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编辑、制作 渔樵<div><br></div>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诗人,著有诗歌集《女神》、《星空》,散文集《三叶草》。历史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有重大发现。文学家,在创作现代历史剧方面,贡献突出。社会活动家,在团结和领导重庆文化届人士,开展抗战活动方面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重庆郭沫若旧居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香蕉园村(全家院子)。旧居占地面积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郭沫若于1938年12月抵渝,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0年,国民党政府撤销第三厅,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抗战时期,郭沫若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团结重庆文化界人士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全家院子逐渐成为当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被毛泽东高度赞赏并列为延安整风学习文件的《甲申三百年祭》和《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就创作于此。在重庆期间郭沫若还完成了《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的创作。1946年5月,郭沫若离开重庆。</p><p class="ql-block"> 2000年9月,郭沫若旧居被重庆市政府列为直辖市后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旧居修复工程正式启动,6月30日旧居主体工程竣工,并于9月7日正式对外陈列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郭沫若纪念馆馆舍面貌,建筑风格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顶。 郭沫若纪念馆中庭矗立的青铜雕像,彰显郭老儒雅随和的形象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高度评价郭沫若在文化战线上的工作成绩</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纪念馆陈列的部分物品,素朴而简洁</p> 郭沫若纪念馆分十个部分介绍郭沫若生平及一生主要贡献。郭沫若在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合法机构,团结大后方文化界进步人士,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各种活动,宣传团结抗战,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推动了大后方的抗战救亡运动,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