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到下园到岐田

士大夫

<p class="ql-block">秋日上午,阳光正好。一直在从事全区西部扶贫开发工作、整整服务西部乡镇近40年之久的牟国满主任又邀请我们几个人去爬茅畲岭古道。上次国满只叫我们爬了半岭,从茅畲乡上庄村上,到达在建的百嘉关,然后是原路返还,回转到茅畲,当时我还写了一篇《茅畲岭百嘉关》,把茅畲岭古道的历史脉络和加强文旅建设的意见整理了一下,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这次是要爬全岭,从茅畲上庄村上山,到沙埠下园村下山。国满叫来了毛竹产业应用的有关专家、航拍老师、大连舰院航海系的金教授,以及乡村干部等十几人,再一次深度地考察和调研,指导茅畲岭古道和百嘉关的建设。他提出在茅畲这边开展“以竹代木”“以竹代塑”,推广应用笋竹产品的建议,在沙埠这边建设农业精品基地的想法,非常适合实际。他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上庄村上山,沿古道穿过一大片竹林,一会儿就到了半山的永庆庙,再从永庆庙上到在建的百嘉关。百嘉关的建设进度加快了,关卡城墙上的凹墙已经砌好,看起来比上次更有形了。</p> <p class="ql-block">从山岗头的百嘉关往沙埠下园村方向下山,要穿过一大片密林,这一段山路的两侧古木茂盛,整天晒不到太阳,而且古道与茅畲那边相比,显得陡峭和狭窄,还长满了青苔,显然是爬山过路的人少了。</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下山的路更加奇险了,下到半山腰,见到一个破庙,原来是半岭关公庙,这就是与茅畲那边永庆庙相对应的半岭庙,两者一比,着实是相形见绌,只见庙宇倒塌,前二步大梁断落,瓦片洒落一地,好象多年没有修理,也多年没有香火了,庙内红脸的关公大老爷也被风吹日晒雨淋,这也太过意不去了吧。为何关公爷在这里遭受如此冷落,难道他没有保佑你们?下园村干部说,这里山高路陡,村里的老年人爬不上来,我们在岭脚新建了一个关公庙,方便他们祭拜。这个理由我们不敢恭维。有知情人士告诉我,就在下园半岭关公庙后面,有一块地势非常平坦的山地茶园,面积有十几亩,这是在计划经济集体化年代造的,现在也失管了。如果这一块招聘一个能人,或者由某个老板打理,修复庙宇,经营茶园,说不定就是一个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从关公庙下来,山势有点平缓,但古道边上坑多潭深,还有几处小瀑布,也是一个游玩赏景的好地方。再转几个弯下来,我们就到了新建的茅沙公路隧道洞口了。这里有一个沙茅古道的指示牌,因为公路建设,把原来一直通到村里的古道截止到此地了。当然我们还要穿过公路,一直沿古道往下走。</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沙茅公路隧道洞口往外大约一百多米的地方,找到了古道的下行路线,没走几步,就见到三间人字顶的平房,看来村干部说的建在岭脚的关公庙就在这里了,这个平房看不出是庙宇,但里面中间坐着的是红脸关公,庙里没有碑记,只有二张石刻的乐助人员名单,庙前一个香炉供人烧香烧蜡烛用,着实有点简陋了。离庙不远的下方有一个木结构的老式路廊,里面也坐着一尊神像,叫“泗洲大圣”,这是掌管爱情和出行平安的,路廊前面竖着一张石碑,记着乐助的人员名单,千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穿过路廊便是一块地势较高的开阔之地,古道就在这块地的中间继续延伸,一直到村里。这一段平坦的古道是用石头铺筑起来的,表面的石块被岁月打磨得比较光亮,周边长着杂草,走在路上,有一种从远古而来的味道,古道两边是成片的枇杷林,国满介绍,几年前搞枇杷园建设的时候有人提出要在古道上浇筑水泥路面,便于农户耕作和运输,差一点这一段古道就被毁了。</p> <p class="ql-block">据《黄岩县地名志》介绍,古时有一大户移居百尖山下,在一片平坦开阔地上垦荒种地,栽果修园,后来渐成村落,故称下园。看来,这块地适合于种植旱地作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下园村的妇女,战天斗地,修筑了下园“三八水库”,蓄水量为一万立方米,成了黄岩县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典型,当时全县许多公社的生产大队干部都来参观过。“三八水库”解决了园地的灌溉问题,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基础。