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生态环境部部领导的指示和部离退休办的安排。2023年10月31月国际司二级巡视员孫雪峰、综合处处长黄淼和核安全处干部张灵宇三人探望了原国际司干部张崇贤、柯金良和我。部里已多年没有派人来看望我们这些退休老人了。看到孙雪峰等三同志,我特别高兴。这体现了组织对我们退休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我在此对部领导、离退休办和国际司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选载的是当时拍的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这次三人小组领队的孫雪峰早就认识。后面有一个附篇,记录了我和孫雪峰一起做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顼目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孫彐峰和夏堃堡交谈</p> <p class="ql-block">左起:孫雪峰、夏夫人崔成兰、夏堃堡、张灵宇</p> <p class="ql-block">左起:孫雪峰、夏堃堡、张灵宇、黄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孫雪峰和崔成兰握手交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附篇: 我和孙雪峰一起做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我和孫雪峰早就认识,可谓是老朋友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他先在国家环保总局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后在国际司任处长。我先在国家环保局担任外事部门的负责人,1996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1999年至2004年在联合国环署担任国际职员,主要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任职,最后一年多任环境署驻华代表,在北京任职。</p><p class="ql-block">1997年,孫雪峰代表国家环保总局,作为深圳环保考察团团员赴肯尼亚访问。我陪同代表团会见了联合国环境署有关方面负责人和肯尼亚政府环保部门负责人。我还陪同他们参观了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同孫雪峰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p><p class="ql-block">此后,我同孫雪峰等一起,参加了和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开展的几个洪水控制项目,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8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水災。</p><p class="ql-block">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了“长江流域洪水成災因素综合治理》项目。为实施此项目,成立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署和人居中心长江流域洪水及其影响专家工作组。我是环境署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孫雪峰是该专家工作组成员。</p><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长江流域洪水災害影响首次专家工作组会议。孫雪峰(后排右三)和我(前排右三)都出席了会议。后来又开了两次专家工作组会议。我们两人也都参加了。</p><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洞庭湖地区洪水易损性研究”合作项目。我和孫雪峰都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上述合作活动的成果汇编成了三本书,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版,在国内外广为散发,不但对我国,而且对其它受到洪水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洪水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从2002年开始,我们啓动了一个更大和更有实质意义的项目,即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我组织了该项目的开发前研究(PDF-B),即研究和开发文件的工作。GEF拨给60万美元,开展此活动。环境署和国家环保总局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资金。我们化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项目文件的编写工作。该项目的地理范围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对生态功能的保护进行评估和规划;建立一个生态功能早期报警系统;在云南老君山和四川宝兴地区建立两个示范项目。</p><p class="ql-block">2004年上半年GEF 理事会批准了该项目。GEF为该项目提供400万美元的赠款。我们还成功地从一个名为TNC的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筹集到400万美元的配套资金,用于老君山示范项目的建设。中国政府也提供了必要的配套资金。</p><p class="ql-block">在该项目的PDF-B活动中,国家环保总局外经办的罗高来、宋晓智、孫雪峰和项目办公室苏德和张文娟等为此活动的成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我于2004年8月从环境署退休。上述项目在我退休后顺利实施,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自然保护和洪水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执行主任任命我为环境署环境应急协调员。我成了环境署在此领域最高级别的官员。</p><p class="ql-block">我上任以后,立即组织和协调了多个环境应急项目,其中之一是《联合国环境署和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南亚水災的缓解、管理和控制》合作项目。参加此项目的有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尼泊尔。</p><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24日至25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第一次专家工作组会议。中国参加会议的是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孫雪峰,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和云南大学何大明。我和联合国人居中心两位专家从内罗毕飞往新德里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我在会上代表联合国环境署讲话。我强调南亚地区是一个易受自然災害,特别是水災危害的地区。我要求各国提供《国家报告》。通过《国家报告》,各国可以交流经验和技术,以增强各国应对洪水的能力。联合国环境署将负责协调和组织南亚地区洪水控制的国际合作。</p><p class="ql-block">中国代表作了一个关于合理利用和协调管理中国和南亚国家之间国际河流的报告,并介绍了中国洪水控制的技术和经验,表示愿意在这些领域和各国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p><p class="ql-block">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各国同意编写各自的《国家报告》。此后将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专家工作组会议。</p><p class="ql-block">会后,我和三位中国代表一起参观了印度最著名的古迹泰姬陵。泰姬陵位于新德里200多公里外北方邦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岸。它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汉为爱妃泰姬•玛哈尔建造的陵墓。泰姬38岁去世。沙贾汉悲痛欲绝,动用了几万工人,耗费巨资,花了16年时间,在1648年建成泰姬陵。泰姬陵是全印度乃至世界最有名的陵墓,被世人称为人间建筑的奇迹。印度诗翁泰戈尔说,泰姬陵象“一滴爱的泪珠”。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泰姬的身旁。泰姬陵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它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