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家乡佛堂古镇,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是大人孩子们都喜欢的日子,那是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是大家每年最期待的一个盛会。从初九到十一为期三天,其隆重程度一点都不亚于过年,甚至比过年更加红火热闹,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欢乐。那种人挤人,踮着脚尖看热闹,在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中嗅着美食的香味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物资交流会”?这个词估计大部分年轻人都没听说过,这其实是过去物资交流不便时举办的规模超大的“大集”。古镇的“十月十”是由传统的旧庙会沿袭下来,自清初以来,佛堂的水运非常发达,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据记载,“十月十”庙会最早出现在1932年,当时的佛堂商会为了继续保持古镇的商业繁华决定办庙会。佛堂有座因达摩祖师“投磬救民”而建造的“渡磬寺”,佛堂商会就决定依托该寺,借农历十月初十达摩祖师生日,兴办佛堂庙会。庙会期间,佛堂街上人流如织,声名远播,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辐射江、浙、徽、沪。三天的庙会交流,行商坐贾大获其利;百姓交易频繁,各取所需;闲杂乡民,趁兴而为,大饱眼福;商会士绅,有所作为,百姓称赞。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十,佛堂都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物资与文化的交流大会,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隆重。</p><p class="ql-block">“十月十”物资交流会在镇里举行,正值忙完秋收农闲时,周边四乡八村的村民都来赶会,有些人家还会邀请远方的亲戚也来做客赶会。乡民们忙了一年了,这时正需要给家里添置些东西,所以都会早早规划出一笔钱在交流会上消费。“物资交流会”可谓是吸引四方物资,云集八面游客。会场上所销售的商品种类齐全,大到家具木器,小到日用百货、衣服鞋帽、副食品、土特产、农产品、工艺品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有经营饭馆、小吃零食摊的;有各种地摊游戏、摸奖游戏;还有很多娱乐活动,比如唱大戏、玩杂耍的,歌舞表演、马戏团等等。</p><p class="ql-block">在儿时的记忆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逛这场物资交流会。逢会期间,很多时候都会赶上周六日,兴奋地早早起床,必须第一时间去会场,早饭就不吃了,因为会场上有的是好吃的。如果是上学时间,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往大会上跑,一直能玩到很晚,晚上也是灯火通明的。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当时,人们多是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交流会场,在通往交流会的路上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如潮水般涌向一个方向。我家离镇里的街道很近,走几步就到了。来到主街道的入口处,只见黑压压地停满了一片自行车,大家必须步行进入街道,自行车根本推不进去。</p><p class="ql-block">入口的两旁就有饭店、小吃摊,必须先美美地吃个早饭。豆花、小馄饨、千张面、麻糍、豆腐包、肉饼、红馃……一系列义乌传统特色小吃任你挑选。我最喜欢吃的是小馄饨,绝对不能错过。那时家里做的都是大馄饨,这种小馄饨透薄的皮是专门定制的,只有在小吃摊能吃到。馄饨小摊,长年累月生着旺火,煮着馄饨,不断地飘出香味,路人纷纷循香而来。老板右手拿一根木筷,蜻蜓点水般在肉馅里挑一下,粘起馄饨皮一角,左手顺势搓起,捏紧扔进旁边的托盘。整个流程不过几秒,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托盘里包好的馄饨,早已按个数分成了小堆,数好碗数,一把一把往锅里扔。趁着煮馄饨的功夫,老板将一摞汤碗平铺开来,麻利的依次撒上佐料,最后少不了刮半勺猪油。一大勺开水冲进碗里,碧绿的葱花,嫩黄的榨菜,透明的虾皮,打着滚浮上水面,油花泛开飘出阵阵香气。你看这馄饨,薄薄的皮透着光,肉馅嫩滑,在汤中舒展着身躯,仿佛穿着纱裙,“呼”一声滑入口中,满足得很。</p> <p class="ql-block">小馄饨</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妈妈就领着我往街道里走,总是紧紧拽着我的手,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怕一不小心走丢。步入集镇街道,放眼望去,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时间,人们的说话声、叫卖声、喇叭声、宣传声……都交织在一起,充斥在会场的上空,瞬间让人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会场的面积范围非常大,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路线。妈妈一般带着我先去逛最远处,从远处再往回逛,这样就不会走多余的路。我们边看边往前走,但不停下来,穿过拥挤的人流,走了很长一段街道,终于来到了尽头。这里是卖家具木器的场地,那是借用了周边刚刚收割完的地,平坦空旷,很适合放置大件的家具木器。当年木制家具还是很受欢迎的,场面非常火爆。在这一大片地上,一家挨着一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卖的大部分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的物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成群结队的人群在挑选、评论、讨价还价、装卸,忙得不亦乐乎。记得妈妈带着我买过床、沙发、茶几等等,每年都会在交流会上添点家里需要的木家具。</p><p class="ql-block">在家具卖场的隔壁,远远就看见杂耍、歌舞表演、马戏团等大大小小的帐篷顶端的彩旗迎风招展,再走近,便清晰地传来了大喇叭里煽人的广告声,到了跟前,有的帐篷外能看到那些弄得很神秘的宣传画,抓住大家猎奇的心理,我一直害怕不敢进去看。那是马戏最辉煌的年代,人们对帐篷里的内容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现在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这种形式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一些杂技类项目、武术气功等是真本领,也很受大家欢迎,让人大开眼界。