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子的美篇

敏子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好像鸡飞狗跳的日子都是与孩子息息相关。如何面对令我们焦虑万分的孩子呢!</p><p class="ql-block"> 答案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孩子不说话怎么与他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影响。不要用常规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想要理解你的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成长中的问题,一定是要基于孩子的心理。在了解、理解孩子心理的前提下去用相应的兴趣策略去影响孩子,利用心理学技巧去管理孩子。</p><p class="ql-block">如何利用心理学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1.了解孩子,让孩子去表达,让孩子有话说</p><p class="ql-block"> 怎么让孩子表达自己,说出自己心里话。我们大人可以想想看,我们自己愿意跟什么样的人沟通交流,一是跟我们相似的人交流,例如老乡,跟我们有共同语言的人交流,因为这样可能被理解,被认可。二是跟有共同的理念的人,可能就会理解我们多一些,对我们的现状和心理可能更包容。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无形中就会被影响,走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上面去。所以我们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先跟孩子站在一起,用先跟后带的方法与孩子对话,跟上孩子的理念,想法,感受,情绪等,然后再去带孩子。</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也赞同你的想法,我也认同你的观点,我也明白你的意思。例如孩子不愿意去学校,可以先说,我们先坐下来,喝杯咖啡,你能陪妈妈一起去外面走走吗?孩子情绪不稳定就多走走,先不要谈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可以跟孩子说,学习确实枯燥,作业也多,妈妈当年做学生的时候,也觉得很讨厌学习呢,我也很烦恼,也不喜欢老师成天骂学生的样子。这个时候情感跟上了,再寻找机会和孩子聊厌学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情绪激动,或者性格暴躁,千万不要着急和他说话。说得再对,说再多也没有用。一定要等孩子安静下来,再去处理。让孩子的理性大脑控制住情绪需要时间。这个时候对错没有任何意义。</p><p class="ql-block">2.利用心理学技术跟孩子谈话</p><p class="ql-block"> 批评孩子之前先去看见他,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先不要说事情,先看到孩子的好,这件事发生了,妈妈知道你心里很懊恼,不管别人怎么看你,在妈妈的心里,对你的爱丝毫未减, 妈妈依然看好你,现在我们先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说出来听听。这句话一出来,孩子内心就会放松很多,他就会很快积极面对。很多家长觉得跟孩子之间没有冲突,就是亲子关系好,其实是家长的错觉,没有走进孩子心里,你认为关系不错,在孩子心里可不这么想。孩子厌学了,你这个时候才柔和了,你对他好一点,关心一点,孩子就会怀疑你的动机,妈妈忽然对我变得温柔了,就是想让我早一点回到学校,她关心的不是我,是我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慢慢做,他能做到的部分,先给他一些鼓励。要多元化的鼓励,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不要让孩子觉得太夸张。我们要通过激活孩子的积极情绪,顺势拉近跟孩子的关系,去影响孩子,千万别带着情绪,带着功利心去教育孩子。家长要明白,不要用你的习惯和你的思维去爱孩子,教育孩子,而是用多元化的思维,孩子可以接受的有效方式去爱他,影响他帮助他。</p><p class="ql-block">3.家长要修炼不生气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当家长应该修炼一种能力,就是不生气,不能真生气。家长有没有觉察到,尤其是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大孩子可能让我们焦头烂额,很焦虑。但有了第二个孩子,家长自然就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因为你们已经知道老大之前就是这样的,老二现在这样是很正常,没什么可生气.所以当我们能预期到孩子的变化或行为,我们的情绪变化就没那么大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环境,家长应该有不同的管法,而不是一成不变。</p><p class="ql-block"> 自己家的孩子不可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所以别拿他家的标准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更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同自己家的孩子比较后自己生气,把气撒在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4.孩子玩手机游戏,家长怎么处理?</p><p class="ql-block">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不要把那么多时间用在玩手机游戏上,那你就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培养一种习惯,例如做了某件事之后奖励孩子可以跟家长一起阅读、诗朗诵等。而不是把看电视和玩游戏这些当作一件天大的好事奖励孩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是遗传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自己都不加班,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却让孩子放学后去学习,孩子心里就会有矛盾和纠结。家长为什么那么焦虑,因为我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在背单词,做习题,都在学习,不碰手机,这样自己的心里好像才踏实一些,这怎么可能?这是违背人性的。</p><p class="ql-block">孩子天天玩手机,大部分父母的做法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第一种做法平时不让玩,周末允许孩子玩,孩子不写完作业就不让玩。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都用这种方法。</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做法:孩子周末能玩多长时间,由平时表现来决定。平时表现得好了,周末可以适当多玩一点;平时表现不好,周末就不能玩。</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做法:如果周末还是想玩?跟孩子约定背英语单词或做题可以玩5分钟,打半小时羽毛球可以玩10分钟。用跑步、阅读、背英语单词等事情来鼓励孩子。</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方法,没有孩子会喜欢,但孩子成长家长必须要做,这些教育方法包含奖励、鼓励措施。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相对比较有效。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就失去了效果。所以对于高年级孩子,家长要懂得人性的一个特点,就是趋利避害,孩子玩手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啊,想要他们放下手机,你就需要找到可以令孩子另外一件快乐的事情去替代。所以我们需要先处理孩子情绪,孩子和家长一起玩,玩的开心了,亲子关系好了,再去教育和引导,把孩子引往自己希望的方向上去。</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不让他干什么。似乎开心和学习不能同时存在。一个不快乐的孩子,怎么与他沟通,交流,建立关系呢。所以一定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理解,关注,然后再引导就比较有基础了。很多父母把这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当成洪水猛兽一样去屏蔽它。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怎么从孩子玩游戏引导到让孩子在手机上学东西,才是应该思考的。</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儿童虽然心理发育不如成年人那般成熟,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具有独立的心理意识,也有独立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必须关注其心理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