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上,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是塞北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分界地,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的古代关隘,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王昭君从这里出塞和亲,杨家将在这里血洒疆场,历史悠久、战事频繁,有"中华第一关"之誉。</p><p class="ql-block">雁门关景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展示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旅游景区。区内有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驿站等不同形制的历史建筑,展示了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2000多次,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昭君出塞、孝文南迁、炀帝北巡、宋帝(宗)虏北、慈禧南逃、雁门关伏击战等。历代帝王周穆王、赵襄子、赵武灵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钦宗、明武宗、慈禧、光绪帝及历史名人卫青、李广、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贵、李白、郭子仪、李克用、杨家将、徐达、毛泽东等,都在雁门关留下了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这座名关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之一。</p> <p class="ql-block">守关兵器:明朝火炮和各型抛石器</p> <p class="ql-block">盘古石</p> <p class="ql-block">三边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晋剧</p> <p class="ql-block">分道碑</p><p class="ql-block">晋商北上、西行路径此地,道路狭窄,与返程商客拥堵严重,因此树立分道碑,规定上下行分道行进,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上下行分道交通标识。</p> <p class="ql-block">奇村温泉度假旅游区物价</p> <p class="ql-block">奇村夜景</p> <p class="ql-block">奇村周边游价格</p> <p class="ql-block">室外露天温泉池♨️</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印迹隽永悠遠</p><p class="ql-block">文踏九原,雅出秀容。忻州山河形腾,北倚長城、西隔黃河、東臨太行。前據太原門户,后控雁門紫塞,地處要衝,關扼河貫。南依石嶺、赤塘之險,北憑雲内、忻口之隘,西有陀螺、雙乳之秀,束有平野、膏腴之川,城垣背依龍罔,面臨盆地,牧馬、雲中雙流合抱,憑岡襟水,得盡地域之靈秀,素有"三關總要"、"晋北鎖鑰"之稱。</p><p class="ql-block">忻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内就有人類活動。春秋屬晋,時稱九原。公元215年,東漢建安二十年置新興郡,北魏稱秀容,隋唐設忻州。扼守險關要塞,歷來焉商賈往來之市,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忻州古城,商铺林立,商旅往來,車水馬龍,一片繁榮,人間烟火之盛,讓太多人忽略了它的歷史意義與價值。1800多年的歷史文脉,這裏曾是春秋三義士的故事發祥地,這裏曾是金元文宗元好問的出生地,這裏曾是晋商北线中俄萬裏茶路的中轉地。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歷史名人在忻州大地上留下印迹,更留下隽永悠長、影響深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牧馬奔流,弦歌不辍。一座獨具晋北風情及創新内涵的"忻州古城"在五臺山下,正在譜寫一曲感人至深的時代樂章,正在繪就一幅前景廣闊的壯麗藍圖,正在上演一派自在生活的盛世景象。</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庙会烧开水的白公鸡😀</p> <p class="ql-block">忻州商业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忻州就有人从事商贸活动。明代中后期,忻州外出经商者剧增,逐步形成规模。入清以后,忻州人的商业活动从北方扩展至全国各地,有的拓展至中亚和欧洲。清末民初,忻州商贸活动最为鼎盛,境内经商和离邑经商者"多如牛毛"。1935年,全县有经商者38918人,占到总人口的19.45%。</p><p class="ql-block">忻州是晋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既是交通枢纽、军事要塞,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之地。明朝中期,忻商主要经营粮、布、绸、茶、皮毛、牲畜、杂货等商品。入清以后,又增加了钱庄、典当、药材、木器、饮食、铁器等20多个行业。民国初期至日军侵占忻县以前,忻州城市场繁荣,商店林立。日军侵占忻州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商家倒闭,商业瘫痪。1948年7月,忻州解放,城内商业迅速恢复,商铺达到400余家,小摊贩300余户。</p><p class="ql-block">忻州地处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的交错地带,北靠蒙古大漠,南通南方诸省,西连新疆、中亚,东壤河北京津。历代王朝出于边贸、军贸、屯贸的需要,均在北方开辟交易市场,客观上为忻州商人提供了大显身手之地。忻州商人不畏险阻,长途跋涉,从南方和京津地区把各种商品运到东北、蒙古、新疆和俄罗斯,逐步成为晋商之劲旅。</p><p class="ql-block">忻州商人坚持诚信经营、义利并重、乐施好善的原则,把"重信义、除虚伪、贵忠诚、鄙利己"作为号规店规,在经营中见人所不见,为人所不为,故而信义孚人,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忻州商人为忻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锻造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勇于开拓、精于管理"的忻商精神。也涌现出以"商界领袖"程化鹏和郜、王、张、陈、石、连、麻、孔等商界精英。</p> <p class="ql-block">明朝后期至民国时期,忻州人大量外出经商。北至蒙古恰克图,南至福建崇安,东至山东济南,西到新疆喀什,到处有忻州商人的足迹,所以有"东口至西口,喇嘛庙至包头,凡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忻州人"之说。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到口外做买卖,有的走北路(蒙古)、有的走小西路(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有的走大西路(新疆),还有的进入俄国。民国年间,仅在内蒙古丰镇经商的忻州人就有900多人,开设商号38个,年营业额46.22万元(银元),所以,人们将丰镇称为"小忻州",说"先有万合隆,后有丰镇城",至今丰镇还有一条街叫"忻州巷"。