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曹操—多角度的理解

焦若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周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短歌行》,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短歌行,而是他的作者“曹操”。很多人都对他有很大的争议,我们班亦是如此,老师问大家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奸雄还是英雄,我选择了奸雄,因为之前对于曹操的了解都是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捧刘备贬曹操的观点。老师看到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便提议可以搞一个辩论,在辩论中看清这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便是反方奸雄的辩手,为了让大家认同我的观点,看开始认真准备辩论材料。此时反方辩手刘子强也在积极的准备材料,我们两个便激烈讨论了起来,我总觉得曹操是不可饶恕的,他虽然打下来半壁江山,但依然是汉贼。因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将这汉朝占为己有。但刘子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曹操是英雄,没有曹操汉朝可能灭亡的更早一点。我又说曹操杀了许多人,为了自己的上位,挟持皇帝、杀了许多阻碍他的人。刘子强又说我并不否认他杀了这些人,你也要看这些人都是什么人,都是士大夫阶层的,孔融,杨修,董承等等。不杀他们,如何让他们吐出自己的土地资源?曹操是为了天下百姓他想要天下太平,可这些士大夫阶层掌握着土地,金钱,资源,才不想着百姓。只有将他们杀了才可以吐出这些资源,让老百姓吃饱饭,国家富强起来。那我就疑惑了,便问他这么为百姓着想,国家又不清明,为什么不自己再创一个王朝呢?像李世民,朱元璋那样开创一个新的朝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样后世对他了评论就不会这么矛盾。刘子强看着我讲到:曹操这一生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夺取这天下,而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天下是不是他的并不是最重要的。短歌行中也写到了“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他只是想做一个奠基者,让这天下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他这么一说,我便开始动摇了,但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辩论稿准备好,可以在辩论中更加深入的探讨这问题。可是辩论完了我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晚上便问了我的父亲,父亲说没有好与坏要看你是站在什么角度。讲到曹操为什么不篡位,父亲问我“西安事变”中我们已经将蒋介石抓住了能直接把他杀了吗?我回答杀鸭!杀了就省事多了。“不,肯定不可以因为蒋介石毕竟还是有很多资源的,还需要他的兵,需要他背后的苏联”曹操亦是同理,他也想要将这个阶层里人都消除。但毕竟实力不够强,只能慢慢来。换句话说就是他的能力还不能够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重新在建一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我就懂了,经过这一次两次三次的讨论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历史人物,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看待一个事情不能管窥蠡测,盲人摸象固执己见。要有一个整体观,整体的看待这个事件或人物。多角度的理解,和多方面的了解。只有有了足够的材料才有发言权,就像毛主席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多看多听,最后再下结论,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东西。当然了我们人也是一个多角度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场,没有誰对谁错,就看你是站在谁的立场,就像现在的巴以冲突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以色列就是不对就是该收拾,但以色列人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嘛。曹操亦是如此站在人民的角度他就是为民着想,统一北方,让百姓安居乐业。可站在士大夫阶层那就是杀了许多人,让他们没有了过多的土地与资源。这样的思考方式以后一定会常常用,好好用这样有助于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