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海向佛问茶福建自驾游之二泉州

艾华

<p class="ql-block">看山看海向佛问茶福建自驾游之二</p><p class="ql-block">泉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长汀到泉州,车程4个小时,350公里左右,有极好的驾驭体验,车少路宽风景好,蓝天白云下的秋有一览无余的的清秀,远山近绿如一幅不停变幻着的山水画卷在车行中徐徐展开,我们总能在流动的风景一瞬而过的空茫中让思绪天马行空般飞扬,偶尔也会在突然出现的不一样的风景里目不转睛,想要停留在那一刻的风景里,有时候竟然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或多或少在以前的认知里有过对泉州朦朦胧胧的印象和大致的了解,而我们慢慢走近它,泉州在眼前便一点一的清淅起来。</p><p class="ql-block">时间也好像偏爱这片土地,在这里留下许多它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了解一座城市就要从参观它的博物馆开始,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分“早期开发”、“刺桐崛起”、“东方第一大港”、“泉南雄风”四个部分,它以泉州历史为主线,从远古时期的深沪古森林遗址说起,囊括了闽越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痕迹;海上丝绸之路繁盛;东方第一大港鼎盛绚丽以及明清时期泉州谱写蔚蓝色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闽南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了无数文明的传续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就坐落在著名的古街“西街”上。开元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宋代石塔,这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相传经历了明朝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而不倒。在开元寺里,或者在泉州的其他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当地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白石基、红砖墙、红瓦顶、燕尾脊,这样的红白强烈对比,为这座安逸的城市抹上了一道热情的有着烟火气的色彩。泉州与弘一法师也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是一代民国才子的最终归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音,唱的闽南语我基本上一句都听不懂,不过音乐的节奏徐缓,古朴幽雅,颇有韵味,让人觉得时光仿佛都走得慢了一些。印象最深的是演奏琵琶的人是横着抱琵琶的,有点像现在弹吉他的姿势。而我们更熟悉的姿势是竖着抱琵琶。为什么会这么特别呢?这就要从南音的起源说起了。南音发源于泉州。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琵琶在唐代后期发展为竖抱姿势,但南音一直保持了古老的横抱姿势。南音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除了乐器的弹奏姿势,南音的演唱也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唱法。所以,在听南音的时候,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早年叫作“万安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桥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桥长834米,桥两侧建置有9座石塔。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我们去平潭的途中经过,正赶上退潮时分,浅滩上有搁浅的船,因为没有见过涨潮时样子,就觉的这些船只似乎在这里己搁浅了千百年,和千年的洛阳桥遥.相呼应,如一幅灰色调的绝美的油画,仿若千年的苍海桑田就在这石桥有些斑斑驳驳的痕迹之间,此时的桥已不只是桥,是智慧,是历史,亦是过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古村落,这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的梧林传统村落,因“栽下梧桐树,能引凤凰来”而得名,起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和人文堪称闽南人以海为田,波澜壮阔下南洋史的一个完整切片,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现今依旧保持完好的容颜静栖于此。 拥有清末以来的闽南传统民居古大厝、中西合璧民居以及哥特式、古罗马式洋楼136幢,集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构建出一座多元的博物馆式建筑群落。红砖古厝是闽南的传统古民居,整体建造主材料用的是红砖,其雕刻技艺闻名天下,红砖的雕刻图案最常见的是花卉、山水、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在梧林,一楼一故事。这里的每块砖,每片瓦,每垛墙,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记录了梧林六百多年的历史,盛满了闽南华侨的乡愁。这里的一砖一石,也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着和豁达的性格,酝酿了红砖古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和视觉盛宴,镜头下的蓝天白云也把这色彩醒目的建筑衬托的美仑美焕,这组照片一定是这次行程最出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出砖入石"是我第一次在泉州听到的一个词语,在泉州博物馆和闽南博物馆都有专门提到过,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砖石虽然质地各不相同,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穿插组合,用它筑墙、起厝、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多样不规则的结构,反而整体烘托出浑厚、刚毅的砖石气势。用这种方法砌墙不但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因而,被人们广泛采用,沿袭成风,成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奇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我们走出去看世界,你就感知自己的渺小,也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渺小以后,你才会对这个世界有更大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街这条走过了一千年的街道,串联着唐宋以来众多的建筑,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西街就像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西街也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一半烟火,一半人间。西街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累了,我们随意走进一个民家茶坊,茶坊是一户带天井的人家的私宅,简朴安静,主茶台后的墙面由树枝盘缠的背景和壁画连在一起,清新明净,木制茶台有着深深的纹理,是岁月的痕迹也有久远的记忆,小小的天井有四面叠层的瓦檐,红色片砖墙,旧石地面,小井,我们在这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镜头和想要的姿势,天井不大,却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完整和无所事事的安逸,如果有雨,沿着抬头可见的屋檐参差落下,间或有小雨滴溅落到脚边,或发呆,或闲坐,或听雨,都是可以呆许久的那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早味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的味道的一个词,也可以理解为“怀念的味道”吧,面线糊是我在泉州吃到的小吃里印象最深的一种,所以我不止吃了一次,哈哈,如店门口挂的牌子上所说,烂而不糊,清而不浊,味道鲜美,爽滑适口,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添加多种配料,还有炸醋肉、海蛎煎、肉羹汤、咸饭、骨汤米线、手工麻薯等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姜母鸭却是我们刚到泉州时就急不可待想要品尝的美食,泉州位于闽南地区,素以优质的海鲜资源闻名。而姜母鸭则融合了海鲜和草药的精华,将鸭肉与姜母相结合,使得菜肴的味道更加独特而鲜美。在泉州这座古老的海滨城市中,姜母鸭的烹饪技艺代代传承,逐渐形成了一道道经典的美食,烹饪场面颇为壮观,近一百份陶瓷锅一字排,整条街都飘散着姜母鸭的焦香,在烹饪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自制的高汤进行炖煮,以保留鸭肉的原汁原味。同时,也需要用地道的泉州老抽等调味料使得菜肴更加鲜美可口,离开泉州后,我念念不忘那家我们等了好一会才吃到的美味姜母鸭,后悔应该再去过一次瘾,我把遗憾藏在心里,也许我会再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晨7点,街口卖生蚝的阿婆己经出摊,阿婆每天在都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同样的生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连剔生蚝的表情都和昨天一模一样,我试着想用普通话和她交流,有点难,她念念叨叨的我基本都听不懂,我想生活里总有着一些简单的执着和单纯的快乐,让朴素的日子有着朴素的盼头,比如阿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岩松说,真有哪一座城市,是你一生至少去一次的一座城,那一定是泉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天都呆不够的泉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泉州的神邸和市井炊烟里浸泡,</p><p class="ql-block">我们把记忆留在这一刻还熟悉的街道里。</p><p class="ql-block">我们总要离开,</p><p class="ql-block">我们也不一定会再来,</p><p class="ql-block">但我们也想记住这一刻的熟悉</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和会和所有的遇见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出砖入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