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贵老照片 过目难忘的瞬间(135)

福全

<p class="ql-block">1937年主席和部分秋收起义将领的合影,此时他们已经身在延安,太不容易了。作为主席所领导的武装起义他身边的将士都是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一晃十年过去了,一块合影的人都经历了太多艰难险阻,更是革命的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4年毛主席会见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方志的罕见照片。他对邓方志说:“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 ……他们牺牲得很光荣,我们都是烈士。”</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中旬,上甘岭战役打响。 19日夜,黄继光部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敌人的堡垒太坚固了,堡垒里的机枪时刻威胁着战友的生命。 最终,黄继光用胸口挡住了敌人。 使用机枪,部队成功攻占597.9高地,黄继光也阵亡。</p><p class="ql-block">这是英雄父亲对英雄母亲的致敬! 永远铭记英雄风采,向超级英雄黄继光致敬!</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的照片流传甚少。 这是刘伯承与周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罕见的合影。 照片中的两人穿着帅气的中山装。</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元帅一生淡泊名利。 他以“意志坚强、战斗勇敢”而闻名。 他被称为“当代关云长”,在军中享有“军神”的美誉。 指挥作战行动的特点是服从性好,性格温和,指挥准确,非常善于把握战机机会。 他是中共少数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高级指挥员之一。</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辞去军政职务,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曾任首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他努力选拔师资,认真研究确定学校政策,逐门审阅教材。</p><p class="ql-block">我军在和平环境下形成的教育政策、高级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等都体现了刘伯承元帅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主持军事学院工作七年多,为军事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才。</p> <p class="ql-block">1953年10月25日,北京中南海,毛主席会见从湖南来北京的乡亲毛月秋、文东仙,了解韶山家乡的情况,照片右一为毛主席的表兄王季范。</p><p class="ql-block">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毛主席挺拔的身高在一众家乡人中还是很突出的,也更能衬托他的伟岸。</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珍贵的伟人老照片,可能很多人小时候都在家里看过。</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共进晚餐的历史照片。 第一次是1946年,朱德60岁生日。 大家齐聚一堂,为朱总司令庆祝生日。 可见当时的条件是多么艰苦。 只有三盘小菜、肉和辣酱。 他们谁都没有看到,当时的自己虽然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却很丰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p><p class="ql-block">第二张是周总理视察应城人民公社时的照片。 县委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周总理拒绝了。 只允许四菜一汤。 最后在再三要求下,加了荤菜。 周总理和大家一起吃面条,给委员们上荤菜,给自己放豆芽和蔬菜。 他对成员们说:“你们很努力,多吃点肉。”</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老朋友斯诺的珍贵合影</p><p class="ql-block">1960年10月22日下午,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会见斯诺,并共进晚餐,龚澎、路易•艾黎、马海德参加会见。</p><p class="ql-block">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记者,他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著作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1961年10月20日,中南海,毛主席接见劳动英雄杨步浩。</p><p class="ql-block">杨步浩是陕西横山人,逃荒至延安落户,1943年至1947年连续5年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代交公粮,于1945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p><p class="ql-block">杨步浩是延安时期以“劳动最光荣”的最朴实、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致敬老英雄。</p> <p class="ql-block">陈云出生于1905年,他比毛泽东小十二岁。</p><p class="ql-block">陈云后来评价毛泽东说:</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毛泽东同志写的重要著作,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毛泽东同志有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一代人;老一代人拥护毛泽东同志是真心诚意的。”</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旧照,三位领导同穿军装。这是毛主席在听汇报时的一个镜头,这照片还是第一次见,左边的周总理穿着六五式军装,尤其是周总理这样的发型,还是首次相见,右边哪位汇报工作的是谁?看面相应该是陶铸同志?不过看面相也像粟裕同志?到底是谁?</p> <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13日,毛主席在天津大学视察,这是毛主席在天津大学工厂与学生交流的画面,毛主席亲切的询问他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制图会不会?能不能独立操作?毛主席一边听,一边不时的点头,表示非常满意。并说道你们不光动动嘴,更要动动手。</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在井冈山黄洋界的一张珍贵合影,他身后的碑文就是毛主席的著名词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此时,陪同他的主要人员是张平化,此人曾任湖南省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伟人在劳动,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等领导人1958年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的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我一生只佩服毛主席”:他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p><p class="ql-block">上将许世友出生于“将军县”河南省新县的许洼,8岁入少林寺习武,16岁还俗,20岁参加革命,27岁担任红军师长,49岁被授予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许世友一生嗜酒如命,却从不误事,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许世友:“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p><p class="ql-block">致敬传奇一生的上将许世友,缅怀他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罕见的周总理老照片。 