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回眸 … 一路向北漫慢游(下)【蒙黑篇】

天王星

<h1><b>从【白桦林】景区出来,我们向北来到【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b></h1> <h1><b>它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b></h1> <h1><b>这里四面环山、与俄罗斯仅隔一条【额尔古纳河】,是中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走在街上,会不时碰到金发、碧眼、高颧骨、深眼窝的俄罗斯族居民。</b></h1> <h1><b>在这风光宜人的村落,随处可见的俄式建筑,【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是中国俄罗斯族最大的聚集地,近一半的人口是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b></h1> <h1><b>这是【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人民政府的二层小楼房,【恩和民族乡】与俄罗斯相望,由汉、俄、蒙等10个民族组成,村内有30%的俄罗斯族人,建筑多俄罗斯风格。</b></h1> <h1><b>【恩和】乡的俄罗斯族勤劳淳朴、能歌善舞,依然保留着许多俄罗斯人的传统和生活习惯,在劳作、民居、饮食、服饰、婚俗、节庆和民间艺术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展示地道的俄罗斯族民俗风情。</b></h1> <h1><b>【恩和】的魅力,藏在安谧可爱的田园风情中,村子美得像个童话小镇。当地群众酷爱清洁,热情好客的俄罗斯族与居住在当地的汉、蒙等其他民族都和睦相处,互相交融,形成了【恩和】乡以俄罗斯族文化为主,以其他民族文化为辅的多元文化特征。</b></h1><br> <h1><b>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一些民族的面孔并不是我们熟悉的亚洲面孔。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生活着这些俄国血统的中国人;他们长着一副俄罗斯面孔,却操着一口东北话,实在是有些可爱!</b></h1> <h1><b>我们的晚点午餐就是放在这家东北饺子农家餐馆吃的,吃完休息一会就向【室韦口岸】出发。</b></h1> <h1><b>打卡【室韦口岸】。</b></h1> <h1><b>【室韦口岸】是中国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的一类口岸,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中游东端,在【室韦镇】的西南0.5公里处,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奥洛契口岸】相对。</b></h1> <h1><b>这是【室韦口岸】景区的收费公告,虽然不贵,但好在我们出行都不用交费,一路下来还是省去很多费用,谢谢国家照顾老年人的政策。</b></h1> <h1><b>2001年10月1日,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室韦】的【奥洛契额尔右纳河】界河桥正式投入使用;在新的【室韦口岸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后,口岸的通过能力明显提高。</b></h1> <h1><b>【室韦】全称为【蒙兀室韦苏木】,位于【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境内,是蒙古族的发源地。这里地处北疆,风景优美,【额尔古纳】河从它身边流过,河对岸坐落着俄罗斯</b><b style="color: inherit;">静谧的小镇</b><b style="color: inherit;">【奥洛契】。</b></h1> <h1><b>【室韦】居民大部分都保留着较为完好的外国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出国,你在这里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当地人擅长放牧、捕鱼、种麦和种植蔬菜。</b></h1> <h1><b>【室韦】是离俄罗斯最近的一个小镇了。</b></h1> <h1><b>已经到【界河大桥】了。</b></h1> <h1><b>沿【界河】有观光步道,落日景色还是很美的!</b></h1> <h1><b>自中俄<span style="color: inherit;">《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两国以河道中心为界;如今,界河已被开发成风景区,供游人游览。</span></b></h1> <h1><b>我们匆匆赶到游船码头已是黄昏,赶紧购票去乘坐最后一班的游船。