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意正浓,教研风正吹——华堡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姜凤丽

<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金风送爽时节,华堡镇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2023年11月2日继续进行校本教研听评课活动,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p><p class="ql-block"> </p> 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日期:2023.11.2</p><p class="ql-block">中午第二节,三二班楚秀勤老师《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p><p class="ql-block">中午第三节,二一班陈艳华老师《乘加,乘减》</p><p class="ql-block">中午第四节,评课。</p> 课堂观摩 1 <p class="ql-block">  楚老师讲《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本课的口算乘法是建立在乘法口诀和三位数加减法基础上的,是整体乘法体系的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呢? 学生以学习活动为基础,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口算乘法,抽象出口算乘法的算法本质,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p> <p class="ql-block">  楚老师借助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寻找20×3、200×3、2×3的共性,借助圆片和计数器发现他们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计算过程是一样的,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沟通整十数、整百数与表内乘法之间的联系,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p> <p class="ql-block">  楚老师注重知识结构,纵向对比沟通。小组讨论积极,学生学习兴趣浓。楚老师既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又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与生长。如:2×3=6,20×3=60,200×3=600,23×3=69,最后到2.3×3,一步步推进,结构清晰,层次分明。</p> 2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执教《乘加乘减》,课前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考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情况。课堂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并归纳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进一步发展了数感,增强了运算能力。</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在课堂上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讲解,​讲解计算方法,讲解为什么这么算,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加明晰算理,说清算法。在课堂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了解问题解决的多样化以及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表现的特别好,表达能力特别棒。</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讲练结合,整节课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巩固练习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牢记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善思者得章法,善悟者得学问。”听课教师认真学习,全心投入,凝神倾听,用纸笔记录了授课老师的精彩课堂,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开悟,用一行行灵动的文字记录着自己智慧的思考和收获。 </p> 点评指导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听课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进行了评课。两位老师能把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环节放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课堂上再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沟通认知,借助展示交流,深化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认识,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p> 感悟时刻 <p class="ql-block">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好的团队在一起是乘法,不仅能展示彼此,还能互相激发。感谢学校提供我们很多的平台和成长机会,“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教与研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p>

学生

乘法

老师

课堂

乘加

运算

教研

评课

乘减

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