照片中,周总理轻松自在地以颇为艰难的姿势坐在栏杆上,笑容爽朗、洒脱。</p><p class="ql-block">这一刻,首相露出了真情实感,无拘无束,发自内心地开心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四十年代,周总理夫妇在苏联与烈士遗孤的一张合影,夫妻俩把这些遗孤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这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看望烈士遗孤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40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和邓颖超都还很年轻,周总理的右手放在一个男孩的肩膀,男孩伸出手握住,邓颖超则是揽着一个男孩的肩膀。</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而是养育了十多个烈士子女。</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周总理与群众面对面交谈,整间屋子里挤满了劳动人民!</p><p class="ql-block">这是周恩来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一起交谈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新中国建设初期,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和群众们坐在一起,很多人都想要和周总理见上一面,场景一度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真应了那句话:“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旧照,这样亲切自然面带微笑的画面,让人感到很温馨很亲切。这是1958年5月,周总理在北戴河度假,这是游泳后休息的画面,这个镜头被摄影师拍下,留给了我们一张无比珍贵的照片,大家知道旁边的小女孩是谁吗?其实这位小女孩就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小女儿刘亭亭,此时的她才刚刚六岁,已经学会了游泳。</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7年3月24日,这一天,周总理在杭州市将军路上的杭州人民大会堂做精彩报告的画面,周总理就当时的内外形势向杭州广大干部群众做报告。这张照片是当时的摄影师徐永辉征求警卫同意后,在周总理不远处拍摄的一张单人全身照,据徐永辉说:总理非常喜欢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斯里兰卡访问时,走进乡村。</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总理与钢铁工人交流的画面,周总理了解钢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这是1959年周总理在河北石家庄钢铁厂视察的镜头,此时他正在与一位工人交流。</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旧照,这样的画面还是第一次见,毛主席曾在许昌有一张察看稻谷生长的画面,那个照片非常出名。同为伟人,周总理也有一张非常出名的照片,这张是周总理视察小麦生长的情况,该照片拍摄的地点是河北一个农村,拍摄时间是1959年6月。</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旧照,这是周总理倾听矿工的声音,矿工兄弟认真说,周总理仔细听。这是1958年9月1日,这一天,周总理前来开滦唐家庄煤矿视察工作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邓颖超夫妇与外国友人斯特朗的珍贵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2月在海南。</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与宋庆龄的珍贵合影。 两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宋庆龄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视其为最亲密的战友和亲密的朋友。 周恩来、邓颖超也非常尊敬宋庆龄,称她为“国宝”。</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宋庆龄极其悲痛地写下了《纪念周恩来总理》一文:“人民永远怀念周恩来,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共产主义政治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位 充满真正共产主义精神的人。他勇敢、勤奋、坚忍,一生热心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他打败了一切敌人,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一致,进步事业。伙计,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18日,周总理在机场欢迎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p><p class="ql-block">这是苏拉瓦底的第一次访华,周总理前往机场接机,并陪同苏拉瓦底到迎宾馆,足见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苏拉瓦底访华的重视。</p><p class="ql-block">苏拉瓦底的这次访华意义非凡,开启了中巴友谊之路。</p> <p class="ql-block">朱德和刘伯承</p> <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去兴修水利的工地上调研,同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合影留念的珍贵照片。</p><p class="ql-block">从设计到施工,从政治思想到民工生活,他无不仔细过问。架渡槽,打隧洞,战难工,征险段,常见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看华老的穿着,和工人也没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华国锋一辈子保持朴素低调,年老后安于一粥一饭,一箪食一瓢饮。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国锋于一九七零年八月在庐山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时,与秘书曹万贵的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的华老身着朴素,脚穿普通布鞋,面带微笑看着镜头。坐在旁边的秘书曹万贵,自一九六八年曹万贵调到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华国锋身边,到跟随华老进京直至他二零零八年八月逝世,一直担任华老秘书并长达四十年。</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九年六月,曹万贵病逝,生前他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蔡畅、邓颖超、宋庆龄三位伟大女性入场途中罕见合影。</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亚洲妇女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蔡畅致开幕辞,国际民主妇联秘书长顾九黎、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分别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的老照片,拍摄于1949年,建军25周年,朱德、邓小平、贺龙出席建军25周年体育大会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粟裕大将</p> <p class="ql-block">1949年,贺子珍与亲哥贺敏学等家人在上海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贺子珍与家人们的一张珍贵合影,昔日的“永新一枝花”,如今也已经头发泛白!