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天山脚下,曾经存在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池。它就是碎叶城,是古代丝绸之路南北两条道路的交会点。它曾是中国唐朝时期的西疆重镇,张骞出使西域及玄奘西行取经时,对碎叶城均多有记载。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据种种传说和最终考证确定,碎叶城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由中国、哈萨克斯塔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2014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该路网全长5000多公里,沿线共计33处遗产点,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有3处,分别为: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布拉纳遗址和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都位于托克马克(Tokmok)城附近,古遗址涵盖的内容几乎占据了吉尔吉斯古代史的半壁江山。其中的碎叶城故址,距离托克马克城西南约10公里,距离首都比什凯克约60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轿车先是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上,之后,便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颠簸起来,车轮碾过,沙尘被高高扬起,最终停在一块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的蓝色指示牌前。这个指示牌上标明位于东经75°30”,北纬42°50”处的阿克·贝希姆 (Ak Beshim),为碎叶城(City of Suyab)遗址所在地,心念念的碎叶城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指示牌前面还有一块大石碑,是世界文化遗产碎叶城标志,介绍了碎叶城的概况、历史、遗址布局及考古。</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又称作素叶城、素叶水城,位于中亚楚河流域,因其依傍素叶水故得此名。碎叶城是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重要城镇,中西商人汇集于此进行贸易活动,是东西使者的必经之路。玄奘西天取经路过这里,记载道:“大清池(伊塞克湖)西行五百余里至碎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并在《大唐西域记》 中描述它“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葡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毛褐(用动物毛皮做成的服装)……”。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碎叶城有一定规模,经济繁荣,农业和商贸业都很发达。</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始建于公元6世纪,地处丝路北道核心位置,不但是多元宗教文化汇聚与欧亚商业贸易的中心,在7世纪中叶也成为了唐朝、吐蕃、突厥三大势力较量争夺之地。一系列具有中亚影响力的军事与政治事件,都是在这个舞台上轮番出演,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与丝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公元7世纪,唐朝军队远征西域,将碎叶城自突厥汗国辖下划归唐朝,成为唐朝在西域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与龟兹、疏勒、于田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路上一重要城镇(网图)。</p> <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为突出碎叶城的重要地位,朝廷任命副使兼安西都户王方翼负责修建扩充碎叶城。王方翼以当时的都城长安为范本,对碎叶城大肆动工,建筑、格局极尽精巧,“大城碎叶,街郭回互,夷夏纵观,莫究端倪。三十六蕃,承风谒贺”。唐朝曾创造出万国来朝的盛世,而碎叶城正是它在西域设置的中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不同国籍的商贾云集于碎叶城,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唐朝还派驻军队在碎叶城附近屯田,对周边国家来碎叶城做生意的商贩征收税金,用以供养朝廷官员和军队。作为边防重地,碎叶城在护土戍边的作用之外,还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及商贸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怛罗斯战役,大唐和阿拉伯打了一场遭遇战,安史之乱后,被压抑很久的吐蕃趁机夺取西域,随着唐朝由盛转衰,中国失去了对西域多国的控制。本地的伊斯兰力量崛起,在不远处比什凯克建立了喀拉罕王朝,碎叶城逐渐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碎叶城遗址,只见城郭之内芳草萋萋、野蒿遍地。虽然城郭的基本轮廓依稀可辨,但除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地面建筑了。如果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下的石碑,可能没有人会相信这里曾有一座威震四方、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城池。</p> <p class="ql-block">目前这里是一个考古遗址,不大的土坑星罗棋布。据专家考察,碎叶城由一个城堡、两个设防的内城和一个被两道环形城墙包围的广阔郊区组成,其中最古老的部分有35公顷,并被防御城墙与佛塔包围。</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历史上居住着不同民族,信奉拜火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多元宗教文化汇聚区。考古专业人员曾在城堡西南处发现了公元7~8世纪建造的佛教寺庙遗迹,在城堡的东南角发现了10~11世纪建造的基督教建筑群。1953~1954年,有关人员在西北部曾发现一个基督教堂遗址和一个8世纪的墓地。2016~2018年,又考古发现了由多种颜色鹅卵石铺成的小径和一块带有制造者印记的瓷砖碎片。</p> <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们在此城的寺庙废墟内拣到四枚唐代钱币,上面有“开元通宝”和“大历通宝”字样,还有佛造像、壁画残片以及唐代建筑构件等。所出土的文物收藏在吉尔吉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吉国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布兰纳的博物馆中,揭示了碎叶城与唐朝、与中国的亲缘关系。</p> <p class="ql-block">转眼千年已逝,当年土石结构的城墙如今已经风化瓦解成为一座巨大的土堆。城内建筑格局及城墙仍依稀可见踪影。站在遗址的一角,土城几乎被荒草覆盖,城墙内依稀可见整齐排列的房屋地基结构,墙壁虽已经风化瓦解,但最高处仍有一人多高。</p> <p class="ql-block">多少春秋变换、日月轮回、荒野翻飞,斗转星移间,古老的碎叶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考古专家尚未对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探查。考古人员在城角所挖的几个探方仍然裸露在那里,没有回填也没有被扰动。人们有理由相信,在那坍塌的城墙和被荒草掩盖的土壤下面,一定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对有朝一日的全面考古发掘寄予厚望。