</b></h1> <h1><b>乘船沿宽不过百余米的界河游览,但见滩岛星罗密布,河滩两岸溪流纵横、灌木丛生。</b></h1> <h1><b>俄罗斯村庄近在咫尺,岸边还停靠着巡逻快艇,中俄两国风情跃然眼前。</b></h1> <h1><b>我们的游船穿过新建的【室韦口岸大桥】,然后将要折返回到起始码头。</b></h1> <h1><b>与前面描述额尔古纳市【黑山头界河】景区一样的,桥墩上白色方块处,就是【室韦口岸大桥】的中间点,也是中俄界线的最准确分界点。</b></h1> <h1><b>全船上的游客都上到船顶来了,是准备观看日落的最后美丽景观。</b></h1> <h1><b>在额尔古纳中俄边境【室韦】界河上看落霞满天,如梦如幻。</b></h1> <h1><b>临江观日落,原来还可以这么美! </b></h1> <h1><b>  长667公里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曲折地勾画出了中国雄鸡状版图上巨冠的轮廓。天快要黑了,界河上还有点亮光,岸上已经全暗下来了。</b></h1> <h1><b>回到【室韦】镇上,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们决定今晚夜宿在这个小镇。</b></h1> <h1><b>夜晚我们逛【室韦】镇,嘿嘿、作为中国人的你,能想象得到不需要踏出国门,就能够感受到国内的异域风情吗?</b></h1> <h1><b>你能否想象到?你不需要踏出中国,就能够亲眼目睹长相跟世界著名美女聚集地俄罗斯国家的俄罗斯人吗?你能否想象到,你不需要踏出中国,就能够亲口尝到俄罗斯国家的特色美食吗?是的,不管你能不能想象得到,不管你是否相信,在这儿就是真的可以实现的。</b></h1> <h1><b>【室韦】镇是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b></h1> <h1><b>【室韦】镇虽小,但历史久远。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蒙古【室韦】部落就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自北魏时期起﹐【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语言与【契丹】相同﹐都属【东胡】语言的方言分支。</b></h1> <h1><b>在呼尔贝伦大草原的偏远地带,这么一个边陲小镇,归于中国管辖的区域,但是,却居住着上千个俄罗斯族人。一到这里,我们看到的人们,不管是中国模样的,还是俄罗斯模样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到处都是东北口音。“哥们,你那旮瘩滴”?这种问候真的可以说是时刻在耳边。你能想象蓝眼睛的俄罗斯人满嘴东北口音的味道吗?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b></h1> <h1><b>今天这是中秋前夜,明月高悬,【室韦】这个<span style="color: inherit;">边陲小镇的晚上,美伦美奂。</span></b></h1> <h1><b>一觉醒来,看向房间的窗外,昨天我们的汽车停在对面的民宿门前,早饭后苏宁怎么也想不起来手机放在哪了?这祸可闯大了,对现代人而言,手机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这你懂的;苦思冥想也无辙,决定放弃了。结果临行到停车位前时,对面老板正在早起打扫,在他扫帚刚刚落地之时,我猛然眼前一亮:手机,抢先向老板握掌作揖:“手机是我的”;哈哈、苏宁手机一夜未归,洒在人行道上无人问津,现却失而复得,苏宁眉开眼笑,不停地感谢老板,我们出行在外人品真是爆棚啊,福气走到哪挡都挡不住。</b></h1> <h1><b>今天是一路向北自驾慢漫游的第十二日,【莫尔道嘎】鄂伦春语意为“白桦生长的地方”,蒙古语意为“上马出征”。</b></h1> <h1><b>最美的风景在【根河】到【莫尔道嘎】的【根白公路】上,享有“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的赞誉。</b></h1> <h1><b>【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首家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78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也是中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森林。</b></h1> <h1><b>【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具北国特色和森林生态多样性最完整的国家森林公园。这片樟子松原始林景区,是【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最早保护起来的原始森林,绵延生长着近10万公顷的落叶松原始林和樟子松原始林,也保持着最原始的自然风貌。