村里的书记介绍,这片枇杷园共有面积一百五十多亩,现有白沙、大红袍等优质栽培品种,大多数树龄在十到十五年之间,如果枇杷园能通过品种更新,结构调整,打响品牌,农业产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的。 </p><p class="ql-block">在下园村的中心,有一棵大樟树,大樟树边上有一座古代的拱形石头桥,后面又是一座寺庙,定睛一看:永庆庙。我当即问了坐在庙前的几个老农,为什么和茅畲那边的半岭庙同一个名字,他们说,我们这个庙是那边的一个分支,老爷寿日是同一天的,翻过岗头那边的山地也是我们下园的。我到庙里查看了碑记,庙里塑像主神是沙埠青瓷窑陈师傅的第八个儿子陈剑才的。陈师傅有八个儿子一个女儿,聚居在前村岭,瓷窑分布在附近的山坡上,有凤凰山、金家岙里、下余、竹家岭等地,共计建了八口,生意非常兴旺、质地优异,远销海外,天天客商云集,谁知奇迹突现,一次在八口窑旺火欲闷之时,天空出现九条烟柱,形似九条乌龙,气势磅礴,久久不散,远近传为奇谈。宋室皇朝认为这是出王之兆,怕被改朝换代,于是发兵扑灭,大兵到达沙埠之时,陈师傅儿子眼看要被捉拿杀头,三子剑富言,被捕杀头身首异处,不如自尽得以全尸,于是一齐投水而亡,八口瓷窑埋没地下,沙埠青瓷从此湮灭。</p> <p class="ql-block">沙埠镇有许多特色的农产品,沙埠芋头、沙埠菜头(白萝卜)、沙埠豆腐干、沙埠糕,闻名遐迩。沙埠的地形,就是两个大峡谷,镇的所在地,就是南岙溪和北岙溪两条溪流汇聚的冲积平原,沙性土壤。这条溪流的下游,就是永丰河,永丰河流经高桥的瓦瓷窑村、胜利村,再到大埭村、车下洋村、杏林村,到南城的蔡家洋村、民建村,西城的横河、汇江、羽山、雅林、下埭头等村,最后注入西江。下园村就在北岙溪的上游。从下园村缘溪而上,里面还有一个村,就是岐田村,这是北岙溪深处的一个源头村落。</p> <p class="ql-block">岐田村,西倚茅畲,南与月亮岗、百加尖等村为邻,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一百六十多年前,清咸丰年间,水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岐田的黄延喧、屠敖三、徐锦朋等人为抗官府赋税,树义旗,筑山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官府多次派兵围剿,均被岐田民军打败,这件事持续了十多年,甚至浙江省巡抚左宗棠调温州、台州等地大批官军共同围剿,都解决不了。</p><p class="ql-block">台州知府刘璈为岐田寨之事苦恼,又想不出好法子,他得知黄岩南门土屿乡绅张敷纪,有权谋,善决断,地方有事,大家都去找他,他往往几句话就能断曲直,大事小事处理得宜,人称“张武侯”。刘知府登门拜访张敷纪,讨教解决岐田寨事。张敷纪先分析了岐田寨的自然环境,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刘知府向他讨教平伏岐田之策,张敷纪沾茶水在桌上写下“水浒”两字。刘知府细一悟,手一拍:夸张敷纪确是武侯之才。</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正是在张敷纪的设计下招安了岐田寨。清同治七年十一月,岐田民军两百多人被编入了清军,本以为可以尽心为国效力,没想第二年四月十日,被降的岐田兵却遭受了暗算,名义上说去出海剿匪,一出海就被全部杀光,海水都染红了。同一天,留在临海、黄岩、岐田的降兵也全部被杀害,一个不留,岐田农民武装全部覆灭。“可怜六邑苍生血,染得鳌头一点红”,台州府里给张敷纪报功,上司授予张敷纪福建候补道,戴蓝顶花翎兼营务处衔,张敷纪名震台州六县。由于台州知府与黄岩知县经常到土屿向张敷纪请教谋略,“小小黄岩县,大大土屿府”的俗语便飞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现在,到岐田村里看,还留有岐田寨的残墙断垣,山岙对面的敬国庙的石碑上,记载着岐田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这一悲壮事迹。</p><p class="ql-block">在百嘉关和茅畲沙埠岭古道修复建设的同时,把下园、岐田等地的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也整理出来,给古道的文化建设赋上新的魅力,实为一件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