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色足迹,重温激情岁月

黑保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爸爸的脚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伟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共党史和杨家沟革命历史纪念馆记载关于毛主席中共中央1947年11月21日到米脂县申家涧22日到杨家沟1948年3月22日离开杨家沟这段历史时间和我2015年汪东兴去世后找到1993年6月发表的《汪东兴日记》里考证的时间一模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之所以对于这一段时间这么感兴趣,其实因为它和我的爸爸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充分佐证了爸爸当年在杨家沟担任乡长,有幸在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下为党中央毛主席服务工作的光荣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爸爸参加革命后第一次走上领导岗位就荣幸地为党中央毛主席服务,为人民服务,它是爸爸人生中最珍贵的历史,最光荣的历史,也是我们子女们最值得骄傲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的爸爸叫李保业,1924年11月15日出生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申家坪村一个贫农家庭。爷爷给地主家当雇工,爸爸姊妹五人,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家里有土窑三孔,家庭贫瘠。二爸李海斌1947年11月参加韩城游击队,入伍一个月就在黄龙县白马滩突围战中光荣牺牲,年仅17岁。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1938年前后米脂杨家沟“闹红”爸爸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儿童团,历任儿童团副团长、团长、基干民兵、国民党胡宗南进攻边区时在游击队任民兵班长援助正规部队作战。1946年8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16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2月-1947年8月米脂县委组织部提拔爸爸在米脂地干班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担任乡长参加土地改革,解放战争中带领合岔区担架队支援西北野战军。爸爸1947年8月-1948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人民政府河岔区六乡(杨家沟)乡长。(米脂县党史志有文献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7年11月21日—1948年3月22日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驻扎在米脂县杨家沟。爸爸这段时间正好担任杨家沟乡长有幸在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下为党中央驻扎杨家沟期间直接后勤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段历史经历汪老在他的自传《汪东兴日记》有详细记载:1947年10月29日,汪东兴率中央警卫团一个连的兵力来到了米脂县杨家沟,执行毛主席关于去杨家沟筹备中央前委机关过冬的指示,到杨家沟后并与当地县乡政府联系,安顿部队住下。第二天10月30日汪东兴召开了杨家沟乡村以上干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杨家沟村、杨家沟周围三至五华里以内的几个村子的村干部,告诉大家我们这支队伍的来历,告诉大家中央前委准备在杨家沟过冬,我们来这里的任务就是做好过冬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就组织乡村干部进行房屋摸底开始了房屋修缮,修地炕、修路、验收房子、试烧地炕筹备粮草、煤等项工作,一直准备到11月21日。11月21日毛主席到达了申家涧22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陆定一等和中央前委机关到达米脂县杨家沟。来到杨家沟后毛主席一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就说:杨家沟有房果然名不虚传。毛主席住在了名叫马新民的家里,马新民原是北大学生,因患肺病休学在家治疗,听说中央要来,就把他新修的窑洞腾了出来自己到旧窑洞,杨家沟四面环山,中间一条大沟贯通南边,汪东兴就安排先来的警卫团一连,由于他们对地形比较熟悉核心警卫力量交给了一连,主要任务是控制制高点,坚守哨位就交给住在离杨家沟不远的村子里的二连,如遇特殊情况按规定的紧急信号即可前来增员,杨家沟附近的游动哨,白天让杨家沟的基干民兵担任,晚上哨位二连接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7年12月25日—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著名的“十二月会议”。“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是毛主席在报告开始热情洋溢讲话中的伟大论断。会议主要讨论毛主席在会上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出席会议的有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陆定一、习仲勋、马明芳、李井泉、李维汉、李克龙、李涛、胡乔木等。列席会议的有:范长江、胡备文、崔林、叶子龙、汪东兴、廖志高、罗青长、黄树则、张文舟等。”如果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起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延安是万里长征的落脚地、中国革命的摇篮,那么,米脂杨家沟就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解放全中国的出发点,从这里走向全国胜利!1948年3月21日毛主席和中央前委离开杨家沟。