</b></h1> <h1><b>我们驾车沿着大兴安岭的龙脊一路向北行,穿行在一片充满绿色,充满神秘而又景观独特的大森林中,满眼的绿涛万顷、碧水蓝天、鸟语花香,这里就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b></h1> <h1><b>路过【红豆坡】景点,山坡上数百公顷的【红豆】与【杜香】、【落叶松】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分布带。漫步其间,观原始森林之秀,尝兴安红豆之鲜,阵阵松香扑鼻,采摘一把杜香叶,用力一撮香味扑鼻,胜似喷洒香水。</b></h1> <h1><b>行车路过在景区内的【鹿道】和【猎人之路】两个景点时,下车之后您可以去拜一拜三百年的“大寿松”, 摸一摸“摇钱树”, 体验一下林间百姓的民俗。</b></h1> <h1><b>再去走一走【猎人之路】,欣赏美景之时也不乏来一段森林中的乐趣。</b></h1> <h1><b>【一目九岭】景点位于森林公园内16公里处,登上位于山巅的观景台,放眼望去,山连山、岭连岭,碧波万顷,只能用浩瀚无边来形容,可惜了我们时间的限制,就不上去看看【一目九岭】了,今天还要赶路到【根河】市,不然我们晚上就要在森林中过夜啦。</b></h1> <h1><b>【雷击木】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是一种会辟邪、能压惊、又镇宅的木头。这就是被山民广泛传颂并美誉为“兴安耶稣”的雷击木;此棵“雷击木”为高山樟子松,树龄在300年以上,被雷击前是当地最大的一棵树。“木秀于林,雷必击之”,它的死亡保佑了这片山林,因为得到了山民的敬畏。没有人能说清楚雷击木为什么会“辟邪”、也没人知道它生命中的傲骨由多少成因能压惊,因为【雷击木】本来并不是为雷击而生,而是为爱,为生命的传承而生。</b></h1> <h1><b>在此【雷击木】前我们大家轮流上去都合个影,也算是为早上手机的失而复得来压下惊吧,哈哈。</b></h1> <h1><b>这里此起彼伏,层峦叠嶂,自驾车穿行在茫茫林海之中,看秋色浸染,遍地金黄甲。</b></h1> <h1><b>这里是我国位置最北、观光路线最长、森林生态多样性最完整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至今仍保持原始的自然生态、原始的自然平衡、原始的自然和谐。</b></h1> <h1><b>巍巍兴安岭在这里露出它最美的容颜,置身于森林秘境中,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享受。</b></h1> <h1><b>我们停车行走于海绵般松软的林间小径,仰视古木壁立,树冠相接葱茏如盖,当山风袭来,松涛阵阵犹如天籁之音环绕于耳,看看最原始的生态景色,不觉让人宛若置身世外桃源,久久不愿让我们上车离去。</b></h1> <h1><b>傍晚到达【根河】市。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也是中国最北的城市之一,东以【鄂伦春】自治旗为邻,西与【额尔古纳】市接壤。</b><br></h1> <h1><b>【根河】市以“河</b>”<b style="color: inherit;">命名,所以区域内河流众多,【根河】是蒙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 </b></h1> <h1><b>我们安排好住宿,便去【根河广场】打卡【中国冷极温度计】&【冷极碑】。【根河】纬度不比黑龙江省【漠河】高,但却比漠河【北极村】还冷,全年平均气温 -5.3度,历史记载最低温度为 -58度,有“中国冷极”之称。</b></h1> <h1><b>今天晚上在【根河】过中秋了。</b></h1> <h1><b>我们选择了一家有特色的餐厅,室内装潢很有艺术范儿。 </b></h1> <h1><b>仔细看看,一点都不土了巴几,有点意境和范儿吧。</b></h1> <h1><b>我们上楼就座,这家餐馆的菜品也挺合口味,虽然没有吃月饼,但这个【中秋】还是过得很圆满的。</b></h1> <h1><b>今天正值中秋夜晚,当然晚饭后我们就开车又来到【根河广场】,在【冷极碑】前拍摄【十五的月亮】。</b></h1> <h1><b>【中国冷极温度计】在夜空中挺立,【十五的月亮】四周都散发着银亮的光,整个世界在银灰色月光的浸染下,变成了梦幻般的夜景。</b><br></h1> <h1><b>我们现场实拍【十五的月亮】,它像玉盘,似挂在树梢上的大玉盘一样圆;月光照在地上,又如同仙境中美丽的梦纱,被蒙上一层白色的朦朦胧胧;它也像一块能暖化心灵的月饼,吃不着,但却也能感到流淌在血液里的温度。</b></h1> <h1><b>我们在【中国冷极】-【根河】,遥祝亲朋好友们中秋遇上国庆,双节快乐!</b></h1> <h1><b>天色已经很晚,夜幕下车辆已经稀稀落落,<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就是这样度过了。</span></b></h1> <h1><b>今天我们去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区以西4公里处,神秘的【敖鲁】便是这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原始驯鹿的囿苑里,【敖鲁】悄然绽放!