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们大多知道农历7月15日的“鬼节”,也叫“中元节”。人们在这一天焚纸烧香,祭祀亡灵。</p><p class="ql-block"> 在欧美国家,与此类似的是万圣节,也可以看成是西方的“鬼节”。这些年我和老伴去美国探亲,多次见识了美国人是怎样“轰轰烈烈”过万圣节的。</p><p class="ql-block"> 万圣节习俗的一种说法是源于欧洲凯尔特人的古老传说:人们认为故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天找寻活人,借此再生。活着的人因为惧怕死魂附体,就装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灵魂吓走。19世纪初,欧洲移民将这一习俗带到美国。</p><p class="ql-block"> 万圣节是每年的11月1日,而它的重头戏却是10月31日的万圣夜。世界各地华语地区通常把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万圣节可以称得上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了。每年10月初至中旬,节日气氛渐浓:商店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南瓜,销售各种精灵鬼怪模型、面具以及布艺卡通人物;许多家庭忙着用圣诞节的饰物布置前院,除了传统的节日象征物南瓜灯,用白色网布罩在松树上,上面缀着几只黑蜘蛛;悬挂在树上的女巫造型、头骨装饰、吊死鬼装饰,白天看上去很平常,晚上则令人毛骨悚然。以上种种可以比作万圣节的序曲(营造氛围)</p> <p class="ql-block"> 进入10月,小区内和马路边开始“闹鬼”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10月下旬,学校、公司、社会举办的各种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奏响了万圣节的第二乐章(节前活动):有的家庭举家出动,到郊区农场摘苹果,到南瓜地里挑选南瓜,采购农副产品;许多商场超市门前摆了糖果摊,向过往的孩童们免费发放糖果和文具;10月29日,我们所在的纽瓦克市举行了一年一度盛大的万圣节游行,人们身穿奇装异服,群魔乱舞,好不热闹;州立公园还举办了狗的化妆品评活动。</p> <p class="ql-block"> 亲手采摘, 滿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商家向孩子们赠送节日礼物</p> <p class="ql-block"> 万圣节盛装游行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视频: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p> <p class="ql-block"> 游行结束后热闹非凡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 万圣夜将万圣节活动推向高潮,奏响了万圣节的第三乐章(狂欢曲)。晚饭后,一些身穿鬼怪服装的孩童,在家长的陪伴下,手提南瓜灯,三五成群地喊着“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纷纷向家里亮着灯,门前有万圣节装饰的家庭涌去。屋主人会分发一些准备好的糖果,让孩子们高高兴兴的离去。据说这习俗原本是人们为了安抚鬼魂,预先把食物放在自家门前,鬼魂得到款待后便会安静的离开。如今这种迷信色彩已经消失,变成孩子们敲门讨糖的活动,让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节庆,各自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准备的15磅巧克力糖果,3小时内被孩子们一扫而光,真是不够分的</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张牙舞爪的“妖魔鬼怪”,来自隔壁小区的一位发烧友。凭着兴趣爱好和超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全家用了3个月时间,制作了近百个形态逼真的电控妖怪模型,布置于室内屋外,免费供人参观。在万圣夜营造的鬼魅氛围,既恐怖又刺激,更增添了节日欢乐</p> <p class="ql-block"> 视频:鬼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美国的万圣节,早已摒弃了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迷信说法,成为人们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同时还要看到万圣节蕴藏的巨大商机,据来自全美零售商协会2017年的资料,当年全美零售商在万圣节期间的服装、糖果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达到破纪录的91亿美元。这样的销售情况,相信无论人间或鬼界都一样喜气洋洋值得庆贺吧!</p> <p class="ql-block"> 注:本篇部分照片视频由朋友提供,在此致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3日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