">古村街道</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所有照片均为原创,文字材料部分取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