</b></h1> <h1><b>千年以来,【敖鲁古雅】始终安静的藏在大兴安岭,任时间流过它的山门,它依旧谨守着自己的古朴。</b></h1> <h1><b>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原始部落】的游览示意图。</b></h1> <h1><b>这是一个以【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生态景区。</b></h1> <h1><b>“敖鲁古雅” 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这里是【敖鲁古雅小剧场】,也是展示【敖鲁古雅风情】的舞<span style="font-size: 17px;">台,</span></b></h1> <h1><b>《沉浸式森林音乐会》正在举行,它将为您呈现震撼的视听盛宴。同时演出可以让您欣赏到【使鹿部落】鄂温克人使用鹿哨、口弦琴和“喉音发声打拍法”这一古老的演泰技巧。</b></h1> <h1><b>【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鄂温克人长年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b></h1> <h1><b>【敖鲁古雅民俗文化传承中心】。</b></h1> <h1><b>【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馆】。</b></h1> <h1><b>我们进入馆中参观。</b></h1> <h1><b>【鄂温克】是鄂温克民族的自称,意思是“走下山的人们”和“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两种含义。历史上曾被称为【索</b><b>伦】、【通古斯】和【雅库特】,其居住地域、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各有特点。58年3月5日,根据鄂温克人民的共同意愿,【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统一称为【鄂温克族】;中国【鄂温克族】人口34617人,有独立语言但没有文字,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北语支, 其信仰【萨满教】。</b></h1> <h1><b>图为馆内展示的【鄂温克】民族冬天的驯鹿。</b></h1> <h1><b>图为馆内展示的【鄂温克】民族传统的兽皮缝制服装。</b></h1> <h1><b>很奇怪的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每人都有一个俄罗斯名字,像女老酋长就叫【玛利亚 • 索】,他们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在【敖鲁古雅】就看到当地居民在用最原始的方式烤俄罗斯【大列巴】,300多年前【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祖先从【勒拿河流域】迁徙到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流域,1965年他们又从【额尔古纳的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从此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这也就是有些文章说的他们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b></h1> <h1><b>作为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span style="color: inherit;">民族,在</span>生活习俗上<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他们所穿戴</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的衣服是用兽皮缝制而成的。</span></b></h1> <h1><b>衣服兽皮用料多数为“狗”、“鹿皮”及“犴皮”,其样式古朴简单,符合生产生活的需要即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的饮食主要是以面食和肉类为主。面食主要有“克列巴”和“阿拉吉”; 肉类主要是狍子、汗、鹿、鱼等,同时喜爱喝驯鹿奶茶。【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喜欢采集野葱、野韭菜、野芹菜、蘑菇、木耳食用,也采集山丁子、调弯子、野生蓝莓、红豆等野果。他们用桦树皮桶把蓝莓、红豆密封起来,使其自然发酵成酒,供日常饮用。</b></h1> <h1><b>【狍子苑】里的狍子是鹿科的一种小型鹿种,【鄂温克】语发音为“给日前”。