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泰安对于我很重要,曾两度在这里上学,第一次上的山东省林业学校,把我从农民变成国家公职人员;第二次上的山东省农学院干部专修科,为事业发展准备了知识和学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上山东农学院干部专修科的情况曾写美篇记述过,有兴趣可点击以下链接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x0ylep"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四十多年前我上干部专修科的那些事</a></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所以,这两次上学对人生影响很大,特别是第一次彻底改变了命运。每次到这里都会思绪万千,旧地重游,很有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老年人怀旧,常情不自禁想起那些美好时光,想起那个时代的人和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3年2月,我当了5年兵退伍后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虽然仅仅半年多,但倍尝艰难困苦,农业所有的脏累活我几乎都干过,并且生活清苦,那个年代农村都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胶东地区在山东算比较富裕,能吃饱饭,但油肉等副食品很少,可以说是吃得很差,与在部队经历和生活反差太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兵期间,在北京搞过“三支两军”近一年,还在地方的一个商业单位协助过有关工作近一年,这在当时让人有一种优越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参加过对部队干部政审和有关案件的调查,跑了一些地方,这也算是初见世面了。如果我没当过兵,一直待在农村,也就认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有了当兵的那些经历,我不甘心于农村这种生活,总想寻找机会走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机会竟然就来了,大约在当年的7月,遇到了那个年代唯一的一次考学,不被看好的我毅然报名,在昏暗煤油灯下通宵达旦恶补文化,临阵磨枪的我竟意外出去上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这次机会真是钟情于我,如果没有考试仅靠推荐,机会将与我无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偌大一个村,适合报考青年几十人,报名仅我一人,大家都怕考试,而给的名额是3人,村里动员一名高中生去参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如果有4个人报名,也不会让我去参加考试。原因不算复杂,在我当兵期间,村支部书记想把他的女儿嫁给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这是不可思议的,一是她比我大几岁;二是她已在医学院上学,毕业后即是吃皇粮的医生,我是一个战士,退役后就是农民,身份差别悬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我选择不同意,当然主要考虑自己的情况,也是为她好。我母亲看好这位姑娘,除说她不但长相好,而且贤惠能干,还举例说我们村某某女方比男方大很多岁,几十年过得挺好,反复劝我同意这门婚事。母亲见我态度坚决,劝说无效,生气地说再也不管我的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以后这位姑娘毕业当了医生,同一位军队干部结了婚。我也退役成了农民,应该说这个结果对她是非常好的。但这位书记不那么认为,对那件婚事他仍然耿耿于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因为我退役回村后,感到他对我不友好。本来村里对退役军人留有村干部的名额,那年我们村只有我一人退役,他却不安排。这也是我想走出去的重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人生至暗时刻,我捕捉到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好像这次机会就是专门为我准备的,因为考试而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也让随意而为的推荐受到了限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比如我村支书的女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先是安排当了村的“赤脚医生”,而后又被推荐上了医学院。如果当时只推荐不考试,普通人家的子弟包括我,是毫无希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0年前的那次考试的细节,仍然记忆犹新,自带干粮自带行李住在县城一中的大通铺学生宿舍,考的政治、语文、数学和化学。考场、监考教师仍然记得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考试真好,体现了公平,也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走出去才有广阔天地,外面世界很精彩!这次考试留下太多的记忆,终生难忘,感谢考试!</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考试后,据内部传出来的消息,我到山东师范学院上学,但以后接到的是山东林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大学到中专,转变很大,让我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一度产生弃学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现在回头看,如果到山东师范学院上学,我走的路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包括工作和家庭。有失有得才是人生常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1973年9月,我第一次走进泰安,到山东省林业学校上学,屈指算来已整整50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东省林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五所中等林业学校之一。最初隶属于林业部,以后更名为山东省林业学校,期间曾称为山东省林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东省林业学校在泰安大中专院校中有点名气,是教学实验实习条件优越,有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树木标本园80多亩有木本和草本植物800多种、实验林场2万余亩、几十亩的苗圃,还有一个泰城最大的操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1970年山东省建设兵团成立时,兵团机关办公地址选择了在泰安的山东省林业学校。当时是“文革”时期,全国大中专院校都停止了招生。林校教职工都搬迁到了在泰安的山东省水利学校居住。当年,我们入校报到也是到的水利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东省林业学校设有林业、森林保护、经济林、桑蚕等4个专业,其中林业、森林保护为国家重点专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是“文革”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7年后第一次招生,只招了林业、果树专业两个班,我是林业班。