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领,凝“新”聚力——枝江市丹阳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校区高数教研组活动

雪雪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同时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程理念,枝江市实验小学高数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部署下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亮相课活动。</p> 一、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 <p class="ql-block">  彭春丽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通过猜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数方格,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意识到数方格这一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实用,更加激发求知欲,接着通过剪、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画一画,体会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反之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却不一定等底等高;最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自学与讲授相结合,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林玉兰老师执教《观察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利用淘气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路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范围受观察点的高低、远近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知识,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课堂上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王珍丽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课堂既灵活又开放,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遵循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提供相互大胆交流的环境,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被动的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在教师有意创设给予学生展示矛盾的认知冲突中,在学生思辩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概念,加深了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突破,极大的建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坚实地夯实了双基。</p> <p class="ql-block"> 金叶老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金老师从已知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入手,过渡到新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整个过程自然生动,学生卷入其中,很乐意帮忙解决土地面积的计算过程。只有真实的情境才有驱动力,才有解决的必要性。课堂上金老师不断地让学生对比关联,不断地追问“是谁的底”“是谁的高”“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还可以怎么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等等,不断地逼迫学生思考,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直击本质。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酣畅淋漓的,意犹未尽的。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转换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最后根据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里面的三角形的面积,体会到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迁移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学习经验,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最后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纳入到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整体结构中。</p> <p class="ql-block"> 薛月祝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薛老师很好地把2022版新课标中对“百分数”认识的定位通过实例较好地呈现出来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自主探究中认识百分数的读法写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具体运用中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span>引导学生知道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p> 二、新教师亮相课 <p class="ql-block">  陈婷老师执教《2,5的倍数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在课堂伊始,便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架设了桥梁,并展示自己的特殊本领,即:同学们任意说一个数,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数,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总结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总结归纳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李恩明老师执教《3的倍数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通过“抢15”这个简单的游戏导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特征,由于3的倍数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个数位数字之和去研究,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同时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再观察-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在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师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去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本质。这是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李老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最后还是把话语权留给学生,这样就给予不同学生各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方略,真正做到了让每位同学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p> 三、教学研评 引领成长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评”则殆。有反思有研讨才有成长。课后,听课教师及时开展了评课议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他们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准备都十分充分,课堂生动有趣,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课堂活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等一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骨干教师引领课更是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明确了方向,对其今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此次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和新教师亮相课活动既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又为全体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也对新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全体教师共同成长,更为实验小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图文:薛月祝</p><p class="ql-block">初审:陈淑薇</p><p class="ql-block">终审:陈丹丹,张梦为</p>

学生

平行四边形

面积

百分数

倍数

教师

骨干教师

老师

教学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