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情境要有依据、假设需多推敲</h1> 近日做了些题目有关的工作,想起了曾经交流过的话题“中学物理教师命题杂”,结合几道题目再再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div>下题利用经典模型,经考不衰,考查学生对力与运动、功和能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推理能力等,“好”到很少有人产生疑问。</div> <p class="ql-block">实线是电场线,电场力是动力,速度增加,轨迹曲率半径变大;实线是等势面,电场力是阻力,速度减小,轨迹曲率半径变小,轨迹已经给出,曲率变化已经确定,就没有选项的“如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理是基于现在预测未来的科学,只要确定了初始条件事物的发展就确定了,命题时不能凭感觉作图、假设、取值,可以根据已有是事实,逆向思考,隐藏某些条件设问,这样可以避免题设情境与实际不符。</p> 下题也是道检测学习成果,巩固实验基本知识,提升解题技巧的优秀题目。 美中不足,再次找来多用电表看看,没有找到5V电压挡,也没有见过2A量程电流表(学生电表量程3A)。 家里金属管方洞的,电阻12Ω,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家用“金属”12Ω会很长很长吧。<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我用多用量表测量两个不同的二极管,没有发现例3中描述的换挡出现的现象,天亮再找不同二极管,试试看。欧姆表不同档位内阻不同,提供的测量电压不同会像“钱华”解释的那么简单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命题如果能基于事实或可靠的研究成果,而不是空想出来的应该有更大的价值,把事实或真实实验简化为试题,命制的试题更能经得起推敲,这样也许还会产生命制试题的更好灵感,也给做题者以动手学物理、动脑观察事物的正向引导。</p> <p class="ql-block">下题说的乒乓球好像一定不会下落一样,实际是操作稍不当乒乓球就下落,B也正确,这可能是命题者没有想到的,估计命题者没做过这个实验。应该确定不下落,再分析不下落原因。</p> 下题没有告知焦距约10cm,根据作图也可以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和焦距大小,甚至可以根据图确定物距、相距,由凸透镜成像公式算出焦距就是10cm。不需要告知的告知了(告知减小学生思维量,提升准确率,也可以),还多了“约”字(“约”字就不应该加了)。 <p class="ql-block">命题要从不同角度审视一下,最好能高站位审查一下。由此题想到了上学期李老师提出的连接体问题命题常见的错误。</p> <div><br></div>202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