第二年增加了桑蚕专业,招了林、果、蚕3个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年我22岁,岁数比较大了,当然这届学生年龄都不小了,最大者有二十五六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照片当年与学友合影,看上去年龄都不小了,坐在这个学校教室上课应该是十七八岁比较适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我喜欢这张照片,是同框5人独特的排列,形成长条,一目了然,每个人都洋溢着风华正茂的神彩,对未来憧憬着美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我合影的4人,毕业后发展都很好,现在安度晚年,吉祥安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林业班开设了政治、语文、化学、植物学、测量、气象、森林保护、树木学、树木栽培,以及果树、桑蚕等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强调开门办学,除在校上课外,还安排了比较多的外出实习,有时去我们学校林场、标本园和苗圃,更多的是去农村及林场,帮助植树造林、修剪果树、测量规划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林校第一个学期,我们学校发生了轰动泰城以至惊动省里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9月份入学,大概是12月初,在学校有关教师动员组织下,我们两个班的同学背着行李,在兵团机关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很顺利进入了山东建设兵团机关,也就是我们林校的校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想通过这种极端的形式要回林校的校舍,因为学校已经招生,通过正常渠道要林校校舍,上面置之不理。所以就采取这种形式,这在“文革”特殊年代并不奇怪。同学们在进入兵团机关后,分头占据了一些房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的大卡车拉来床、桌椅等物品,把这些物品搬进房间,我们就有了教室和宿舍。并且学校食堂也搬了过来,我们可以正常生活和上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兵团七八个知青,到我们住地一个房间寻衅滋事,与几个同学发生肢体冲突,互相动了手。我们班的一名同学被打破了鼻子,流出了血,送医院检查并无大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冲突使事情进一步升级,我们学校师生在泰城贴大字报和大字标语,说是兵团战士殴打学生,制造流血事件,把事情说得很严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可能兵团对知青加强了管理,以后没有再发生类似事情,我们就按部就班的在兵团机关里上课。学校还在院里安装了大喇叭,供我们每天都做广播体操用。总的看,兵团对此事持克制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事情影响比较大,是因为山东建设兵团是军级单位,级别高,并且隶属济南军区管辖,涉及到地方和军队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山东省林业学校隶属山东省农林厅。据说事情一发生,厅领导就来泰安给学校做工作,要求师生搬出兵团机关。学校领导咬定说是师生的自发行动,只能慢慢做工作,事情就拖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直到学校放寒假,我们都是在兵团机关上课。寒假结束我们返校时,学校通知我们到省水利学校报到。这说明学校领导顶不住上头压力了,正好学生放假,学校就把同学的行李从兵团机关搬了回来。这样我们就又在省水利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只要有个上课的教室,有张睡觉的床,在哪上课都无所谓。当年年底,山东建设兵团撤销,我们才又搬到了林校的校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学校教职工与同学,都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本来是林校的校舍,林校师生搬进去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待那个特殊年代的事。可以说这是我们在校期间发生的重要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的山东省林业学校的黑白照片,是在网络上非常费事搜到的,不是很清晰,看上去年代久远,因为周边没有很高的建筑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只有对林校熟悉的人才能看明白,是在学校中心向北对着学校大门拍照的,因为只能看到北面的一部分,南面的学生宿舍楼及学生食堂看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拉大照片,可以看到学校中轴线靠大门有个不大的圆形花坛,里面有棵很大的雪松,两边是教学楼。出学校大门是岱宗大街,再前面就是林校的操场。近近邻操场东面就是有名的岱宗坊。向北望去,看到群山连绵,一直延续到岱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学校的位置不错,北依泰山,南临岱庙,可以说是块风水宝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两年后我在这里获得了学历,虽然是中专学历,但那个年代含金量很高,我立马就从一名青年农民成为一名年轻的国家干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班还有几名同学,上学前已经有了工作,但为了改变工人身份而来上学。其中有两位男同学是翻砂工,一位女同学是理发师。可能都是感到工作不理想,通过上学改变工作处境。这位女同学还带着全套理发工具,课余时间经常给同学们理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国家规定工龄5年可以带工资上学,他们3人工龄都不滿5年,也就不能带工资上学。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选择了上学,可见中专学历还是有吸引力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当时上学国家都补贴生活费,中专可能是每月十四五元,大学高一二元。那个年代这个生活费是比较高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林校毕业后,我有了糊口立身的职业,是当兵退伍回农村后谋得的新生,是那个年代千真万确的人生转折。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事,但对我来说,的确来自不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参军到有了一份工作,整整7年的时间,虽然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但与所得微不足道。在这7年我从不更事懵懂少年成了男儿青年。4张老照片见证了不同时间的精神面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排列照片时,无意中发现其神情和眼神的不同,可能是折射出彼时的心态。眼睛真是心灵的窗口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1张照片,是1968年3月参军后的第一次照相,还不满17周岁,懵懂少年,稚气未脱,笑得阳光灿烂,充满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2张照片22岁,1973年3月拍照,是参军5年后退伍前最后一次穿军装的照片,与第1张照片相比,明显看出岁月的磨砺,面容清癯平淡,眼神清透迷茫滿含新的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3张照片,是1973年8月为入山东林校上学所需而照。