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若木大世系"近似公式求证法

春天的雨

<p class="ql-block">徐氏“若木大世系”近似公式求证法</p><p class="ql-block">现在各地徐氏联谱最感棘手的问题就是若木大世系的“归宗统系”问题。一些宗亲认为:徐氏文化的一条重要内容就是“别长幼,分尊卑”,虽然现在人人平等,不分尊卑,但“长幼”还是要区分的。这项工作有不少人在做,如徐州睢宁徐清义宗长、“安徽徐氏联谱”主编徐凤柱宗长、四川徐健雄宗长的“若木徐氏共同体世系表”等都有独到的见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搞徐氏若木大世系对接,就要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办法,这个办法安徽徐凤柱宗长早几年前首先提出“用大数据思维解决徐氏若木大世系”的对接难题。他参考诸多资料,认定人类繁衍的宏观近似规律为“平均三十年推进一代人”即一世。并列表发表于各徐氏群让大家讨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文解字》对“世”的解释为“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可见古人对“世”已定义在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一批徐氏“大家”研究成果的启发,现就繁琐的问题简单化,归纳为一种“数学问题”,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即可把这复杂繁琐的世系对接问题搞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1、公元前512年以前的事,不去细究,认定这个节点是若木44世(章禹)的结束,也是若木45世(融)的开始。我们把这一历史阶段的“国君世系”看作中华徐氏的“辈分派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只要弄清:从公元前512年若木45世到现在(2022年)的二千五百三十多(2534)年,一共繁衍多少代比较合适就行了。</p><p class="ql-block">参照《孔子世家谱》: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早于徐氏章禹失国(公元前512年)约四十年。孔氏到1998年续修《孔子世家谱》,统计资料时发现一位十多岁最小辈分(83世“念”字辈)小男孩。551+1998-10=2539(年),2539÷(83-1)=30.96年/世。也就是说:孔家的平均繁衍速度大约是31年推进一世。【网络资料】</p><p class="ql-block">我徐氏从公元前512年到现在公元2022年一共二千五百三十四年,即2022+512=2534(年)。与孔氏截至1988年的时间跨距几乎相等。</p><p class="ql-block">那么:在这二千五百三十四年的时段里,我们老徐家一共繁衍了多少代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要计算这个世代序数,就要用2534除以一个近似代距值,算得的世系序数再加上44就是若木大世系。</p><p class="ql-block">若以孔氏繁衍速度为参照系:44+83=127(世),显然这个世代数作为徐氏最小辈分(若木末位世代数)与现在流行的各家家谱记录相差较多。</p><p class="ql-block">目前徐氏家谱记录的最小世系已到150多世,最大世系120多世,相差30世。这一现象也不符合人类繁衍推进的平均规律。(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若木封徐假若为公元前2064年,到现在:2064+2022=4086(年),用4086除以宏观世距近似值30年/世即:4086÷30=136.2≈136(世)【若木末位世系】</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从若木封国到现在,若木大世系的最小“辈分”为136世上下,比较接近事实。</p><p class="ql-block">由于公元前512年已经繁衍到45世,用136减去44等于92,即从公元前512年以后到现在的2534年的时间跨度里,繁衍92世(91个代距),显然不再遵守30年/世的宏观规律。</p><p class="ql-block">通过试算可以找出大约平均:2534÷91=27.843=27.8(年/世),即二十七到二十八年向前繁衍推进一世。这里取27.5年/世作为近似世距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将以上规律转变成数学问题如下:</p><p class="ql-block">Y=(X+512)÷K +44……公式</p><p class="ql-block">此公式适用范围:公元前512年至今……【这里取K=27.5即27.5年推进1世。这个数值只要变,计算结果就跟着变。所以这个K值是我们继续研讨的一个重要参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与举例:</p><p class="ql-block">上式中Y是所求若木总世系近似数,X为公元元年以后某位先祖(或现在某支系末世)的公元出生年代,K=27.5(世距值近似常数)512为公元前512年,44为公元前512年的若木世系数。</p><p class="ql-block">举例:</p><p class="ql-block">(1)例如某位始迁祖生于公元1300年,(用上述公式代入求值),确定先祖的若木大世系近似值,再往下类推到自己。</p><p class="ql-block">解:Y=(X+512)÷K +44</p><p class="ql-block">=(1300+512)÷27.5 +44</p><p class="ql-block">=1812÷27.5 +44</p><p class="ql-block">≈66+44</p><p class="ql-block">=110(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某支系不知道先祖出生年,可是知道本族第16世第一人出生在2014年,仍然用上述公式代入计算;</p><p class="ql-block">用公式计算该代表人的若木大世系:解:Y=(X+512)÷K +44</p><p class="ql-block">=(2014+512)÷27.5 +44</p><p class="ql-block">= 91.85 +44</p><p class="ql-block">=92+44</p><p class="ql-block">=136(世)</p><p class="ql-block">即该支系第十六世。从136世往上逆推到121世就是该支系的始迁祖第一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1、本公式计算出的是若木大世系“近似值”。</p><p class="ql-block">2、本公式可以用以确定“无根先祖”的若木大世系“近似世代数”(所谓无根先祖多是指“大移民”朝代,有确切记载于某朝某年迁出、迁入某省某县的不知先祖之父之祖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3、本公式也可以用来确定“断代”家族的若木大世系“近似世代数”,这种情况是只知道迁到某地繁衍多少代人,不知始迁祖迁入的年代。</p><p class="ql-block">4、此公式计算出的是某朝某代某位始迁祖的近似若木大世系,在应用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征得周边族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上下浮动1至2世。(法子是死的,人是活的)</p><p class="ql-block">5、此公式不可用来验证有确切生卒年代和确切世代记录的先祖世代数。(因为一个大家族在同一时代上下共存十几代人,即一个“辈分派字”可以传承使用一两百年,在这样一个上下“振动幅度”内总有一个可以固定这位“已知先祖”的定位点,而不一定就是用此公式计算出来的那个点)。</p><p class="ql-block">6、若能分历史阶段(朝代)研究出“理想世距值”是最有意义的,特别是宋、元以后的明、清大移民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徽萧县徐九州整理于淮北 2022年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声明:</p><p class="ql-block">此文在于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我老徐家的事。</p><p class="ql-block">作者思路难免有错误或偏差。尽管不足,也比不研究要好。</p><p class="ql-block">希望互相尊重、欢迎商榷,请勿质问骂人!谢谢(握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