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0月上旬,我回到了老航校——牡丹江,密山老航校旧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是替父亲回到他晚年心心念念的老航校。而我,是第一次去。<br> 东北老航校是空军人对她的爱称,其本名应该叫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成立,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建立的第一所航空学校。由于国民党知道了共产党成立了航空学校,就派飞机和敌匪来破坏,于是老航校多次搬迁。1946年4月迁到牡丹江,1946年11月迁到密山,1947年下半年又从安东迁回牡丹江,1948年11月又迁到长春。我父亲就是于1946年6月先到安东(今丹东),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派干部接待了他们,并告诉他们有三个选择:到地方工作,到航空学校或坦克学校学校军事。我父亲,邹炎,戚洁,夏元谦,吕亭浩,李杰六人被分配到航空学校,每人发了一套蓝色军装,正式入伍,军龄从1946年6月1日算起。在丹东修整了三天后,经沈阳,长春,到了哈尔滨,又从哈尔滨徒步五天到达牡丹江,被插入机械一期学习。经过一年又十个月的学习,以理论和实践双优秀的成绩,于1948年(毕业证上写的是民国三十七年)4月20日顺利从机械一期班毕业。由于飞行员太少,老航校又号召大家报名学习飞行,父亲报名并且体检合格,进入飞行二期学员班学习飞行,父亲说:学习飞行,是他人生的转折。在老航校学习的是日式飞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父亲于1949年8月13日毕业。而我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发现了父亲在老航校的两个毕业证。<br> 在牡丹江和密山(还有丹东),我感到非常亲切,置身于父辈学习、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仿佛亲眼目睹了父辈的一切经历,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坚韧,信心和勇气。父辈为人民空军事业奉献了青春和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纪念!人民空军万岁!<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