离开时主席没有上马,一直和乡亲们步行走到村口,恋恋不舍地和大家握手,临别时深情地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离开了杨家沟,3月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和中央前委机关经吴堡川口顺利东渡黄河,结束了转战陕北的生活。临上船时毛主席对前来送行的人们说:“我马上就要过黄河了,来不及向陕北老乡们告别,请你们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谢谢他们一年多来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告诉陕北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一篇深情和友谊。”由于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在米脂县杨家沟村停留的时间最长,又是转战陕北的结束地,象征了革命转折,全国革命胜利的开始。杨家沟是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能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党工作我们也为亲爱的爸爸感到自豪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8年5月到6月父亲在绥德分区党校学习,1948年6月学习结束参加西北野战军政治工作队,1948年9月西北野战军解放陕西合阳,父亲留守合阳县开始了他随后长达30多年的第二故乡革命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父亲在合阳县二科担任科员。1949年4月到1952年5月在合阳北良马家庄粮库担任主任。后来又先后在合阳五区公所、合阳拖拉机站、大郭乡、韩城铁矿、合阳粮食局粮油公司、南蔡粮库、同家庄粮库、坊镇粮站担任领导。1979年光荣离休。父亲参加革命几十年。平凡而低调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父亲1980年因病去世,组织对父亲的评价是:“呕心沥血孺子牛,风尘雪月数十秋。寄语兰桂竟生香,豪情壮志儿女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探寻红色脚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关于爸爸1947年担任杨家沟乡乡长期间在汪东兴直接领导下为毛主席党中央服务这一段历史以前只是听妈妈讲过,父亲当年在汪东兴手下工作和汪东兴在小桌子上一起吃饭工作的历史经历,爸爸没有给我们讲过,说实话从我内心讲总是有点疑半信半疑,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解开疑团探寻真相,还原历史的真实的欲望就愈发强烈 ,记得十几年前在我杏兰姐那里偶然看到了爸爸的档案复印件,由于我以前在组织人事部门干过对档案有一种天然的敏感,翻阅爸爸档案资料在爸爸解放前后的工作履历表和自传材料中看到爸爸1947年8月就担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人民政府合岔区六乡乡长,心中一动感到以前妈妈讲的话是有点意思,然而合岔区六乡和杨家沟乡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回事,随机涌上脑海,查疑解惑弄清真实的欲望更加强烈。说动就动,雷厉风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想着容易但真的行动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万事开头难。六七十年解放前的事情,物是人非,上哪核实?找谁核实?真不是一句话的事,去哪儿、找谁能把这个说清楚,关键是要有组织权威部门的佐证认可就成探索历史的第一道绕不开的坎,第一个课题。资料的缺乏 ,信息的不通,查找资料,搜集证据,验证关系就成了我工作之余的新工作。上网资料收集、信息核实、关键词比对、验证甄别关系一样都不能少,看见希望了又破灭,可以说是大海里捞针,历史的真相来不得半点的差错,本着对父亲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后代负责态度,对搜寻到的线索展开了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父亲解放前后的档案和履历表显示1947年8月-1948年5月父亲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人民政府河岔区六乡乡长。那么首先需要考证的是:米脂县合岔区六乡和杨家沟是什么关系?我查阅了好多资料一直没有看到明确的说法,现在也记不清楚是啥时候有一天上网时在凤凰网上看到有一篇李方春在《中国乡村研究》第六辑发表的文章《地主窝里清算风波目——兼谈北方土改中的“民主”与“坏干部”问题》说的地主瘦了,干部肥了的关键词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打开了网页看到的是1946年到1947年2月绥德分区和米脂县委到杨家沟调查土改清算的情况,仔细看的时候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在官方出版的文献中找到了我的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章讲的是1946年在米脂杨家沟土改中发现的典型例子,文章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而北方土改的主要革命对象也相应地锁定为乡村中的“封建”代表——地主阶级。然而,1946年中共决心“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斗争后,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尴尬境地:在“民主”的革命旗帜下,群众运动的烈火也烧向了自己的乡村政权基础。共产党控制下的乡村地区,一些基层干部平素作风不好,乃至为非作歹,早已被群众视为“新封建”。