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面天山、南面昆仑以及夹在其中的塔里木盆地构成了南疆的基本地理搁架,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了盆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盆地南缘的若羌、且末、于田和莎车连线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盆地北缘一线的焉耆、轮台、库车、拜城、温宿、喀什则是古丝路的中道。我国西汉年间的重要使节张骞出使西域曾往返于此,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建立了中西方交流的重要丰碑;唐代高僧玄奘在这条中道上历经磨难最终到达盛世佛国,带回“大乘佛教”,极大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这片神奇的土地,见证了古老民族的迁移和形成以及西域三十六国的兴衰演变,成为中西方文化、科技、经济融合和交流的枢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历史长河远去的人和事,在这里积淀成独有的异域风情和历史文化。由此看来,民间之所谓“北疆领略的是自然风光,南疆感受的是异域风情和文化”之说不无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仲夏六月,我们曾到北疆一游,深深为那里的旖旎风光而陶醉。从那时起,南疆的故事、传说和金秋美景就一直深深吸引着我,于是便把日后的南疆旅行计划提前到今秋,以便尽早圆了这一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月中旬,我们乘飞机从北京大兴机场起飞,近五个小时后的当天傍晚到达库尔勒梨城机场,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南疆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傍晚,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到了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市。库车古称龟兹古国,是如今著名的独库公路之南端,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女儿国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次日早饭后,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到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三世纪,公元九世纪逐渐停建,是我国开凿最早、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群。整个石窟群由4个石窟区组成,包括236个正式编号的石窟,现有81个石窟中保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古国的文化遗存,被称为我国佛教艺术的摇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停车点下了车,我们满怀期待行走在通往景区大门的林荫道上。卫兵般的白杨齐刷刷地屹立在两旁,使大道显出几分的幽静和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尊高大的塑像屹立在景区门口的广场上,走近前去方知是鸠摩罗什塑像。据介绍,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和真谛、玄奘、不空并列为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石窟景区,我们随人流拾阶而上,经过木质台阶的上下折转,参观了目前开放的4个石窟。走出景区,我的心情是沉重的。石窟中佛像的位置上全都空缺,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也大多残缺不全。据了解,那些珍贵遗存的严重损毁,一方面是因为难以抗拒的自然风化,更重要的则是遭到了日本、德国等国家掠夺者的疯狂盗掘。在为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而骄傲的同时,大家也深深为这满目疮痍的历史遗存而惋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克孜尔千佛洞,我们当天下午赶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所在地阿拉尔市,参观那里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字样。纪念馆入口处左侧的红色墙面上,刻着王震将军的一首五言诗“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王震将军诗中所概括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展馆设置了八个展陈主题区,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兵团军垦战士在塔里木屯垦戍边的艰难历程。没有军垦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没有如今沙漠上的片片绿洲,更不会在风沙弥漫的沙漠边缘建起阿拉尔这座花园式的现代化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塔里木盆地北缘,穿越茫茫沙海,我们乘车到了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和田市。和田古称于阗,它南枕昆仑、北卧大漠,是古丝绸之路上光彩夺目的绢都。经沧桑巨变,那埋没于茫茫瀚海中的精绝故址、疏勒故址等历史遗存无不透射出这里曾经的显赫历史。和田盛产各种瓜果和粮、棉、蚕丝,素有“地毯故乡,玉石宝地”之美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田团城是南来北往客人们的必到之地,而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风情街更是浓缩了和田的精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团城地处和田市的中心区域,因其从中心向四周发散,街巷在周边环绕而得名。这里曾是当地的人们进行鸽子交易的场所,因而又被称作鸽子巷,一度成为脏、乱、差的典型。经过近年来的倾力改造,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原则下,和田团城已成为一个集特色餐饮、文化娱乐和民宿于一体的旅游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团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以橙黄色为基调的“团圈式”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精绝无比。那满墙挂着各种食谱的美食树,那以馕拼成墙面图案的鸽子亭,那作为观光名片的“团城人家”以及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和生活用品,烘托出一派传统风情浓郁、现代化气息飞扬的欢乐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和田向西北驱车约七个小时就到了新疆西南边陲莎车县。这里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中亚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有一座叶尔羌王陵墓。