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运城游

王祥凤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月十四日到十五日,利用周末,从渭南北坐高铁,去山西永济,运城转了两天。去鹳雀楼,铁牛码头,普救寺,解州关帝庙和运城博物馆几个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2002年10月1日,鹳雀楼正式对游客开放。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2003年,鹳雀楼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004年,鹳雀楼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建筑业科技创新工程奖),同年被评定为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鹳雀楼也是以自身为核心的4A级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北周时,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在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这便是后世所称的鹳雀楼。金元光元年(1222年),蒙古攻打蒲州古城。为延缓敌兵攻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附近的蒲州浮桥等军事设施。至明初时,鹳雀楼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改革开放以来,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7月,永济县召开了鹳雀楼复建方案论证会。会议由国家建筑学家郑孝燮、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主持。论证会肯定了规划方案,初步选定楼址。同年9月,山西省计委、旅游局将“关于申请复全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项目建议书的报告”上报国家计委和旅游局。1992年9月,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登鹳雀楼》诗原件托山西省委转送永济县委。同年6月,运城行署“关于复建鹳雀楼的请示”由省长胡富国批阅:“先立项,同意上报。”同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孙钢到永济考察鹳雀楼新址,并对“修复方案”提出修改意见。1994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永济视察,现场询问鹳雀楼的重建情况,并察看楼址。同年7月,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刘泽民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刘毅考察鹳雀楼项目,提出了国家、省、地方各拿1/3进行投资建设的意见。1996年1月,山西省计委下达“关于复建永济市鹳雀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并对楼址、建筑面积、总投资、三方筹资额、形制等作了具体规定。同年5月,“山西永济鹳雀楼复建工程指导委员会”成立。同年6月,永济市政府开始鹳雀楼占用滩涂土地的划拨兑换、附着物补偿等工作。同年7月,鹳雀楼复建指挥部委托山西省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对复建设计初步方案修改完善,并按设计编制图纸、设计说明、工程做法、工程预算等。同年8月,永济市召开鹳雀楼复建方案修改审定会,从四种仿唐和三种仿明方案中,选定仿唐第三种方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黄河铁牛千年不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4]</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十四日下午,从永济坐拼车(小車)去运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1]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6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20]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运城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传承运城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魏风街,成立于2013年12月,2016年7月1日向观众免费开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博物馆占地38.07亩,建筑面积23570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15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博物馆馆体建筑布局取"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建筑造型为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老树根。博物馆基本陈列以"大河之东"为主题,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6个历史专题展和运城农业、工业、城建和文化4个特色主题展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看完博物馆,直奔运城北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到渭南北站,小儿车接送华县,完结山西两地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