</b></h1> <h1><b>【狍子】生活在草原和山林地带,体长1.3米左右,头短而钝、眼大耳圆,雄性头上长有三叉形的狍角,角基粗糙而有点状凸起结构,四肢细长、蹄尖小、尾巴短,嗅觉、听觉、视觉灵敏而机警,当它发现有任何异常时,都要驻足观察判断,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傻狍子】。</b></h1> <h1><b>【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崇尚“万物有灵”,他们依赖自然、敬畏自然,并把自然现象赋予神话加以崇拜。</b></h1> <h1><b>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和自然界的某一种动植物有着特殊的联系,他们敬畏火神,把象征着人类文明、温暖富足、圣洁智慧的彩巾系在树上,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在【祈福地】用来祈福。</b></h1> <h1><b>【敖鲁古雅】这里有一段叩问千年的历史,触摸古情今韵的如水记忆,这里有一份暂别繁杂世事,放纵心灵,驰骋想象的柔软心情;这里有一次天人合一,捕捉自然气息的绝美碰撞,来到【敖鲁古雅】,翻开它,就等于翻开了一部梦幻的童话!</b></h1> <h1><b>所以【敖鲁古雅】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它以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秘的“驯鹿文化” 而闻名中外。</b></h1> <h1><b>狩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也是大兴安岭森林的灵魂,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鄂伦春和鄂温克族。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保存着自己民族的文化,</b><br></h1> <h1><b>在【驯鹿苑】里可以看到【敖鲁古雅】猎民饲养的驯鹿噢。</b></h1> <h1><b>【鄂温克】人迄今还在饲养着【驯鹿】,他们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b></h1> <h1><b>在这里与【驯鹿】亲密接触,与自然相拥融合,体会生命不老、生态不朽的原始意义。</b></h1> <h1><b>在【敖鲁古雅原始部落】门口,森林消防和公安也在设台,戴着大头娃娃面具,在向游客进行森林草原的防火宣传教育。</b></h1> <h1><b>越是泥泞的道路,留下的足迹越清晰;越是陡峭的山峰,看到的景致越美妙… 我在【敖鲁古雅】等待着你们来游玩。</b></h1> <h1><b>【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境内。</b></h1> <h1><b>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b></h1> <h1><b>是集森林、沼泽、河流、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高原湿地公园。</b></h1> <h1><b>此时秋色已近尾声,公园里几乎无人。</b></h1> <h1><b>我们沿着园区道路自驾18公里到尽头后,由于一路上的好景太多了,这里已经吸引不了我们,抓紧时间折返,经【冷极不冻河】上大道离园,今天已经是 9 • 30 下午啦,我们要到【海拉尔】过国庆去了。</b></h1> <h1><b>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路向北自驾慢漫游第十四日,十月一日,我们在【海拉尔】过国庆。上午先去了【成吉思汗】广场,在广场西北处,【成吉思汗】与其弟【合撒儿】、【四杰四獒】等九员猛将摒络齐驰的以《征》为题的巨大铜塑人物群雕前合影。</b></h1> <h1><b>在此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神州万里庆华诞、家和国盛万事兴。</b></h1> <h1><b>【成吉思汗】广场,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广场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吉思汗”主题雕塑(见上图),其最顶部是【成吉思汗】策马扬鞭的造型,寓意蒙古族人民像【成吉思汗】一样坚毅的品格,衬托金鹰的白钢造型是白云草原的抽象提炼,雕塑总高度为22米,柱身、柱脚为金箔饰面,柱身直径3米,为银箔镂空的图腾图案。</b></h1> <h1><b>西南碑林中,铭刻着【马克思】、【拿破仑】等十几位伟人对成吉思汗的赞誉之辞。</b><br></h1><h1></h1> <h1><b>偏东北处,是【成吉思汗】出生地【布尔罕山】圣石和【巴彦额尔敦】敖包。</b></h1> <h1><b>又因其山顶礼奉着着9块“圣石”,而被人们尊誉为“大汗山”、“圣石山”。</b></h1> <h1><b>南侧建有“蒙元帝国疆域图”广场;西侧是高2.5米、总长85米的《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汉白玉历史浮雕组像图。