记得那时候有个家喻户晓的“飞车走壁表演”,小孩们也都爱看,演员骑着自行车或开着摩托车,在口大底小的木桶或环球内走壁高难度表演,集体育与杂技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这些马戏团、驯兽团、杂技团、武术气功表演团、飞车走壁团以及乡间小戏团,把交流会的声势推向高峰。</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娱乐活动,还有一种深受大家欢迎的活动,那就是抽奖活动。或许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抱有有朝一日中大奖的心态,许多人争先恐后的去抽奖。那时的抽奖如同现在买彩票,奖品琳琅满目,大到小汽车、大彩电,小到日用品。只需要花2元钱就有机会抽得大奖,很多赶会的农民都会狠狠心花上2元钱或者10元钱碰碰运气。大人们都喜欢抱着小孩让孩子去抽奖箱里抽,说小孩运气好,而且,当时的奖品是即买即开的,这样就更加的吸引人了。一天下来,地上全都是一张张未中奖的抽奖券,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但是中大奖的人似乎极少,大家就当图个乐。小孩们最喜欢光顾的是那些小游戏摊,比如套圈游戏,手持特定的圆圈,站在指定的位置,扔出去,套中啥就给你啥,一般是小玩具、小工艺品、杯子、镜子等,总是能吸引一大堆人围观。还有扎气球,打气球,扎中打中了能得小奖品。</p><p class="ql-block">逛累了,买点零食吃,糖葫芦、麦芽糖、葱棍糖、三分饼、麻花等,都是让我垂涎三尺的美味。那时候的麦芽糖都是纯手工无添加的,甜而不腻,纯手工加上纯麦芽糖,让葱棍糖一口咬下去,酥松甘甜不腻,混有白芝麻香,且不粘牙。软绵微甜的三分饼,好吃得停不下来。这些就是儿时甜蜜的味道,至今依然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佛堂的酥饼,是当地的传统名小吃。酥饼总是予以人愉快的享受。酥、香、脆不说,单说一块白色面饼贴在桶饼炉里由白转为金黄色的过程,就相当奇妙了。店家桶饼炉内,一圈一圈贴满了白色的坯饼,经木炭烘烤,余热烘焙,一个个油黄金亮,形如蟹壳的酥饼,散发出阵阵香气,离酥饼店百米之远都能闻到酥饼的咸香,那诱人的香味,让人直咽口水,难怪留下一段李白闻香下马的佳话。尤其是刚出炉的,热乎乎的,定要双手捧着,一口咬着,整只酥饼便酥散开来,香气扑鼻,面皮分层薄如纸,油润而不腻,馅里的肥肉和梅干菜不咸不淡,非常适口。热气混合着酥香,勾引着你的味蕾,顾不得烫,飞快地把饼吃完,最后把落在手心里的饼碎全部倒入口中,满嘴酥香,完美。对我们来说,酥饼、肥肉、梅干菜,浓烈的陈香和鲜咸碰撞出的独特香气,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桶饼炉内贴满了酥饼</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又可以继续逛,往回走是最受妇女们欢迎的生活日用品区,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个时候要把过年的衣服都准备上了,扯几米便宜好看的布料,选几件合身好看的衣服,看几双耐穿结实的鞋袜,买点针头线脑,购点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是,大喇叭里的叫卖声,有腔有调,押韵顺口,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或唱或喊,灵活多样,有的还会播放流行歌曲来吸引顾客。大人爱听,孩子爱看,非常具有诱惑力,货摊前人群围满,听歌挑货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尤其是到交流会的最后一天,上海羊毛衫大甩卖,秋衣秋裤赔钱清仓,还有各种棉鞋最好卖的,正值秋冬换季之时,大家都会给家里的一家老小买一些冬衣。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三天的“物资交流会”,各地商贾满载而归,当地群众也收获满满,小孩们仍意犹未尽开始期待来年的“十月十”。在信息相对闭塞、文化活动贫乏的那个年代,这样的集会对于镇里的人来说是一年当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活动,在人们看来,交流会既是生意人的一个“大杂烩”,也是当时镇里人开阔眼界的一个“大世界”,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对赶交流都是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一场堪称历史级、现象级的文化节</p> <p class="ql-block">由于各种原因,后来“十月十”停办了一些年,听家人说,这些年又恢复了。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十月十”也从原来单一的商品交流会,发展成了现在集综合商业、地方产业、传统文化和民间才艺于一体的盛会。前些年,佛堂“十月十”被列入义乌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现在人人物资富足、生活幸福,交流会的意义更像是交流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既是乡愁圆梦,更是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节还是非常热闹,可惜我再也没能参加,“十月十”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场热闹的赶集,更是一年一度对乡愁的挂怀。</p><p class="ql-block">如今网上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消费,实体商店反而不太景气,越来越多的商品以快递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双十一”非常火爆。可以说当年的“十月十”就是线下“双十一”,而且比双十一更热闹更好玩,除了购物还有吃喝玩乐,大人们大采购,小孩们吃喝玩乐,是整个古镇的狂欢节!感叹时光飞逝,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一想起当年的物资交流会,想起儿时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去观看杂技表演,那些在物资交流大会上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仍响在耳畔,这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但已一去不复返。怀念儿时那一年一度的“十月十”盛会,那种快乐让人永远无法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