该陵墓早在公元153年为纪念叶尔羌国第一任汗王苏力坦赛亦德汗而修建。后来,人们又在陵园内修建了阿曼尼莎汗陵以纪念第二任汗王王妃,使这里名声大振,成为如今前来莎车旅游观光者的必到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曼尼莎汗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善文,是十六世纪维吾尔族女诗人,也是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收集者和整理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曼尼莎汗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见方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顶为圆塔状,四周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整个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曼尼莎汗陵的公路对面,是被誉为莎车明珠的非遗博览园。每天上午十点半,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园迎宾仪式,然后方可入园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到来恰逢其时,十点许就到了博览园门前广场,按照导游提醒占据观看迎宾仪式的有利位置。雄伟壮观的两扇园区大门在十点半准时打开,身着民族服装的演员们有序入场,一阵急促的鼓角之后,精彩的歌舞表演正式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半小时的开园仪式结束后,等待参观的人流鱼贯而入。移步园内,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宫殿院落式的建筑,气势磅礴,金碧辉煌,体现了多样文化建筑的完美结晶。在这里,你不仅能够了解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和工艺技艺,还可以亲身体验刺绣、陶瓷、木雕等非遗项目,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入门后的左侧拾阶而上,就进入了莎车历史博物馆。如果时间充足,你完全可以在这里充分了解莎车古城自公元前138年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欣赏一场十二木卡姆表演是绝大多数来客的首选项目。据介绍,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由多才美丽的王妃阿曼尼沙汗搜集整理完成。十二木卡姆包括十二组曲目,集诗、歌、舞、唱、奏于一体。据园内导游介绍,演绎一场完整的十二木卡姆套曲,将历时56个小时,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其中的精彩片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览园内设有专门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场地,每天分若干场,每场时长一个小时。我们根据时间表提前到了场地,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虽然难以准确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但也算开阔了眼界,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莎车再向西北驱车三个小时,就到了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喀什市。喀什在西汉时期称疏勒,在唐代称伽师,是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交汇点。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使者张骞曾来到这里,一千多年前的玄奘大师西行归来也从这里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不到古城就不算到过喀什。喀什古城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具有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到达喀什市区后,曾在艾提尕尔清真寺稍作停留。当我们赶到喀什古城门外时,正逢那里将举行下午六点的开城仪式。门外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我们只是在外围聆听了一番伴随歌舞的鼓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城仪式结束后,我们先乘坐电瓶车浏览一趟繁华的街区,而后又徒步观赏了一番街景。无论在宽阔的街道还是狭窄的小巷,你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依然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古城保存有规模宏大的生土建筑群,街道两侧迷宫般的土黄色房屋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墙面的砖雕、柱子上的木雕以及飞檐上的艺术品交相辉映而又错落有致,高度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是西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愧为新疆古代建筑的活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式纯手工作坊随处可见,许多工匠依旧沿袭着百年传承的手艺。匠人们在自己的小店里制作着各种手工艺品,坚守着那份世袭的营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满街满巷人群熙攘,杂货遍地,琳琅满目,千年前的繁华热闹至今延绵不绝。不同的是,那各色各样的货物,如今除用于生活,则更多地充当着日常装饰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的喀什土陶艺术,如今在这里依然鲜活。虽制作工艺累经改进,但以各种瓜果为主要纹饰的艺术传统仍旧如初,彰显出经久不衰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感受到古城里的人们大多慢节奏地生活在悠闲之中。沿街徘徊之际,我不时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临街而坐,惬意地述说着古今;也能见到当街一张桌子围坐着若干人,或闲聊说笑,或玩起纸牌游戏。当地的维吾尔族同胞纯朴而且善良,见到外来游客有所需求,他们随时都主动地给予帮助。我曾见到一位手持拐杖的老者,笔直地站立在一个院落的门口。一番观察我方醒悟,一些游客总想留下当地人的影子作为纪念,这位老者就专为此而来。当有人拍摄后向他示意或道谢时,他也友好地挥手致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喀什古城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看来此言不虚。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风情,铸就了这座“喀什的灵魂”。</span></p>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