</b></h1> <h1><b>它们共同构成广场核心景区,再现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同时展示了草原之都【海拉尔】的蒙元文化内涵。</b></h1> <h1><b>【成吉思汗】广场的南侧,湖水粼粼绿植葱郁,穿过这座小桥就到达了【天骄生态植物园】。</b></h1> <h1><b>【天骄园】是【海拉尔】开放式公园,这里也是了解呼伦贝尔自然与民俗风情的窗口。</b></h1> <h1><b>【天骄园】总面积为19.5万平方米,是一处被水环绕的生态植物园,里面集中展示了具有呼伦贝尔森林植被特征的生态多样性。</b></h1> <h1><b>【六二六】小河在【天骄园】内流过,园内树木茂密,曲水流畅。</b></h1> <h1><b>东北的秋天,在【天骄园】到处都是如油画一样的田园风光。</b></h1> <h1><b>秋日树叶繁复的色彩,让人仿佛处在万花筒中,这就是在中国最“头部”的秋色。</b></h1> <h1><b>整个【天骄园】的绿地占70%以上,成为呼伦贝尔的一个绿色肺叶。</b></h1> <h1><b>总体来说,【成吉思汗广场】和【天骄园】,是一处非常值得游玩的地方,这里有历史,有人文,有自然生态,还有娱乐设施,如果大家以后路过【海拉尔】时,推荐一定到这里停留片刻啊。</b></h1> <h1><b>【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原为【海拉尔西山风景区】,是距离市区最近、其【沙地樟子松】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b></h1> <h1><b>由于今天是国庆节,风景区内到处是卖汽球等等儿童玩具类小贩在叫嚷。</b></h1> <h1><b>只有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尽情嬉耍。</b></h1> <h1><b>这个【海拉尔西山风景区】内的【驯鹿人家】空有其名。</b></h1> <h1><b>在【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健身步道上留个影吧。</b></h1> <h1><b>海拉尔【西山】早在清代就被列为【呼伦贝尔八景】之一,因【沙埠古松】而著名;是中国唯一以【樟子松】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但现在公园内的【樟子松区】被铁丝网围着上了锁,既进不去也看不到什么景,我们仅在旁边拍了几张图,打了个卡便离开了。 </b></h1> <h1><b>接下来我们便驾车直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b><br></h1> <h1><b>【海拉尔要塞】1934年6月动工,1937年末竣工。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修筑的防御阵地。由5个主阵地和4个辅助阵地组成。</b></h1> <h1><b>今天是国庆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前,我们挥舞国旗表达敬意。</b></h1> <h1><b>参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这是国家4A级战争主题公园,是在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上建立的。</b></h1> <h1><b>前面是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一体的【军事主题红色旅游】景区。</b></h1> <h1><b>在【军事主题红色旅游】景区留影。</b></h1> <h1><b>园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面上就是【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b></h1> <h1><b>在【勿】•【忘】抗日年月的标示前向抗战的先辈们敬礼,并告诉更多的人:勿忘啊,勿忘!</b></h1> <h1><b>这里是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重要展厅。</b></h1> <h1><b>【抗战灯塔】-中国共产党站在反帝斗争的最前线,在初期就建立了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交通线,这是【交通线】示意图。</b><br></h1> <h1><b>【海拉尔】是红色交通线上的重镇,【地下交通站】护送往返【苏联】人员中不乏有我党许多的高级领导人。</b></h1> <h1><b>【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的地下为当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修建的十七处军事工事中的一处,并且是其中规模最大和国内同类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b></h1> <h1><b>以【敖包山】、【北山】阵地为主体,残存各种工事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用房50多间。