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战争烟云,难忘战友情缘

红光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在同班次的航班飞机上,父亲忽然见到一个三十多年来很难忘却的熟悉身影,便急切地上前去询问:“你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文化补习班的孙辅导员吗?”。那个人先是一愣,停顿了一下,眼睛相对后,他猛然站起来大声说道:“你是警卫连的朱连长!”没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战友,在这里相逢了。此时,他们又握手,又拥抱,老泪满面横流。</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出生在安徽庐江地区的一个贫苦家庭。十三岁那年就和哥哥朱永目,表兄徐崔成一起参加了革命队伍。艰苦卓绝的战争,哥哥和表兄都牺牲在战场上了。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后,还能相见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同一个战壕里的老战友,可谓是一件大喜事。</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和其他的穷苦孩子一样,上不起学校,没有文化。当战士时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了部队干部以后,就有了工作上的压力。特别是带领一个战斗连队,需要管理和指挥一百多人。连队点名时,靠记忆来背点人名。后来部队兵员伤亡调整频繁,需要工作文书,书写战斗总结、呈交汇报材料、撰写工作报告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若单靠个人的记忆力,来完成工作任务或依靠别人来替代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学习文化。那时,父亲曾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警卫连担任连长,部队上许多的“文化人”都集中在机关。因此,去找明白人“解答疑难”也比较方便。</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的期间,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历史时期,也是我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采取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行动的最为艰苦斗争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部队在一处进行整休时,突然遭到了日伪军的包围。由于情况来得突然,十分紧急,部队机关需要马上迅速组织突围转移。这时,师长派人将一位姓孙的文化辅导员,送到了我的父亲面前。因为他是“文化人”,是部队的宝贝嘎达。师长特别指示我的父亲,要派专门的力量加以护卫,就是付出代价也要保障他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 突围的战斗打响了,敌人用火力封锁了各个进出的交通要道。警卫连的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互送着部队指挥部首长和机关的转移。同时,还派遣了警卫连最得力的骨干一班长,带领班里战士一同护卫文化辅导员小孙的突围行动。由于小孙同志的家庭出身成分比较高,来到部队的时间又不长,行军打仗历炼的不够,很快就跑不动了。不得而已,战士们只有强行“硬拽推拉”来协助他前进。在激烈的战斗中,一班长和其中几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小孙同志的生命安全。当父亲把完好无损的文化辅导员小孙同志送到师长面前时,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来。</p> <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衍生出来的生死与共的战友关系,是在战火纷飞,生死与共战场上培育出来的。它不仅佐证了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更深刻地揭示和验证了战场上生死相依的战友情缘。</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父亲路过沈阳军区时,接到部队孙政委的一封宴请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文化辅导员孙同志,当时已经成为我军的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虽然能够理解战争年代的战友情谊,但是,却无法深刻解读出当事者那种藕断丝连的战友情缘。父亲最终没有参加赴宴,却留下了回执:老孙,不用破费了。我们都要好好地保重自己,在有生之年,为党和军队多做些贡献……。</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