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之旅.四川 2023.10.29-11.3

李亚芬

<p class="ql-block">(1)广元市.明月峡古栈道</p><p class="ql-block"> 位于嘉陵江左岸,明月峡栈道开凿年代为战国至宋代,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古栈道遗址所在的位置,集于古今六道的嘉陵江水道、先秦栈道、宝成铁道、纤夫道、108国道、金牛驿道,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是遗留有秦汉以来古栈道(金牛道)上,可见惜日石孔,据介绍共有400余孔。<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游人行走的只是在新修的2500米的</span>栈道上,让游人体会一下在栈道上沿江而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2)广元市.千佛崖</p><p class="ql-block">石窟建于388米的崖壁上,依山傍水,巍峨耸立,虽历经千年,仍旧栩栩如生,值得一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广元市.皇泽市</p><p class="ql-block">皇泽寺是专属于武则天的,因为据考证武则天生于广元。站在皇泽寺的高处可以俯瞰广元市、嘉陵江与远处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4)广元市.绍化古城</p><p class="ql-block">位于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的交汇处,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国内目前国内保存</p><p class="ql-block">完好的三国古城。</p> <p class="ql-block">(5)广元市.古蜀道翠云廊</p><p class="ql-block">这可真是千年古道,古蜀两旁伫立着千年古柏,身立其中,仿佛进入了幽深的魔幻森林。现有的8000多棵千年古柏道上,有种“国魂”绕心和仓桑的感觉…有机会的朋友,一定去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4年前曾来过,此次,专门陪我的好友参馆,收获满满的。站在7月底才开的新馆面前,瞳孔立即放大,被眼前三个沿中轴排列斜坡覆土堆体给吸引住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不由自主地勾勒出建筑的形体与“三星堆”名字互为一体的画面。敦实厚重的立体感,就像古蜀之眼将穿越世界文明…新馆非常值得一看,还有600多件新展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眉山市.三苏祠</p><p class="ql-block">三苏祠现有馆藏文物近万件,三级以上文物七百余件,其中不乏一、二级珍品,是国内三苏文化展出最丰富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三苏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苏祠(苏氏故居)是我们此行必看的点,我带着一份敬仰与探索心情迈入三苏祠,三馆藏文物近万件,三级以上文物七百余件,是国内三苏文化展出最丰富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三苏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小时漫步,目之所及,印入脑海里最多的是竹子…竹子在我们南方,为之多见,但苏家竹子感染力,似乎超出了平日对“竹”的认知。一种气息,让人仿佛看到置身于…竹林醉酒亭中的豪放、率真和旷达,高情商的东坡先生,生活在竹掩茅舍,炊烟袅袅,那种人间烟火味让人心醉,让人回味“无竹不成家”深处的内含。三苏祠曾是三苏父子的家,岁月变迁,家已成祠,但家的惬意浓浓犹在,这应该是竹之故吧。</p><p class="ql-block">苏家较之常人更爱竹。三苏祠里有一幢建筑叫“来凤轩”,曾是苏轼、苏辙两兄弟读书的地方,大门挂着一幅对联“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是东坡自己描绘自己家的诗句。门前有竹,堂上有书,自是与竹朝夕相处,与书日日为伴;竹万竿,书四库,竹多书多,当是勤种护爱学习的结果。这样一个家庭,不出人才都难。竹之中的气场便成了三苏祠园林的灵魂,“三分水两分竹”成了整个园林独特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7)万里长第一古镇.宜宾李庄</p><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古色古香,建于明末清初,18条街巷纵横其间,一排排清代二层古建筑展现给游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古镇还有重彩一笔,这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1940年抗战期间因避战乱,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大地测量所等10多所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共1.2万余人迁入当时仅3千余人的李庄,李庄因此以卓越的抗战文化而闻名。这里有抗战期间鼎鼎大名的同济大学迁校李庄的校址,还有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国立中央研究学院的旧址所在。看展介绍:李庄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一群朝气蓬勃外乡人的接纳,给这片极度封闭的乡土带来极度开放的冲击,文明让古老乡土焕发青春和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古镇,朴面而来的是洒香,真不愧是酒都呀!在欣赏古色古香的古镇之美的同时,又能品尝到“三白”(白肉、白糕和白酒)特色好吃好喝…有机会的朋友,到李庄古镇去看看,特别推荐:一定要品尝一下白肉,肥而不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