</p> <p class="ql-block">忻州的大财东一般把总店设在呼市、包头、丰镇,一面在此经营零售,一面在北路、西路各城市设立分店,经营批发业务。他们将南方和京津地区的布匹、绸缎、茶叶、糖酒杂货运到口外,又把口外的毛皮、药材、金砂子、葡萄干运到内地销售。以货换货,双重牟利。</p><p class="ql-block">六大财主之首的郜家,仅在北路就有19家商号。其中的"大义昌"皮毛店,专经营"小西路"毛皮生意。总店设在包头,分支店在北京、天津、上海、兰州、武威、张掖、西宁、银川等地。该店经营有方,效益可观,每股三年盈利达万两白银之多。</p> <p class="ql-block">2023年 我的眼里只有你</p> <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忻州城楼观街景</p>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简介</p><p class="ql-block">Introduction to Xiurong Academy </p><p class="ql-block">忻州秀容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由时任知州鲁潢倡导捐资发起,彼时忻县旧称为秀容,故以此得名。书院位于忻州旧城西南高地,随地势而建,呈阶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个院落,其西依九龙岗,东眺系舟山,总占地面积约45亩。建成之后,书院便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称"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秀容书院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更是忻州继承发展的一笔可贵的文化教育财富。</p> <p class="ql-block">忻州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XINZHOU HISTORIC MEMORY </p><p class="ql-block">白鹤观</p><p class="ql-block">原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初名"七圣观",后因每年二月十五日道教真元节,常有仙鹤飞旋栖息,遂更名"白鹤观"。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曾经修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为"天庆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复名为"白鹤观"。木构单檐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前出廊,进深五椽。殿内设坛台,上塑元始天尊及两位侍者、道德天尊及两位侍者、灵宝天尊及两位侍者塑像。建筑面积173.67平方米,高7.57米。</p> <p class="ql-block">秀容书院占据了忻州的制高点,站在书院顶亭,忻州城一览无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书院格局宏伟壮阔,院内肃静安详的古代读书氛围与院外为利来、为利往熙熙攘攘的现代人流形成强烈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忻州城夜景全貌</p> <p class="ql-block">晋祠盛景</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人流如织</p> <p class="ql-block">飞龙阁</p><p class="ql-block"> Flying Dragon Pavilion </p><p class="ql-block">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三檐,四周围廊,建于假山之上。一层塑唐太宗李世民铜像一尊,二层为观景台,游客可登高远眺,园内景观尽收眼底。假山底部以石洞贯通,游人可从其下穿行而过。北有莲花池,南邻饮马泉。</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绝妙的是,这座圣母殿模型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工匠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主像为圣母,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另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殿内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晋祠文物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会的宫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太原钟楼</p> <p class="ql-block">经洞穴地质专家考证,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大冰洞。2005年,万年冰洞被正式列入国家地质公园。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以万年冰洞为中心,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床、冰笋等等,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多层。奇特之处在于,即使是在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是寒气逼人、冰雕玉砌、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置身洞内恍若进入一个斑斓的童话世界,堪称中华一绝,世界奇观。此外,万年冰洞至今仍是地质学上的不解之谜,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万年冰洞入口</p> <p class="ql-block">进出分道</p> <p class="ql-block">家人同游,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冰洞奇景</p> <p class="ql-block">悬空栈道位于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上,始建于唐朝贞元年间,历代均有修葺,近代颓毁。初建时,长度大约21公里,一座座悬空古刹由栈道相连,惊险绝伦,独具特色,是"中国华北地区罕见的水平联洞型栈道",也是宁武县古十景之一。百里长空栈道如同一根丝线在群山间穿过,将观音殿、毗卢殿、大佛殿遗址、晓祖宝塔等名胜与此地优美的风光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视觉与心灵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位于宁武县小石门村西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芦芽山一带的民间是盛行土葬的,而悬棺,当地人称之为石葬。宁武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p> <p class="ql-block">悬空村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村内的悬空民居建筑和深山民俗是其主要的旅游特色。