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疆(二)……秋色克孜尔石窟2023.10.09

石春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踏上南疆这片广袤热土的第二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早九点出发,走独库公路一个多小时,参观克孜尔千佛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选址精妙……背依明屋塔格山,南临木扎特河,渭干河在山脚下蜿蜒流过,东距库车县城约69公里。拜城和库车都属今天的阿克苏地区,即古代龟兹国的疆域范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克孜尔石窟对研究西域古国龟兹的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龟兹,古老而沧桑的地方,做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的一个交汇点,它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明,在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龟兹文化的同时,也成就了克孜尔石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来到园区,下车伊始甫未走近,远远便先谒见了一座黝黑的僧人坐姿雕像。不同于常见的佛家雕像合十趺坐、面向众生的惯常造型,这位佛却是屈一膝伸一腿甚是恣意,甚至是把侧脸给了山上的千佛洞窟群和山下来朝的众香客,独独自己面朝着西方,看上去倒颇有些让人费解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至近前细看碑记,原来这位叫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高僧。他出生在龟兹,他舅舅是龟兹王。他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和传播者,据今统计,他翻译的佛经有35部,294卷,其中《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经》是现在的佛教信徒经常会去读和抄写的经典经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鸠摩罗什出生于古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生年公元344……卒年公元413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位古西域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语经典,1600多年来没人去增减或改变一个字。在汉传佛教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被称为五大译师,鸠摩罗什堪称中国佛经翻译第一人,汉传佛教因他的出现而面貌一新。虽然鸠摩罗什翻译的是佛经典籍,但他的影响却超出了佛教的范围。譬如“烦恼”、“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在当今已经成了我们描述内心活动的通常用词,仍在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像“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苦海”等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一些经典佛教名词,都出自他的笔下。</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克孜尔石窟群……克孜尔石窟群修凿的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比敦煌莫高窟的修凿时间至少还要早100多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跨越了千年,地震、风沙、自然灾害侵蚀了洞窟的绘画和洞窟的岩体。时间到了公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国弱遭强食,西方列强探险队又从这里掠走了大量的壁画,许多真迹散落在八个国家二十多个展览馆里,从而使今日的洞窟看上去大多疮痍满目,空空如也,只留下了满壁刀砍斧凿、令人痛心疾首的遗痕,但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迪:古老的文化,有很多我们现在看不到,但不等于这些文化没存在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真心希望有一天这些艺术瑰宝能重返祖国怀抱,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得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克孜尔千佛洞现有石窟350个,现存壁画约10000平方米。出于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洞窟内甚至洞窟门外都不允许拍照,我们严格遵守规则,也只参观了对游客开放的六个洞窟,以至于我们此行的相机里只留下了克孜尔石窟的外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出洞窟,回首展眸,冥冥中,土黄色的洞窟群前晨钟暮鼓的响动仿佛还在这个河谷里回荡,时光好像又回到了一千多年前、众多信徒奉香诵佛、祈求佛佑的莫大盛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我们外行人眼光看上去克孜尔石窟的地质条件与莫高窟的地质性质有些相同,且色泽较之莫高窟更为单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观瞻千佛洞下山,一路环顾这满山偏白的土黄色,与周边的白杨及开始泛黄的芦草,以及已经变为橙红色的不知名的野草,竟能毫不违和的彼此相映成为一幅深秋的画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概现在的我们是来在了克孜尔最美的季节了!也希望流失在外一千多年的国宝能早日回家,相必那将是克孜尔更美更美的明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