</p><p class="ql-block">这是贺子珍和她的家人们合影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79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贺子珍的身材并不高大,在众人里显得有些瘦弱,穿着朴素,和家人们在一起拍照时,也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贺子珍是井冈山上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更是一朵绚烂的“井岗之花”,作战能力很是强悍。</p> <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的老照片,毛主席三个儿子同框。 照片拍摄于1931年,大同幼儿园全体师生在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合影留念。 照片第二排,左边是毛岸青,右边是毛岸英。 第二个是毛岸龙。</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回韶山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一:毛岸英与乡亲们在一起查看文件;</p><p class="ql-block">照片二:毛岸英在自家老宅子前走动。</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毛主席派长子毛岸英回老家韶山省亲,毛岸英回到家乡后走亲访友,拜访家中长辈亲属,十分亲和,深受家乡人民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看望外婆</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下旬,毛岸英怀着父亲的重托,来到已经分别整整二十年的故乡,探望了他日思夜想的外婆。</p><p class="ql-block">向振熙对毛岸英的到来感到无比欣喜。分别时,外孙还是一个8、9岁的孩子,而如今他已经成家立业,长成了一个英俊的青年。</p><p class="ql-block">毛岸英亲手将父亲带来的礼物交给外婆:“外婆,这是爸爸让我送来孝敬您老人家的,愿您身体健康。”向振熙接过礼物,内心激动不已:“岸英啊,别看你爸爸是个大人物,他依然怀有赤子之心!过去我常为他做美食,如今却不能再为他烹饪了。”</p> <p class="ql-block">向振熙一家</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情意在信中得以表达。</p><p class="ql-block">第一封信在送上小小的礼物后,毛主席亲笔写信给岳母和杨开智夫妇,充分展现了他的孝心。</p><p class="ql-block">在向振熙的八十大寿之际,毛主席赐礼物,并亲笔写信,联名与江青表示祝贺。这份家书是毛主席唯一一封与江青夫人联名署名的。这种举动源于了解到向老太太的牵挂和关心,特意以妻子的名义为之。</p> <p class="ql-block">毛岸青看望外婆</p><p class="ql-block">毛岸英在探望外婆后,遵照父亲的嘱托,在舅舅的协助下,一同前往给母亲杨开慧的墓地扫墓。然而就在同年十一月,年仅28岁的毛岸英也牺牲在了战场上。</p><p class="ql-block">次年,毛主席派遣毛岸青回长沙探望外婆。1958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老人和她的姐姐年近九旬,身体依然健康,深感欣慰,并致信问候。</p><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一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前往长沙会见杨开智,询问其家庭和工作状况,表达了极大的关心和关怀。</p> <p class="ql-block">毛岸英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拍摄地点不详。照片左起,戴笠,蒋介石。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蒋介石和戴笠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紧张和敌对。戴笠也不显得畏惧或谄媚。这可能是因为戴笠一直忠于蒋介石的领导,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和支持。蒋介石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秘密可对戴笠隐瞒。” 戴笠也曾经说过:“我只服从蒋介石一个人。” 他们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的蒋介石,面带笑容,目光明亮,透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愉悦情绪,仿佛他刚刚得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或许是在这个特定的时刻,他听到了一项重要的军事胜利,或是接收到了国际支持的积极讯息。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份喜悦都在他的脸上得以生动地表现。</p><p class="ql-block">而照片中的戴笠,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显得毫不畏惧。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很融洽,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的戴笠的右手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有人认为这是戴笠的一个特殊暗号,表示他是军统局的首领。也有人认为这是戴笠的一个习惯动作,没有特别的含义。不管怎样,这个手势给人一种老鹰爪子的锐利和凶狠的感觉,与戴笠的性格和职业相符。</p><p class="ql-block">戴笠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复杂而多样。他领导的军统,曾在抗战期间暗杀了日本人和汉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抗击外敌。然而,他也在政治上采取了极端手段,迫害异议分子、共产党成员以及民主党派人士,这是他领导下的军统行为中的阴暗面。这种双重性格使得戴笠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p><p class="ql-block">戴笠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他为了权利和地位,不惜杀害无数的爱国者和革命者。他以为自己可以操纵一切,但他忘了天道轮回,善恶有报。</p><p class="ql-block">他最终的下场,是悲惨的。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专机由青岛飞往南京时,因南京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不得已转飞上海,但这时上海的天气也不适合飞机降落,只能改飞徐州降落,途中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身亡。</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天意。天要灭戴笠,不给他任何生路。有人说,这是人为。戴笠的敌人趁机下手,炸毁了他的飞机。无论如何,戴笠的死亡,是他一生罪恶的终结。</p><p class="ql-block">戴笠死后,他的军统局也随之崩溃。他的手下和密探们,被揭发和清算。他的情报和秘密机构,被摧毁和接管。他的名声和地位,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和鄙视。</p><p class="ql-block">戴笠的三指手势,成了他一生的讽刺。他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触怒了天理和人心。他最终的下场,也是他应得的。</p><p class="ql-block">戴笠的死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因为戴笠是国民党反动派中最狡猾和最残忍的人物,他掌握了大量的情报资源和秘密机构,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党派进行了无数次的刺杀和迫害,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头号敌人。</p><p class="ql-block">周总理曾经评价道:戴笠之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戴笠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造成了多么大的阻碍和伤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