</b></h1> <h1><b>【海拉尔要塞】地下通道总长约4000余米,是国内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b></h1> <h1><b>【军事工事】在修建过程中,【日本关东军】从中国内地抓来数万名劳工,工程结束后,为保守军事机密,关东军将劳工全部杀害,而【海拉尔河】北岸“万人坑”内的嶙嶙白骨就是铁证。</b></h1> <h1><b>其中的【北山】阵地,是国内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也最大、各种设施最全、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环行防御阵地,也是【海拉尔防区】的指挥中心。</b></h1> <h1><b>【海拉尔要塞】是中国劳工的血泪和生命筑成的要塞,这深仇大恨,我们永远不能忘记。</b></h1> <h1><b>204房间是医院,三套间,约35平方米。最外间约7平方米,门上标有日文“绷”字,用于一般轻伤员的简单包扎。</b></h1> <h1><b>第二个套间约13平方米,门洞旁标有“诊”字,是医生的【检查诊断室】; 第三个套间约15平方米,门洞旁标有“患”,是用于伤病员住院观察治疗。</b></h1> <h1><b>这个房间是【日军地下司令部】所在地,是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第80独立混成旅司令官【野村登龟江】的办公室,有三个大小套间,分别是【军官指挥室】、【司令官办公室】、【弹药间】。</b></h1> <h1><b>这个房间是日军的【通讯室】,房间约十平方米,放置电台、电话等等通讯设备。</b></h1> <h1><b>最后我们从这里走出【日本关东军】的地下【军事工事】。</b></h1> <h1><b>今天已经是一路向北自驾慢漫游的第十五日了,我们去寻找【中东铁路遗址】。</b></h1> <h1><b>在百度地图上查不到去【中东铁路遗址】纪念地的路线,我们从【牙克石】前往【齐齐哈尔】的途中,在【兴安岭】下高速,走【绥满公路】往【博克图】,在【新南沟】看到了博克图【中东铁路遗址公园】的路标。</b></h1> <h1><b>于是我们果断地拐了进去。</b><br></h1> <h1><b>我们在博克图【中东铁路遗址公园】前留影。</b></h1> <h1><b>【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b></h1> <h1><b>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中东铁路】从满洲里进入中国,穿过【巴尔虎】草原后,由【博克图】开始进入大兴安岭地区,然后一路始入东北平原。</b></h1> <h1><b>中国北方边陲小镇【博克图】,是镶嵌于大兴安岭东麓莽莽林海深处的一颗炫丽的红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修至该地,于大兴安岭【岭东】建站【博克图】。</b></h1> <h1><b>【中东铁路】建设时期鉴于铁路运营里程及区段线路坡度等因素,1902年,建机车库、材料厂、电报所、医院、学校、教堂等附属设施,大批俄人涌入,铺路设市,【博克图】渐趋呈现镇貌雏形,日臻繁盛。虽然【博克图】现在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小镇,但它必经是由西伯利亚进入东北平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b></h1> <h1><b>这是当年的【中东铁路】列车运行时的情景。</b></h1> <h1><b>一部【中东铁路】历史,就是旧中国的一部血泪史。</b></h1> <h1><b>当时西方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围绕着【中东铁路】展开一场又一场博弈和角逐,每一次的此消彼长都伴随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苦难!</b></h1> <h1><b>沙皇俄国一直就把吞并中国东北地区作为它的既定国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即开始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把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b></h1> <h1><b>原【中东铁路】沿线共设站舍33个,如今多数俄式站舍因各种原因被拆除,只剩下一些<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不伦不类的建筑赝品。