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可及的历史Ⅱ历史与社会之项目化研学

<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p><p class="ql-block">LIANGZHU MUSEUM</p><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简介</p><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8年10月对外开放。2017年8月,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良渚博物院基本展览主题为: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p> “水乡泽国” <p class="ql-block">人地相依</p><p class="ql-block">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s</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长江下游,有一个古称“震泽”的太湖。距今五千年前后的良渚遗址位于环太湖流域的西南部。这里气候温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适合人居,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创造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稻田</p><p class="ql-block">Rice Padd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iangzhu Culture</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已有明确的组织、管理和规划。浙江余杭茅山遗址发现了目前最大的良渚文化稻田,由灌溉水渠和田埂分割成长条形田块,面积1000-2000平方米不等,总面积达55000平方米(折合80余亩)。</p> <p class="ql-block">文明基石</p><p class="ql-block">Bases for Civilization</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开辟沃野、种植水稻、养殖家畜,稻米成为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縣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p> <p class="ql-block">千年时空</p><p class="ql-block">Brief History of Liangzhu Archaeology</p><p class="ql-block">1936年,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1939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指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个性。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顶峰,上承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下接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石器</p><p class="ql-block">Stone Tools</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时期,石质工具的生产更加专门化,种类更加多样,包括斧、镇、凿、刀、镰、犁、纺轮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石质礼器以钺为主,其形态、质地和数量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区分。石料的选择既体现了石器加工的专门化,也体现了良渚先民对矿物的认知水平。</p> <p class="ql-block">器类 </p><p class="ql-block">安山(玲)岩花岗岩 粗安斑岩 霏细岩</p><p class="ql-block">石钺 石铙 石镰 石凿 石镟</p> <p class="ql-block">刻画符号</p><p class="ql-block">Inscribed Symbols</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主要有笔画简单的指事性的抽象符号、象形符号,以及表意性的图画符号三类。</p> <p class="ql-block">原始文字</p><p class="ql-block">Primitive Written Characters</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中发现了由多个刻画符号有意组合排列在一起的情况,有别于单个出现的刻画符号,可视为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p> <p class="ql-block">杭州市区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项目体验。</p> <p class="ql-block">现场有大批学生参观开展项目活动。</p> “文明圣地” <p class="ql-block">发现古城</p><p class="ql-block">Finding the Liangzhu City</p><p class="ql-block">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2013年度首届“世界考古·上海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外城</p><p class="ql-block">OUTER CITY</p><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内城的北、东、南、西南方向,被扁担山、和尚地、美人地、里山、卞家山、文家山等一系列长条形台地所环绕,构成良渚古城的外城。</p> <p class="ql-block">瑶山祭坛</p><p class="ql-block">The Yaoshan Altar</p><p class="ql-block">瑶山祭坛采用浅浮雕刻与多媒体影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台面为一整块单面磨砂有机玻璃,印制瑶山祭坛平面结构图,高精度细线雕刻祭坛轮廓线。</p><p class="ql-block">台面下部投射祭坛上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的日照轨迹。</p><p class="ql-block">台面上方放置激光雕刻的良渚先民木板剪影,模拟祭坛祭祀活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水利文明</p><p class="ql-block">Water Civilization</p><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和规划史上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神王之城</p><p class="ql-block">The City of King and God</p><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的规划和营建,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条件。先进的技术理念、稳定的社会秩序、统一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作为良者三国的都城,良渚古城呈现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诸多特征,成为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的重要标志。</p> “玉魂国魄” <p class="ql-block">礼制</p><p class="ql-block">THE RITUAL SYSTEM</p><p class="ql-block">礼制,是中国古代建立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稳定、规范行为方式的传统文化之一。</p><p class="ql-block">玉器是良渚文明礼制的典型物质载体,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明尊卑、别贵贱。良渚社会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的用玉制度,为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权力</p><p class="ql-block">POLITICAL POWE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有“国之大事,在把与我”之说,即国家大事主要是察花和战争,这种理念在良渚文化中早有体现。良渚社会政教结合、巫王一体、最高统治者据有神权、军权和王权,是通天管地的神灵。是征指四方的完道,是治国安民的王者。非星、管是良清玉器中最完型的器包,最征权力、身份L拥有者不再是一航意义上的氏族着长、部落着领,而是贵族或国王。</p> <p class="ql-block">王族用玉</p><p class="ql-block">Royal Jade</p><p class="ql-block">良渚王族拥有玉器可达数百件,种类多,组合全,制作精。玉琮等重要玉器上往往琢刻完整或较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以瑶山、反山墓地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玉头饰</p><p class="ql-block">JadeHeadwear</p><p class="ql-block">玉头饰主要包括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成组半圆形器、冠状器等,前三者为男性专用。通过梳、簪等多种形式插于头部,是身份等级和地位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玉钺</p><p class="ql-block">Jade Yue</p><p class="ql-block">钺由斧演变而来,象征权力与威严。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王”字,是由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良渚文化豪华型玉钺,是王的权杖,柄嵌玉踩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徽,玉瑁造型取自于神徽的冠帽,体现了王权神授。</p><p class="ql-block">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玉钺,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堪称“钺王”。</p> <p class="ql-block">玉琮</p><p class="ql-block">Jade Cong</p><p class="ql-block">玉琮是神人兽面纹的重要载体、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角对称施刻四组相同的图案,四壁有纵向直槽,是良渚先民天地宇宙观的反映。玉琮仅出土于高等级基料,是良渚社会通天地、敬鬼神的重要宗教法器。反山十二号墓出士的一件玉琮,重达6.5千克,堪称“琮王”。</p> <p class="ql-block">传承</p><p class="ql-block">LEGACY</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器是史前玉器发展的高峰,其独创的玉琮传播四方,北抵陕晋、南达广东、西北至甘青、西南到四川,辐射范围可达半个中国,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我们呈现出五千年前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辉煌图景。</p> <p class="ql-block">信仰</p><p class="ql-block">BELIEF SYSTEM</p><p class="ql-block">神人兽面纹遍布良渚文化分布区,贯穿良渚文化始终,形态固定,是良渚玉器图案的母题,也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神祗,标志着良渚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Conclusion</p><p class="ql-block">良渚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及象征信仰与制度的系列玉器,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在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城乡分野、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过程的杰出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p><p class="ql-block">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是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早期珍贵遗存。走近历史真实之道,迈向未来传承之路——保护良渚遗址,弘扬良渚文化,传承良渚文明,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和共识。</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踏上回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