而在执行土改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区乡干部滥用职权,占好地、好房窑,“窃夺果实,与民争利”,从而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因此,土改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先斗干部后斗地主”的呼声,乃至发生打干部的情况,杨家沟发现的事情就很典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绥德、米脂一带是陕北的米粮地,而米脂城东四十里的杨家沟则是名闻陕北的“地主窝”。清代乾嘉年间,迁居到杨家沟的马氏逐渐崛起而成为地方富户大族。这个庞大的继嗣群体聚居在杨家沟,维持了八代的荣华富贵,其中,老三门里的一支户气最旺。自其先祖嘉乐建堂号“光裕堂”,子孙后代各家均自建堂号,以堂代名。因此,“马光裕堂”后人也被村人称作堂号(财主)家。到1940年代初,杨家沟的241户人家中就有堂号地主50余户,占总户数的20%以上。当时全村1300多垧土地(垧为当地计量单位,1垧约合3亩),地主占有1170余垧,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94%。不仅如此,杨家沟地主在周围几个县的数十个村子里还有典地与买地约两万余垧,每年的地租收入达六千石之多。1942年9月至12月,张闻天率领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曾选定杨家沟的大地主马维新(光裕堂五门,堂名衍福堂)进行地主经济典型调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改时期,杨家沟属于陕甘宁边区的绥德分区(习惯上称作“警区”)。1930年代中期,杨家沟附近开始“闹红”。杨家沟地主借助同治年间为防“回乱”而修筑的扶风寨抵抗,并从绥德请来国民党一个连驻扎守卫,才躲过了“土地革命”。1936年春,国民党占领绥德地区,何绍南出任专员。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将米脂划入八路军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警备区,三五九旅的一个营随后进驻米脂。同年12月,米脂划归陕甘宁边区。1940年代初,何绍南被挤走,共产党控制了绥德分区,开始公开活动。杨家沟成了“红地”。1944年1月1日,米脂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马继棠(杨家沟马氏后人,但不是光裕堂子孙)出任县长。米脂县下辖9区59乡487村,杨家沟在行政上划归何岔区六乡。 据《米脂县何岔区六乡土地公债试行办法》:何岔区六乡包括4个自然村(杨家沟、寺沟、巩家沟、李村圪崂),分为5个行政。巩家沟和李村圪崂是一行政,杨家沟的后沟、寨子上、前沟分别为二、三、四行政,寺沟为五行政。全乡共有居民456户(其中杨家沟246户),2,003人,土地10,096垧(包括地主所有外乡地)通过这篇文章确认了合岔区六乡包括杨家沟这一史实。父亲解放前后的履历表显示1947年8月-1948年5月父亲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人民政府河岔区六乡乡长。所以说父亲在合岔区六乡当乡长时杨家沟在父亲的管理行政区内。我们的老家就在杨家沟申家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党中央离开陕北最后一站驻扎时间是1947年11月22日—1948年3月21日历时120天,父亲作为杨家沟乡长参与保卫中央并在汪东兴的领导下这一段历史交集情况后来在汪东兴去世后的2015年发表的《汪东兴日记》中得到确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后来又在米脂县地方志与党史办主任常耀,常主任那里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米脂县委党志,党志中明确记载爸爸担任杨家沟乡乡长,组织确认了爸爸担任杨家沟乡长的历史事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7年,因中共中央毛主席一行在这里居住四个月,把马氏的旧居作为总司令部,所以杨家沟在全国都很知名,时称"小北京"。在中共党史上都有重重的一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通过长期对父亲档案资料、《汪东兴日记》历史文献、中国共产党米脂县委党志、《中国乡村研究》第六辑、凤凰网资料等资料分析研究终于确认了父亲的这一段光辉历史,作为子女感到非常的开心和欣慰。爸爸第一次担任基层领导就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在杨家沟这个特殊时期为党工作我们也为亲爱的爸爸感到自豪和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叶落归根魂归故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爸爸诞辰99周年,去世44周年的忌日即将来临的时候,2023年5月20日哥哥姐姐回到了我们的魂萦梦牵的故乡米脂县杨家沟,走进了米脂县杨家沟革命历史纪念馆将父亲的历史档案正式入馆移交给了米脂县杨家沟革命历史纪念馆,组织确认了47年中央驻扎杨家沟期间父亲作为地方领导的历史史实。父亲杨家沟工作的那一段光辉岁月走进了应该在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米脂县委党校副校长兼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长常天明,副馆长刘翠霞非常感谢我们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多年馆里没有这么珍贵的历史史实的缺憾。爸爸为革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的业绩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爸爸您回来了,家乡没忘您,组织没忘您。安息吧爸爸。过几天就是爸爸诞辰99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寄托对他老人家的深深的思念。儿伟民于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3年11月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