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6年6月30日,这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的户粮关系正式迁出福州,迁往沙县南阳公社郑湖大队。于是未满18岁的我,作为知识青年的一员,汇入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滚滚洪流,开始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蹉跎岁月。</p> <p class="ql-block">忆往夕,峥嵘岁月稠!在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我们,可以选择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扎根农村,奉献青春!</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那个年代毕业的学生,都像五.四时期的热血青年,大家争先恐后的喊口号,表决心,报名到山区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甚至打出了扎根队的红旗!</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也热血沸腾,责无旁贷,写了决心书,报名上山下乡。我的决心如此坚定,如此的伟大,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大胆的决定,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后怕!于是打起背包,准备好行装,告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告别了同学好友,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奔向广阔天地的列车。</p> <p class="ql-block">列车西去,奔驰在八闽大地上,望着窗外掠过的山山水水,我无法陶醉,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坐火车,我不知道我将去的地方在哪里?今后的生活会是啥样?漫漫长路,伴随着车轮与铁轨周而复始的撞击声,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感到了心虚,脑子里空落落地,仿佛失去了许多珍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车到沙县,办完手续,还没有看清楚城关是个什么样子,拎上简单的行李,又坐上了通往南阳公社的班车。 因为我此行的目的地是南阳公社的郑湖大队,我迫切想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也许将在那儿扎下根来。</p><p class="ql-block">山路崎岖,一路盘旋,到了南阳公社,办理好转户粮关系的手续,又搭上一辆林业车队开往郑湖的拉木头车,于是继续在山路上颠簸,当车子艰难地爬上木棵岭时,望着岭上浓浓的雾气,那连绵不断的山路,我不断的问自己:这就是我今后生活的地方?它能带给我幸福吗?后来我听老知青说,当年他们来时,在木棵岭上许多女知青都嚎啕大哭。是啊,十七八岁的豆蔻年龄,现在看来还是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山,从来没有离开父母这么远,感到恐惧,感到无助是人之常情!</p><p class="ql-block">当夜幕即将降临了时候,我到了郑湖村,又饥又渴,昏头昏脑地下车一看,我的心又凉了半截。天是灰黑的,地是灰黑的,人也是灰黑的。路上行走的老乡挑着沉重的木头,穿着破烂的土布衣,个个脸上布满了苦难的沧桑。难道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和我们以前在照片上电影上看到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大队的胡书记已经接到公社的电话来迎接我了,这是一个面相和气的人,态度也很热情,我不安的心稍稍平静起来。拐过一条黑暗的小巷,来到一座破旧的二层土楼前,这就是我们的大队部。晚饭在哪儿吃,吃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书记把我领到二楼一间黑暗的房间就回去了。</p><p class="ql-block">这间房间可能是大队干部值班时的休息室,没有灯,好像很久没人住过,房间里弥漫着霉味。床上铺着稻草,上面的席子看上去脏西西的,经过一天的车旅劳顿,也顾不上这些我倒头就睡,结果半夜被虫子咬醒,再也睡不着了。夜深人静,我开始害怕,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眼泪不禁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青春如歌,岁月无痕,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艰难,难以想象,不可思议。在沙县郑湖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凤凰陧磐,我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在我的履历表上留下了这样的记录:1976年6月至1978年2月沙县南阳公社郑湖大队第四小队插队。我的身份也从学生变成了知青,成了各符其实的农民。</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小山村,照片中白色小楼就是知青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知青点门口留个影,这是插友周庆平和李晓键。</p> <p class="ql-block">村口小桥边,后面就是小水坝,当年发展农村小水电,村里照明碾米都靠它。</p> <p class="ql-block">洗衣做饭,烧水砍柴,这些生活小事都靠自己解决,我还养了十几只鸡,春节带了鸡鸭茶油糯米切菜板回家过年。</p> <p class="ql-block">劳动生活之余,抽空阅读了许多外国名著,如《十日谈》等,充实了自己的文化修养!</p> <p class="ql-block">山区野猪很多,大队组织民兵打野猪,这是知青张大鹏,李晓键,周庆平。</p> <p class="ql-block">乡邮员小齐插友周庆平,我们在城关照相馆留下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两年的知青生活是艰苦的,但艰苦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曾记否?春去秋来,酷暑严冬,我们战春耕,迎双抢。曾记否?我们披星戴月,挥汗流血,战天斗地,其乐无穷!曾记否?我们洗衣缝被,做饭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苦也罢,累也罢,苦中作乐,我们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着自己,让自己更快地成长…</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们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上大学了,我们即将离开这个给我们留下痛苦,也留下快乐的地方,奇怪的是这个曾经让我们日思夜想都要离开的地方却给我们留下了一辈子魂牵梦萦般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光阴如箭,岁月如梭,一转眼五十年过去,我们都已事业有成过上了退休生活,我们的子女业已长大成人。他们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生活一帆风顺,他们可知道父母当年的艰苦吗?</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经历了人生大半辈子,看破了世俗凡尘,尝够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如今最让我们思念,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那个把我们最美最好的青春留下的地方!2007年,阔别30多年后,在老同学卢子鹏胡安祥的陪伴下,我终于又重回沙县南阳的郑湖村,了却了多年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木棵岭上依然是雾气蒙蒙。</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长安大街,过去是最热闹的地方,车站,邮局,电影院,小学校都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的插友李尔鹏,知青党员,曾经担任县里的林业局长。</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小水坝,碾米发电都靠它!</p> <p class="ql-block">穿过村中的小河,当年清澈见底,我们常在这里游泳洗澡。</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四小队的水稻田。</p> <p class="ql-block">大队里有个电影院是很奢侈的,记的在这里看过电影《龙江颂》。</p> <p class="ql-block">当年农民的家还没有什么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座破烂不堪的房子就是我们当年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我和它打了一年多的交道。</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桥对面的房子原来是供销社,供销社旁边是第四小队的队部,也是我晒谷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学卢子鹏胡安祥在郑湖卫生院旧址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小队里的农民兄弟,他们还记得我,郑湖板鸭很出名,现在他们也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