</span></b></h1> <h1><b>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干线,全长1480多公里;初名“东清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b></h1> <h1><b>到【博克图】镇去,这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b><br></h1> <h1><b>几十年后的故地重游,心潮澎湃。</b></h1> <h1><b>在【哈尔滨】上大学时我曾乘坐火车来到【博克图】镇</b><b style="color: inherit;">,在守备五师(81672部队)参加军训。</b></h1> <h1><b>这是当年在【博克图】参加军训时的留影。</b></h1> <h1><b>建国之后,尤其六十年代未开始,【博克图】成为共和国东北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h1> <h1><b>1969年【珍宝岛】自卫还击战后,【博克图】因为处于大兴安岭深处,相比边境拥有更好的防御基础,因此成为拥有两万余名指战员的【守备五师】驻地。</b></h1> <h1><b>可以在说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博克图】的高光时刻。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外部威胁消失,军事上战略支点的意义不复存在,1992年沈阳军区所有守备师旅全部撤销。</b></h1> <h1><b>2014年【大兴安岭】林区也开始全面禁伐,更加剧了消散。</b></h1> <h1><b>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博克图】在铁路线上重要性的降低。</b></h1> <h1><b>【博克图】彻底离开了社会发展这条大河的主流,过往的建筑、街道构筑的空间还在,但其中的活力、人声却已消散。</b></h1> <h1><b>沈阳军区【守备五师】从组建到撤编共23年(1969-1992), 由黑龙江省军区管理指挥,担负满洲里方向守备任务,第一任师长【曹崇义】(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的原型),都成为了历史。</b></h1> <h1><b>我们驾车在【博克图】收费站重新开上高速。</b></h1> <h1><b>从【牙克石】开始一直到【齐齐哈尔】,都是进入了【大兴安岭】地区的范围,也就是全在黑龙江省了,我也是回到了我当年下乡务农锻炼的【龙江】了。</b></h1> <h1><b>"兴安"是满语,意为"极寒处",因气候寒冷而得名。</b></h1> <h1><b>从离开了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出发,来到了山峦起伏、林海苍苍的【大兴安岭】,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巍巍大兴安岭,山峦叠嶂、林木丰茂、河流交织、湿地旖旎,在神奇的大地上,大自然将大写的【龙】字,刻在黑龙江省的大地上,刻在了中华的最北方。</b></h1> <h1><b>在【大兴安岭】林区,我们也是看到好景就下高速,玩玩走走,好不邂意。</b></h1> <h1><b>【大兴安岭】一个充满了神秘的地方,也许它就是你的“诗与远方”;来一场追求极致的找“北”之旅吧,一路向北,龙江醉美;一路向北,越走越美,一路向北,人生完美。</b></h1> <h1><b>在【牙哈沟服务区】,境如其名,我们被带到了沟里,哈哈,我们的人品爆棚又一次体现极致,终身难忘。</b></h1> <h1><b>辛苦了,我们的爱驹,在一路向北的旅程中,跨林海、走天路,不畏艰险,不出故障,保证了我们的一路畅通安全,向你敬礼。</b></h1> <h1><b>到达【齐齐哈尔】已是落日余晖。</b></h1> <h1><b>向北自驾慢漫游第十六日,今天是结束旅游,开始踏上归途;我们将要全程高速,走路不看景,一路南返向北京进发。今天计划是从【齐齐哈尔】到【通辽】宿营。</b></h1> <h1><b>一路向北自驾慢漫游第十七日,历时17天,我们一路向北,欣赏美景收获欢乐,总行程5228公里。</b><br></h1> <h1><b>归途顺畅,因为国庆节假而享受高速全程免单待遇,也没有堵车,只是在临近北京时和进城后偶有缓行。</b></h1> <h1><b>9月18日,我们迎着朝阳出发,这是一次追求极致的找"北"之行;</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inherit;">那么北,那么美!10月4日大家平安披着晚霞归来,一路向北自驾慢漫游完美收官。</b></h1> <h1><b>旅程回眸 … 一路向北漫慢游(下)【蒙黑篇】至此全篇完稿。谢谢你的阅读、支持和关注</b><b style="color:inherit;">,感谢苏宁拍摄提供的许多照片和文字。</b></h1> <h3></h3><h3><b>歌曲:钢琴宁静舒缓苏醒 - The Immortal Earth<br>(伴奏) GL。 模板:夏天 夕阳田园 照片179张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