悬空村共有三个,分别是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距离很近,都是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真可谓"山上层层桃李花,云烟尽处是人家"。村中房屋皆因崖就势而建,村落东西向,民居南北向,面向连绵群峰,背靠险峻高山。整座村落呈一字型,百米高、近乎垂直三层的民居镶嵌崖壁之上,原始古朴,布局紧凑,错落有致。村里只有20多人居住,莜面、豆面和土豆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偶尔也套野兔和野鸡等,靠采摘当地的野山银盘蘑菇、毛健茶、蕨菜、药材等维持生计,几百年来悠然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p> <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村落整体悬空建立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绝非几百年前的山野村夫力所能建,流传是崇祯皇帝的四皇子为躲避战乱,来此隐居所建,另一种说法是四皇子踞此守护皇室宝藏,但至今仍未发现,所藏何宝,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村寨大门</p> <p class="ql-block">王化沟悬空村全景</p> <p class="ql-block">Introduction à la source de Fen </p><p class="ql-block">汾河源头位于宁武县东寨镇西北约1公里处,由汾源灵沼、雷鸣寺、楼子山等组成。据《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黄河)",《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北管涔山"。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宁武县境内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汾源和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了巨大贡献,汾源是三晋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源头有一水塘,塘上石壁刻有"汾源灵沼"四个大字,壁上雕有龙头,龙口中喷出一股清泉,终年流淌不绝。雷鸣寺,魁星阁挺立楼子山上。汾河源头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之处,其水之纯净甘醇、景之优美别致,自古享有"三晋第一胜境"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芦芽山地处管涔山腹地,因形似"芦芽"而得名,芦芽山(太子殿山峰)高2736米。境内地形复杂,垂直高差达1300米之多。在距今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时期,芦芽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冰川,冰川的巨大创蚀力,以及此后漫长岁月中的风化、流水、风蚀等作用,终于塑造出了芦山的山势嵯峨、悬崖峭壁的峰林景观。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特殊高山气候造就了芦芽佛光、芦芽日出、芦芽云海、芦芽金秋等奇幻景观引人入胜。芦芽佛顶,极目四望,远处紫峰崖、秀峰岭、卧虎坪、石猴崖、凤凰岭、莲花峰......山势挺拔,峰峦竞秀,白云幽幽,缭绕峰间,林海汹涌,近处可观"一线天"、清凉石、宝剑石、将军石、"金蟾衔珠"、"石猴望月"、"毗卢指削"、"达摩掌劈"等奇石,各竞奇妙。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马仑草原亦称黄草梁,分前梁、后梁、猪拱坪三大块,面积将近6000亩,海拔2721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因枯枝败叶积累多年,土壤内含有丰富的腐殖质,为牧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第四纪冰川晚期和古冰川融化时造成的强烈侵蚀和切割作用留下古高原平面,马仑草原和附近的荷叶坪草原为主体的芦芽山亚高山草甸便覆盖在这古老神奇的"冰蚀台面"上。马仑草原与五台山亚高山草甸草原、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舜王坪亚高山草甸被誉为"山西省三大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滑杆儿😀</p> <p class="ql-block">芦芽山国际大酒店夜景</p> <p class="ql-block">芦芽山顶</p> <p class="ql-block">情人谷是一条优雅美丽的山谷,全长10华里,一条常年不断的溪水自谷底流出,形成了数十处大小不等的瀑布与水潭。2000年对外开放,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谷中幽峡曲径、绿树红花、清水流潭、小桥飞瀑。相传这里是一对情人热恋、终成眷属的地方。谷中一切景物皆以情人命名,路是情人路,瀑是情人瀑,潭是情人潭,全部弥漫着缠绵浪漫的醉人情调。据说,青年男女只要在这里立下海誓山盟,便会喜结连理,白头偕老。整条沟谷由许多" S "形组成,每个" S "形都蕴藏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境,随季节变化各呈纷异,是一处回归自然,抒发情感的浪漫之境。</p> <p class="ql-block">我赶上牛车你开上店,过来过去咱好见面😀</p> <p class="ql-block">Valentine ' s Pond </p><p class="ql-block">情人潭</p><p class="ql-block">情人潭水深五尺,不及你送我真爱。</p><p class="ql-block"> Valentine ' s Pond is not as deep as you give me true l ô ve .</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所以称“魏都”。</p><p class="ql-block">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p><p class="ql-block">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魏都夜景一隅</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有"天下第一王府"之称,建于1392年,至今约626年,毁于1644年,它曾是明代大同城内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王府建筑群落,也是当时国家宗法等级和封建礼制的载体,先后有十余位代王在此亲理政务,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整个王府建筑群落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殿宇深邃,屋宇错落,回廊曲折,俨然是皇都应天紫禁城的缩影。如今,在大同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古城保护利用升级的背景下,代王府携厚重历史文化再次回归。</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感谢忻州老同学一家的盛情款待和魏都两位妹妹全家的热情招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