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金秋时节,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学习中成长。11月4日,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赵鹏飞为建二小学南校区和玉昇分校的全体教师们开展了一场以“基于阅读习惯培养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主题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赵鹏飞书记,甘肃省教育科学先进个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名师”,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均被聘请为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小学数学班培训教师,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均被聘请为“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授课教师。敏锐、机智,思维中永远流露着儒雅学者的气质和特色;干练、果断,行动中时时透着领导者的风采与魄力。</p> <p class="ql-block"> 赵书记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师带头读书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爱上读书的。”因此今天的讲座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开始,从七个方面对各位老师提出建议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 赵书记认为,学习语文,首先是学习语言,语言的学习包括语言的积累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语言的积累有三条途径:一是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语言习得),二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多读是让学生海量阅读、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涵养精神,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目标。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但凡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绝不是老师教会的。学生海量阅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自然形成了。坚持写日记,是锻炼学生的用语能力,形成用语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两个目标”,即能读懂别人的文章,自己会写文章。这两个目标的提出,有效回避了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错误,让教师走出了对文本解读泛滥的误区。</p><p class="ql-block"> “三件大事”,即:少讲精讲,多读多背,坚持写日记。为什么要少讲精讲,赵鹏飞认为:“老师讲得再多也是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与价值判断,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层次、情感层次是有一定距离,学生对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待于回归到生活情景中去完成,所以语文教学要有所期待。</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将赵书记的讲座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查漏补缺反思自己哪方面还没有做到,哪方面还做的不够好。</p> <p class="ql-block"> 赵书记认为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教师不读书的结果,便是知识越教越少,知识越教越旧,教学水平越教越低,等到学生不喜欢,便扬头叹气,‘老了,跟不上趟了。’要做一名好教师,上一堂好课,不仅要在课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一生都在下功夫。只有平时多读书,多积累,上起课来才会胸有成竹。在讲座的末尾赵书记给每位老师都推荐了阅读读物,并对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寄语每一位教师。</p> <p class="ql-block"> 最后建二南校区王校长对本次的学习做出了总结。好的学习者是好的教导者,好的教导者,往往也是好的学习者。持续不断的学习,能源源不断的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研能力,而读书对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之余要不忘读书,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名家名师案例,写读书笔记数万字,领略他们的风采,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白 羽</p><p class="ql-block">审核:王红燕</p><p class="ql-block">终审:王智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