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杂记:走进哈佛

雨林

<p class="ql-block"><i>图文:雨林</i></p><p class="ql-block"><i>美篇号:1592466</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这颗世界高等学府王冠上的明珠,几百年来,成为全球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顶极目标。去哈佛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它的氛围和气质,是这次来美国最大的愿望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回国前昔,这个愿望得以实现。哈佛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下了飞机,女婿在机场租了台车,我们便直奔目的地。创建于1636年10月的哈佛大学,迄今已有380多年,是北美大陆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培养出158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七位美国总统。还有我们熟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这样大名鼎鼎的商界领袖,尽管他们因创业而中途退学,但哈佛的熏陶仍然是他们成功的基石。这里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可谓是精英的摇篮。中国近代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如陈寅恪、吴宓、林语堂、梁实秋、竺可桢等等都是哈佛学成归来的大师。</p> <p class="ql-block">  心里正在感叹哈佛的桃李遍天下,驾车的女婿说,剑桥到了。剑桥?不是在英国吗?女婿说这个地方叫剑桥市,是早期英国移民给这里起的名字。原来,由英国漂洋过海而来的清教徒们,要创办一所与英国剑桥大学类似的大学,决定在查尔斯河畔创立一所新学校,命名为“新市民学院”,同时将学院的所在地起名“剑桥市”。举目望去,绿草如茵,林木初染,浓郁的英伦风情建筑错落有致,哈佛大学就在这片建筑当中。</p> <p class="ql-block">  泊了车,便急不可待的寻找哈佛。随着人流来到了一处红砖立柱,铁艺栅栏的大门口,女婿指着门上的盾形校徽说,这就是哈佛的校门了。如此大名鼎鼎的哈佛,竟是这般简易的校门,真是颠覆了我的想象。与我们一些三流院校豪华气派的大门相比,这叫气质不在排场。</p> <p class="ql-block">  入得校门,一队队,一群群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参观者穿流不息,大部分是中小学生,也有像我一样的老人。导览者讲述着每一栋建筑、每一尊雕像背后的故事,据说他们都是哈佛的学生,课余兼职做导游,也算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因为听不懂英语,只能自己游览了。校园里那一栋栋英格兰风格的建筑,至少都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红砖白缝,朴实无华,那是岁月的积淀和时光的包浆,沉稳而庄重。楼宇间古木参天,秋日的落叶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坪上,点点金黄……大楼旁、树荫下、草坪上,到处可见学子们读书、做笔记、讨论问题的情景。林间小径上,抱着书籍,背着背包的学生步履匆匆,自信而青春扬溢,真是羡慕他们呀。</p> <p class="ql-block">  哈佛图书馆,也叫怀德纳图书馆,据说是仅次于华盛顿国家图书馆的全美第二大图书馆,藏书逾千万册,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但入门时要学生证,无奈只好做罢。听说过去一直是对外开放的,不知为什么不让游人进了,可能是来参观的人太多,影响了学生学习吧。心有不甘的我,在图书馆门前徘徊许久。</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两侧石碑上的铭文引起了我的兴趣,用手机软件翻译出来,一边的是:“怀德纳,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这座图书馆由怀德纳的母亲捐建于1915年6月24日。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培根散文集》。"原来,当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时,已在舺板上的怀德纳和他母亲本可以一起登上小船逃生。突然,怀德纳转身奔回船舱,他向母亲喊道:"我的《培根散文集》忘带了,我不能让它沉入海底!"就这样怀德纳失去了逃生的机会,与他心爱的书一起葬身大海。另一侧的铭文是:"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因此,在哈佛图书馆里,通宵达旦都有人在读书……</p> <p class="ql-block">  哈佛广场的一栋老楼前,有一尊约翰·哈佛牧师的铜塑座像。在“新市民学院”建立之初,哈佛牧师将其毕生的藏书和财产的一半捐给了这所学校。校方为了褒扬哈佛牧师这种慷慨助学的精神,于1639年将校名改为“哈佛学院”,直到1780年才正式更名“哈佛大学”。据说摸一摸哈佛牧师的脚,便可以迈上通往哈佛之路。尽管这只是一个戏说,但哈佛牧师的脚已被无数向往哈佛的学子摸得锃光黄亮……就是这样一位倍受崇敬的雕像,当我来到他的跟前时,只见两个大大的标语牌绑在雕塑身上。女婿翻译给我说,这是有学生在抗议某位教授种族歧视的言论。这在我们的大学里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哈佛就是哈佛,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诉求的权力。</p> <p class="ql-block">  “求是崇真”是哈佛办学的宗旨,“与真理为友”是建校以来一直坚持的校训。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开放式教育和自由选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审慎怀疑、挑战权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价值判断的能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不阿谀奉上是哈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典型写照。有一年哈佛校庆,校方拟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来参加,但里根提出了授予他哈佛名誉博士请求。按说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但哈佛师生认为,你虽身为总统,却与学术一点关系都没有,还是不授为好。于是衔没有授,里根也没有来,但校庆照样搞,总统爱来不来;还有一次是基辛格退休后,申请来哈佛当教授,但条件是只搞研究不搞教学。按基辛格的资历和水平当教授绰绰有余,但按哈佛的规定,当教授必须得上课,不管你的资历和水平有多高,最终哈佛拒绝了基辛格的申请。这两件事充分印证了哈佛只求实不唯上的独立精神。</p> <p class="ql-block">  校园里还有两座建筑引人注目。一座是哈佛纪念堂,被列入哈佛的著名建筑名录。进入纪念堂,大厅里没有座椅,举目仰望是60英尺高的哥特式穹顶,一幅幅壁画般的彩色玻璃窗流光溢彩,四周的墙上嵌着28块白色大理石纪念雕刻,上面篆刻着纪念美国内战的文字和伤亡的136名哈佛毕业生的名单,让参观者不由得肃然起敬;还有一座塔尖高耸的纪念教堂,这座建于1932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哈佛毕业生而建的教堂式建筑,大堂内一座雕像旁边刻着373位一战阵亡者的名字。教堂落成之后陆续增加一战后阵亡校友的遗物和生平事迹,以悼念二战、韩战和越战中捐躯的校友。哈佛合唱团每年都会举行唱诗活动追忆亡灵,这项传统从1932年起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还有两座博物馆,一座是艺术博物馆,一座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艺术博物馆。虽然这只是一个大学的博物馆,但他所展示的艺术品和大量藏品与任何一个国家博物馆比都毫不逊色。绘画、雕塑、工艺、文物品类繁多,古典、文艺复兴、抽象、后现代绘画应有尽有,毕加索、梵高、莫奈、伦勃朗、塞尚、高更、马奈等名家的作品让人驻足良久,流连忘返,仿佛在品味一场艺术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介绍是这样说的,该馆绝大部分藏品来自哈佛历届校友的捐赠。哈佛的校友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家、艺术家、收藏家和鉴赏家,他们将终身的收藏没有传给后代,而是赠予了自己的母校。能在哈佛的博物馆里展出自己的藏品被视为是莫大的荣耀,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校友向母校捐赠自己的艺术藏品。</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哈佛的魅力。哈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成为全球许多领域的翘楚和栋梁,他们是哈佛引以为豪的优质资源。同时他们又将自己的珍藏回馈哈佛,与学弟学妹的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成功的经验。就是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成就,代代传承,才使哈佛如校园中的参天大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校园时,正是午餐时间,哈佛的食堂不分教授还是学生,可以自甶选择。看着路旁露天餐饮区里进餐的长者和学子们,我就想,他们中间或许就有诺奖获得者和未来的总统吧。别不信,在哈佛,一切皆有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景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