</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之所以有名,除了其是丝绸之路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外,还与唐朝大诗人李白息息相关。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被誉为“诗仙”的传奇诗人究竟何许人也?一直是不解之谜。事实上,李白的身世和家世在唐朝时就讳莫如深,李白自己也很少提及。近千年来,对于李白这位唐朝大诗人的出生地,大家都争论不休,各朝代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李白身世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过。</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位影响力深远、知名度巨大的诗人,许多地方自然会蜂拥而上,争夺“李白故里”这一响当当的头衔。当甘肃天水,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都在争抢李白出生地的时候,吉尔吉斯斯坦却派出了使者来到中国,自称他们才是李白的故乡,希望能够跟中国一起开发旅游项目等等。这个消息一传出,国人们懵圈了,我们的李白和你吉尔吉斯斯坦有啥关系?</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碎叶城很早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李白的出生地。早在民国时期,学者李宜琛在1926年就提出了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或者条支的说法,郭沫若先生著书印证了此说法,也得到其它一些史学大家的认可。那时苦于没有物证,当然会引起不同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李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饮高歌者,具有“人生得意须尽,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酒脱个性。据史书记载,李白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与唐高宗李治同辈,比唐太宗李世民小一辈。而李暠又是陇西李氏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白能够跻身唐朝权贵阶层,与其出身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有关李白的早年经历,李白的叔父李阳冰与唐代进士范传正的记载最为可信。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异姓与名〞。“条支”为古地名,古时常用以泛指西域,李白的先祖在隋朝中叶,因被诬犯罪被发配到安西都护府西域条支一带。序中还提到“神龙之始,逃归于蜀”,李白的出生日公认是武后大足元年,亦即长安元年(701年),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卒,李白随父逃到四川,那时他才五岁。李阳冰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应李白的请求而写作,有关李氏的经历,应当出自李白的口述。</p> <p class="ql-block">李白的儿子在其父逝世多年后,为父设立新墓碑,请范传正题记作序。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也提到,"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碎叶</span>,流离散落,隐姓易名",可以佐证李白出生于一个名为碎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碎叶城具体在何方,很长时间都是个迷。1982年,一位农民在阿克·贝希姆遗址耕地时,发现了一块红色花岗岩质的石碑残件,上面还刻着41个汉字。该残件上部残缺严重,石碑已经残碎,而且由于风化的原因,很多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吉国请中国专家飞到吉尔吉斯斯坦,经反复缜密考察,辨识出十多个字:“西副都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碎叶</span> 压十姓使上柱国杜怀宝”。最后确认,石碑为时任安西副都护兼碎叶镇守使杜怀宝为其亡母造的佛像底座,题铭记述此事。</p> <p class="ql-block">比对中国史籍 《王方翼传》对杜怀宝的记载,这块石头底座和文字成为佐证碎叶城在阿克·贝希姆的关键证据。考古学家们蜂拥而至,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克·贝希姆</span>发现长达唐朝26公里碎叶城墙残迹和王方翼衙署遗址,发掘出“大历通宝〞、“开元通宝”等唐代钱币和其他文物。这一发现最终确定了碎叶城的具体位置,一代诗仙的出生地就此盖棺定论。</p> <p class="ql-block">由于存在这样一种密切文化关系,2001年11月23日,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诞辰1300周年大会。时任总统阿卡耶夫还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的碎叶城,这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的荣誉。在吉尔吉斯斯坦纪念中国伟大诗人诞辰1300周年,将成为吉中友好史册上的重要事件。古老的丝绸之路将吉中两国和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出生在碎叶城,这给两国传统联系和友谊赋予了新的内涵。碎叶城就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李白就在我们中间”。</p> <p class="ql-block">同年,《李白诗集》从俄文译成的吉尔吉斯文版本首次在比什凯克问世。2005年,中、俄、吉三种文字对照版本的《李白诗集》第二部出版仪式在比什凯克举行。曾任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的鲍尔朱洛娃对李白非常推崇,她为《李白诗集》作序,称“理解诗人的诗歌,进入他的世界,会使精神更加富有和纯洁”。在序中,鲍尔朱洛娃鼓励吉尔吉斯斯坦人民“深入探索那难以捕捉的,优美、复杂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李白诗集在吉尔吉斯斯坦广为流传,还被吉国汉语爱好者当作学习汉语的教材。当地政府不时举办研读、背诵李白诗句等活动,以促进中吉文化交流,让吉国居民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p> <p class="ql-block">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发行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小全张邮票。</p> <p class="ql-block">与托克马克仅隔一条楚河的东干人,是清末从陕西移民至中亚地区的回民,在他们的聚居区里,有一个铁栅栏围起的坟墓,相传是当地人修建的李白衣冠冢(网图)。</p> <p class="ql-block">在碎叶城遗址现场的世界文化遗产石碑介绍中有这样的内容:“……著名的中国诗人李白(L1 Bal)诗歌现在被认为是和莎士比亚及但丁一样的世界经典……”,给予李白极高的评价,遗址成为中国游客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必打卡之处。</p> <p class="ql-block">如今,盛极一时的碎叶城已成为遍地瓦砾,但它做出的历史贡献永世长存。它不仅连接起中亚与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通道,还连接起经久不衰、以我国大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文化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3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