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图文:雨林</i></p><p class="ql-block"><i>美篇号:1592466</i></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读过《瓦尔登湖》这本美国作家梭罗的成名之作。尽管有些章节艰涩难读,但还是记住了崇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梭罗,记住了波士顿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这次来波士顿,机不可失,瓦尔登湖是一定要去的。</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从酒店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行程便下了高速,驶入一条蜿蜒的林间道路。天公不作美,阴云低沉,星星点点的雨滴撒落在前窗上,斑斓的秋色也黯淡了许多。车在高大的乔木间七绕八转,不一会儿就到了湖区停车场,里面已经停了不少车,看样子雨天也挡不住慕名来领略瓦尔登湖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沿着林间的小径走了不到五分钟,便看到前方有一栋小房子,那是梭罗建造的小木屋吗?快步到跟前一看导览牌才知道,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小木屋早已被岁月的风霜所呑蚀,现在这个是按当年的小木屋仿制的,木屋前还立有一尊梭罗的雕像。小木屋内只有六七平方,陈设简陋,一个小床,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几本书,还有纸和笔以及桌上的一盏马灯。他的那本影响了几代读者的《瓦尔登湖》就是在如此寒碜的小屋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小木屋,前行几十米,林尽处一泓碧水豁然眼前。啊,瓦尔登湖,终于看到了你的真容。驻足湖畔,放眼驰目,森林环绕,湖光倒影,天水一色,风光极美。雨丝濛濛的湖面上,两只小舟缓缓前行,划船人手中的划桨像风车一样上下翻转;几个拖了醒目浮漂的泳者,在深秋冰冷的湖水里挥臂畅游,给寂静的瓦尔登湖平添了几分生趣。湖边的游人不多,三三两两,悄声低语,生怕打扰了这里的宁静。徜徉在幽静的湖边小径上,脚下踏着梭罗当年的足迹,《瓦尔登湖》里那些有趣的情节不时浮现在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1845年7月至1847年9月,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又两个月。他用不到29美元买来一些建材,又在森林里砍伐了几棵松树,在湖边搭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屋里几件简单的家具也是自己动手做的。此后便开始了自耕自食、简单淳朴、融入自然的生活。他在小木屋周围开垦荒地,播种土豆、玉米、豌豆、萝卜和蚕豆等作物,一部分用来自食,一部分则拿到市场上出售。在不写作的时候,靠自己的手艺到周围村子里替人做木工活或修理农具,挣些钱用以补贴生活所需。</p> <p class="ql-block"> 对一个28岁的年轻人来说,体力付出和身体劳累还能承受,最难熬的则是孤独和寂寞。克服寂寞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自然、记录和写作了。在《瓦尔登湖》里,梭罗详细记录了四季循环更替对内心带来的渴望、冲突、失落和自我调整的心路历程。在梭罗的笔下,春天是那么美好,生机勃勃:“瓦尔登湖终于开冻了,太阳的光线送来了温暖,春风吹走了阴霾和雪雨,一冬天的严寒、阴郁和不开心的事都在明媚的春光里烟消云散。” 到了夏天,“灿烂的阳光下,瓦尔登湖恍若一面稀世而珍贵的明镜,四周的沙石给它镶了一圈完美的白边,静卧在森林大地之中,如此圣洁和美丽。” 秋天来临,他会久久地坐在湖水旁,看鱼翔浅底,瞧层林尽染,望大雁南飞;冬天是最难挨的时光,他会认真记录湖面冰封和解冻的日子,观察森林中各种动物冬眠和复苏的时间。这些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克服孤独的另一种办法是与各种小动物为伴,与它们成为朋友。在森林和湖畔,野鸭、松鼠、野兔、狐狸等小动物跳来蹦去;鼹鼠在他的小木屋地窖里安了家,把储存的过冬土豆偷吃了不少;一只长尾霸鹟在他的屋檐下筑了巢;红松鼠在他写作时钻到他脚下怪叫。到了夜晚,牛蛙的鸣叫、夜莺的啾啭随着晚风从湖面上传来,仿佛鸣奏着一首动听的小夜曲。梭罗时常给这些小动物投放一些食物,认真观察这些调皮邻居们的一举一动,与它们朝夕相处给梭罗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即便到了冬天,耐寒的动物也会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足迹,让梭罗感到自己并不孤单。</p> <p class="ql-block"> 正在想象着梭罗当时的生活画面,却发现前边聚集着不少游客,原来这里是梭罗小木屋的遗址。木屋早已不在,只剩下几块当年的柱础石。它旁边垒着一大堆石头块,有点像我们藏区的玛尼堆,有的石头上还写着文字,女婿看了一下说都是些祈祷和祝福的话语。导览牌这样介绍:石堆是世界各地来瓦尔登湖“朝圣”的人们一块一块垒起来的,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梭罗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过上了比梭罗那个年代优渥得多的生活,为什么还要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怀念他,崇敬他?梭罗距今将近两个世纪了,这正是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步履加快的一百多年,大量的田园沃野、森林湖泊被开发,被侵占。城市周边建筑工地和塔吊随处可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田园牧歌般的场景越来越难觅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被禁锢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和排放,使得地球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日益恶劣。</p> <p class="ql-block"> 当本真的、自然与纯朴的快乐离我们渐行渐远时,内心不禁要问,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意义?梭罗认为,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就应该关注心灵的诉求,到大自然中去,与之亲近共处,就能够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体会到真正的快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梭罗这种返璞归真的活法、这种人与自然合谐共处的价值观是认同的,是向往的,期望追随自己心目中的“瓦尔登湖”,去寻求纯朴的自然、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 如今,“瓦尔登湖”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生活方式,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浪漫史,还有人类亘古不变的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愿望。这与我们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融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离开的时候,一缕阳光从云缝里穿出,照射在湖面上,形成一道耀眼的光。几只水鸟鸣叫着,从水面上掠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