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的古园林

Hrj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高桥,作为文物保护的民宅一座又一座,丁字型老街上还座落着四家私人花园,岁月流逝,古园林的遗风流韵尚存。</p> <p class="ql-block">离古高桥最近的数印家花园。由儒商印渔村又名印星台精心设计建造。自1928年开始营造至1935年才全部完工。</p><p class="ql-block">印园位于高桥镇北市梢,集住宅、园林、祠堂为一体,清浦港(俗称小浜)从中间流淌而过,河上架有木桥,河西为印家住宅,河东便是印家花园,面积约十亩,其中1/4是祠堂,花园部分占地有3/4。</p><p class="ql-block">花园里有一大一小两个人工池塘,大池养家鱼,小塘养金鱼,环塘有荷花池、假山,池塘上有石桥、钓鱼台和观鱼台。园中花木扶疏、百花争艳,入园如入仙境。</p><p class="ql-block">少年的我们去那儿玩时,花园已有点荒芜。一眼望去,最醒目是中西合璧八角形的三层观景台,号称“近江台”。近江台筑在由开挖池塘堆成的高4米多的土丘上,顶层离地约10米,是当时高桥镇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此黑白照片摄于1956年的近江台顶层。现在参观近江台要从海高二村进去。</p><p class="ql-block">爬上土丘,从假山拾级到达顶层,瞬间,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心旷神怡。顶层有六角形的一座石台,中间一圆孔,也许是插旗或插遮阳伞的。石台边置有数只陶瓷圆凳,供人坐下休息、品茶、下棋。360度的凭栏眺望,不但周边尽收眼底,往东遥望,海阔天空,水天一色,可见海轮徐徐驶过。</p> <p class="ql-block">从印园往南,在原小浜路(现季景北路859号)是著名的高桥中学。</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高桥中学肇始于1911年。1946年成为上海市市立高桥中学,时列18所市立中学之一。</p><p class="ql-block">高桥镇的四座古园林中,余园和胡苑就在高桥中学。</p> <p class="ql-block">校史馆中的这张照片是余园的心远斋。</p> <p class="ql-block">余园,由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深后裔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建造(今女生宿舍处)。园内有荷花池两个,中间隔一条堤,仿西湖苏堤款式。池西侧花木丛中建有一座书斋,四壁镶嵌砖碣、书画。园中有一株老桂花树,为400多年的名木。</p><p class="ql-block">清代诗人程上选《余园怀古》、《晚香攀桂》两首七律诗前的小识中分别云:“园系陆信斋先生读书处,中有可亭、壶舫、横波、待月诸胜。藏书尤富……”;“陆氏心远斋前有老桂一株,二百年前物也……花时,其香甚烈……”。</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学校党员在余园心远斋桂花树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老教师凌海康目睹老桂花树日益枯萎,曾折枝栽自家庭院,精心呵护。2006年,得知老桂花树寿终,难过之际,将家中小桂花树移植至老桂花树原址。从移植之日算起,小桂花树已17岁了,根系枝叶处处流淌着400多岁老桂树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嘉桂复得,高桥中学的龚赟豪老师欣喜之余写《桂铭》一篇。故事被铭刻在了石头上:</p><p class="ql-block">……初,有桂树四百余年者植于高桥余园(即今之高桥中学),枝枝交通,叶叶覆盖,色黄似金,花小如粟。团团焉,苍苍焉。尝有程上选为诗一:老桂葱笼倚屋间,一枝曾许早秋攀。昙花清静参金粟,轮月分明照古颜。插脚无尘心自远,点头有石性非顽。晚香逸趣凭消受,情与孤云且共闲。</p><p class="ql-block">岁至丙戌(2006年),风雨无情,老桂业已病矣,其间市府虽亟救之,而无力回天。适校有老者之素爱花木,感之伤之,惜芳草之不稂,叹古树之不存。乃拾其枝以归,条之园之,复之活之。经年之后,树则亭亭如盖矣!</p><p class="ql-block">噫嘻!甲子几度,人事兴废,古树既已不在,而新木繁茂犹念根本。因移以归,以昭吾高桥园之传承不断、生生不息也!爰为之记。</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年间,高桥人胡填生已成巨富,辟地建胡苑。小桥流水,榆柳参天,乔木栖鸦,清雅空灵,绝尘弃俗。1862年,北部大片房屋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仅存南部园林(今男生宿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27年,乡绅钟人杰将原胡苑北片因战火荒废的土地辟为高桥公园,占地24亩,建图书楼及人杰亭(今岛亭)。</p> <p class="ql-block">当年通往岛亭小路两侧的柏树得到了保护。</p> <p class="ql-block">岛亭与存心桥</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站在草坪上,以漂亮的图书馆为背景,是莘莘学子拍团体照、毕业合影、送同学参军留念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疏香亭。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建。</p> <p class="ql-block">我班的女同学们与班主任的合影,摄于1958年。</p> <p class="ql-block">永乐御碑,碑文是明成祖在1412年夏历五月亲自撰写。历史上也称“宝山烽堠碑”。</p> <p class="ql-block">过去,进出长江口的航行条件相当艰险,没有“大山高屿”作为导航标识,容易造成海难事故。明成祖朱棣命令在古高桥离海三里处“裒土若山”。这就是高桥东部的“宝山”,山上设立“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成为中国的第一座航标。此碑立在高桥中学另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碑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余园和胡苑是清朝的建筑。印园和承园较晚,其中承园最晚,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位于高桥西街(今育民中学内),园主是陈竞民。</p><p class="ql-block">承园面积十余亩,园内只建了一幢三层楼的西式小洋房和一间西式客厅,其余均为精心设计的园林。有巧妙垒砌的假山,有弯曲幽幽的山洞。中部挖有一小湖,湖边连接假山小溪,溪上设小小桥。园中只点缀二所凉亭,却种有许多名木花草。</p> <p class="ql-block">与堂妹在湖边的留影,摄于1961年夏。</p> <p class="ql-block">与同学在承园的留影,摄于1964年夏。</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之间是个小池,池上跨着一座微型石拱桥。帮忙拍照的寿康爷叔说笑话,把我和同学们都逗乐了。</p> <p class="ql-block">承园中高达5米的太湖石和一根同样高的石笋,太湖石透、漏、瘦,石笋高大挺拔,在浦东一般公园亦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碧翠瑰丽的古园林,虽然没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但遗迹神韵仍美化着高桥环境,记述着高桥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