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军明教授带你解密武侠中神秘的经脉和穴位(八)

艾妍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腧穴的含义和分类</p><p class="ql-block"> 武侠中的各种“点穴手”,对于武侠迷来说应该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武林高手”们在对决的过程中,或优雅地轻轻一拍、或快速地随手一点,便把对手的穴位给封住了,而穴位一旦被封,在两个时辰内身体无法动弹,从而失去了反抗能力,就这样轻松地将对手制服。</p><p class="ql-block"> 如金庸的《雪山飞狐》中就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宝树笑吟吟的走上两步,大袖微扬,已在苗若兰颈口‘天突’与背心‘神道’两穴上各点了一指。苗若兰全身酸软,瘫在椅上……”</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的“天突”和“神道”,就是中医学中的穴位,它们被作家们杜撰出来的故事情节渲染得神秘莫测,但如果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穴位,也就不觉得神秘了。那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穴位到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穴位,在中医学里又称为腧穴,腧与“输’通,即输注、转输;穴即孔隙。腧穴,就是指人体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它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腧穴的“输通”功能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治病的刺激点。因此,通过针刺、推拿、点按、艾灸等方法刺激,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虽然腧穴遍布人体全身,但为了方便大家熟悉并认识腧穴,古代医家把穴位大体分为三类:即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如手太阴肺经上的少商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凡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部位及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称为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治疗哮喘、咳嗽的定喘穴,治疗小儿疳积的四缝穴等。</p><p class="ql-block"> 第三、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不定穴、天应穴,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用以治疗病证。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多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p><p class="ql-block">阿是穴是医生在临床中根据按压病人局部出现的酸、麻、胀、痛、重等感觉,以及皮肤的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的。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腧穴虽然被分类,但它们不是孤立的、散乱的,而是与经脉,脏腑密切联系,分布于全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从而指导着临床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