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再忆】征文,难忘的知青岁月...情怀红土地

“根.哥”504445482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头岭上抓鱼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还是1974年的事,我刚从海南兵团三师二十团来到海北兵团八师十七团。</p><p class="ql-block">那时海南岛归广东省管辖,还没有建省,我们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十个师,其中海南岛有一师,二师,三师,四师,五师,六师和十师,大陆这边的雷州半岛有七师,八师和九师。</p><p class="ql-block">八师十七团十七连(也就是武装连)炊事班旁下面就有一条小河,下通罗马运水库相连,上连雷州青年运河,小河水长年不断,河面不宽,大概四米多宽,水有多深不知道,没有试过,河上架了三根粗大的桉树杆,用铁把钉固定,我们过河对面的甘蔗地劳作就靠它了。我们十七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境内,遂溪县是全国的甜蜜之乡,产糖量在广东排第三位。主要是种甘蔗,我们十七团附近还有十八团也是种甘蔗的,二个团种的甘蔗供兵团糖厂榨糖,兵团糖厂的机器设备是徳国造的(东徳)在广东省也是一流设备,主要生产白沙糖。我们平时的劳动也是比较辛苦的,那个年代什么都是人工劳作,团里机务连的拖拉机就是把地犁好,其余从种到收都是我们人工的啦,但那时我们并没有感到什么累,那个年代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家都在为国家建设添砖添瓦,我们也习惯了,虽然那时物资匮乏,缺吃少穿,但我们也是快乐过好每一天。星期天没事时在河边钓钓鱼,放点油干煎来吃,鱼都是雷州青年运河里游出来的镰刀鱼,也叫白肚鱼,但镰刀鱼不好吃,腥味大,瘦瘦的,肉不多,鱼刺不少,如果油多拿来炸一炸还是挺好的,但那时油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那石头岭上的鱼又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原来我们武装连在石头岭上有个八二无后座力炮靶场和手榴弹投掷训练场,爬上山坡,方圆四五百米都是一马平川的沙砾石地,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地造化,周边都是肥沃的红土地,种甘蔗杠杠滴,偏偏有这么个沙砾石地,石头岭名不虚传,没有植被,寸草不生,只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捻子树和油甘子树,说是树也言过其实了,其实也就是小灌木,长不高,也长不大,也就是半人高,孤孤零零的没有陪伴的,独自在山坡上迎酷暑顶寒风。</p><p class="ql-block">74年4月武装连春季作训,在石头岭上实弹投掷手榴弹,每个人一枚,刚开始连长还不让我投,怕出危险,我对连长说我读高中时有过二次军训,一次是在湛江军民堤堵海工程,一次是湛江东海岛龙水岭海军观通站,都投过模拟弹,也就是有雷管,有拉火绳,与真弹无异,会爆炸的。连长同意我投弹了,其实投弹不能用尽全力的,那样容易失手,一般七八成力气就可以了,结果我投了46米。女兵排的一个女兵过于紧张,把手榴弹摔在身后六米远,连长见后立刻把女兵扑倒在安全洞里,只听见轰的一声响,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别人投弹时我们都趴在弹着点二百米开外,能听见手榴弹爆炸弹片的日日声,也可看见那像黄豆般大小的弹片飞过来,慢慢地漂落下来,我好奇的抓住了一片弹片,弹片有棱有角的,但已强弩之末,没有丝毫杀伤力了。</p><p class="ql-block">老兵们说1973年春训,八二无后座力炮在石头岭实弹打靶,有一发炮弹没有爆炸,等了近一个小时后,为了日后附近村民的安全,团作训参谋带着副连长和炮兵排长三人亲自去弹着点把炮弹挖出来,再用手榴弹引爆,那时的干部都是冲锋在前,不畏牺牲,享受在后。</p><p class="ql-block">岭上有很多石匠(村里派出来搞副业的)开采石砖留下的石窟,好大,好深。那时开石砖卖给我们盖房子是三毛钱一块/一两粮票,石砖的体积比较大,一个石砖相当于六块标准红砖,当年红砖稀少,排价指标砖才是七分一块,六块红砖都要四毛二分钱了,武装连的军械仓库,炊事班伙房,洗澡房,厕所,牛棚都是石砖盖的。石匠们交大部分钱回生产队,生产队年底给他们分粮食。我也去看过石匠们打石砖的全程(因为我原来在海南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团时就是连队的基建班长,专建营房,对材料特感兴趣),先是把大石头挖出来,然后按纹路用凿子破一个平面,再凿出一个个三角坑,把三角形凿子分别垫上草后依次用锤子敲打,不一会石头就裂开了,然后就是一块块的石砖分离,好辛苦,那时候没电凿,电锯工具,全是人工开采,真是挣二个血汗钱难,生活不易啊。</p><p class="ql-block">星期天我们几个人早餐后在石头岭上选好的坑里用铁桶把石窟里的水一桶一桶的提起来倒往山下。一大早就上山,近午时水才基本弄的差不多了,这时水坑里的鱼乱窜乱跳,我们兴奋极了,用粪箕把鱼捞起来,把大的抓进铁桶里,小的鱼留在石窟里,留着来年再来抓。这鱼都是塘角鱼,也就是鲶鱼,无鳞肉多。鱼抓好了赶紧下山,回连队炊事班正在开午餐,大部分人都出去休假了,剩下的人也不多,我们赶紧杀鱼,放点油,煎好后放点盐大伙围来上来吃了个美美午餐,那时还真的有点共产主义风格。为了不让剩下的鱼逃跑,还在铁桶上盖块木板。谁知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一看,昨晚剩下的鱼一条不剩,都跑光了,老兵说原因就是木板上没有压一把菜刀。其实就是压的不够重,鱼儿跳出来了,回归故里了。我们的宿舍离小河也只有不到二百米距离,鱼儿闻着气味就知道该往那里跑。</p><p class="ql-block">老兵们说,下大雨时,山上的水流下来了,河里的塘角鱼不畏艰险,顺着山上的流水一跃一跃爬上山的,就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原来如此,鱼儿也懂水往低处流,鱼往高处游,换个环境好发展,谁知这回一锅端。</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肥沃的红土地有些轮作拿来种红薯,也是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如今湛江农垦收甘蔗都是机械化作业,时代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2017年8月在广西南宁东高铁站留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