淡定的目光和微张的嘴,含蓄的微笑掩盖不住滿足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这张照片与第二张照片相隔不到半年,但神态差别较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4张照片24岁,1975年7月省林校毕业时拍照,与7年前第1张照片相比,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神态,都差别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毕业分配时,自己想得很简单,就是回原籍公社,当个林业技术员,感觉这个工作很好了,没有其它想法。所以填写分配自愿时就只写了个“回原籍”,连服从分配都没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久学校姓徐的党委副书记找我谈话。大概意思是学校原政治处负责人,我们称他为黄主任,半年前调到济南的山东省林业科研所当负责人,他专门给学校打来电话,想从今年的毕业生中要几个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想把我分配到济南的山东省林业科研所,征求我的意见。我想这可能是与我是班的党支部书记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见我在考虑,最后又加了一句话说,你去干一段时间看看,如不行可以回原籍,从省级机关去基层非常容易,从基层向上调非常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最后一句话说得非常实在,非常有道理,也非常关键。我很痛快接受了学校的分配。如果我在分配志愿填写上“服从分配”,可能就直接分配到省林业科研所了,也就没有徐书记找我谈话的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调到省林业科研所的黄主任,在校期间与我们接触比较多,特别是班干部或参加会议或汇报有关事情,与他比较熟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班第一学期外出实习是个冬天,他曾随同,与同学们一样腄麦杆草地铺。有一次我们班党支部开民主生活会,他同政治处一位干事及班主任参加了。最后他还讲了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调济南之前,在学校的路上我们相遇,他主动告诉我他将调往山东省林业科研所,并说只要都搞林业,就有机会见面。想不到半年后我们就见面了,并且他成了我参加工作单位的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接触中,黄主任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讲话很有鼓动性。在待人方面热情豪爽,诚实好客,在每个单位都能团结一批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班分到山东省林业研究所的共3人,其中一位男同学是班团支部书记,还有一位是女同学,我们一起从泰安乘火车来到济南,在火车站与黄主任通了电话,他反复问是否直接分到林业科研所,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派车把我们3人和行李一起拉到了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主任以后告诉我,山东省林业学校归属省农林厅管,分配到省直单位的学生应该先到厅人事处报到,再分配到具体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农林厅对学校直接把我们分配到省林业科研所很不满,因为厅里有个林业调查队,也需要人,并且要骨干,所谓骨干就是党员或学生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主任还说,我与那位团支部书记都是党员,两人中一人肯定要留厅林业调查队,说我的可能性比较大。现在我们已经报到,并且当时省林业科研所是山东省农科院的下属单位,省农科院与省农林厅级别相同,所以事情也只有这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东省林业学校林班同学,毕业时在学校南毗邻的岱庙内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林科所很快把我们3人分配到了具体部门,那位女同学分在资料室,团支部书记分在造林研究室,我分在政工组,对工作我们都很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感到我的这个工作很适合自己的特长,非常喜欢和珍惜,从此,我在体制内脚踏实地干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想想人生的轨迹关键时常不安常规走,本来的大学成了中专,毕业分配志愿被改变;当兵的初心是能在部队干下去,或退役能分配一个工作,都未能实现,却走了另一条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冥冥之中有种力量推动你向愿望相反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反而有利,这就是好运,自从上了林业学校后,那几年好运连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非常感恩母校山东省林业学校,每次去泰安都要去林校看看,六七年前到泰安时,看到林校被高大的塑料板围了起来,正在进行折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年前我再去泰安,我的母校山东省林业学校校址上面,已建成了气势恢宏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岱北文化广场。</b><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东省林业学校的校舍己荡然无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早在20多年前的1999年,山东省林业学校就并与山东省农业大学,林校已成为历史,现在连校舍都不复存在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下图在原山东省林业学校地址上建成的岱北文化广场,从广场中轴线向南看,就能看到大名鼎鼎岱庙的大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说当时山东省林业学校拆除时,曾经在林校工作的老人们建议,给林校留点遗迹,并具体提出可以保留校内的红砖水塔,但这建议没被接受,因为在广场上没见到过那座熟悉的红砖水塔。山东省林业学校校舍没有留下任何㾗迹。</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这片9公顷多的土地上新建的岱北文化广场,以封禅文化为主线,通过岱宗台、燎坛、东西坊等景观节点来承载封禅文化活动,使人们重温古代皇家礼仪的大气恢弘。林校校址上承载着新的建筑,担负着新的使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林校校舍一路之隔的林校操场,不但完整保留了下来,今年还得到改造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仍然称为林校操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十载悠悠岁月,风雨人生,甜酸苦辣。那些美好事情永远让人难忘,让人回味无穷。山东省林业学校为我带来好运,让我的人生增彩。我上林校,我幸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本文约5700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记住肯定和鼓励,其它美友圈给本文加“精”截图,有的题目有变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