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为官与四知文化 <p class="ql-block"> 杨震,字伯起,生于汉光武帝年间。他继承先祖遗风,从小好学,穷究典籍,外号叫“关西孔子杨伯起”。州郡里曾多次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至50岁时才步入仕途,后官至太尉(辅助君主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杨震为官清正廉洁,不循私情;仗义直言,不畏皇亲国戚。后世评论家称其为东汉士大夫的精神领袖,有“清白传家”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荊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境)时,王密亲赴效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棒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有真才实学,所以才举荐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清廉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了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什么东西。”</p> <p class="ql-block"> 这时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人知道,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p> <p class="ql-block">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从此,“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为人类史上杨氏家族独有的“四知”廉政文化,近2000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在当今的反腐倡廉活动中仍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6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讲到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倡导党员干部要为官清廉,提高自身觉悟。</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清正廉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被小利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的人格和尊严。</p> <p class="ql-block">(上述图片来自陕西省华阴杨震公祠)</p> <p class="ql-block">编 辑:杨志勇</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