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河口明清古街</b></p><p class="ql-block"> 站在铅山古桥头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信江上的古桥,其实并没有照片上,那种出尘和空灵的感觉,反而多了些世俗和凌乱。</p><p class="ql-block"> 其实也对,这个被称为“万里茶道第一镇”的河口古镇,是武夷岩茶运往世界的第一站水陆码头,从这里开始,信江上往返的货船,带着一篓篓岩茶北上鄱阳湖,进入长江流域,或向西经茶马古道走上高原,或向东经苏杭走向世界;这个曾经商铺林立、车马喧嚣的百货集散地,又怎么可能有飘逸出尘、避世桃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从街口的百年老店“金利合”向里望去,这条曾经车水马龙的商业街,如今却安静得如同幽幽的深巷,那些曾经热闹的商铺、作坊,如今依然层层叠叠的排列在街的两侧,只是门前不再有摩肩擦踵的人群,三三两两的街坊坐在自家门前,向偶尔经过的邻居打打招呼;能证明这是曾经繁华商业街的,可能只有被车轮碾压得并不平整的青石路面了。</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个长长的巷子里,仿佛时光停滞,偶尔惊鸿的彩色琉璃、精美的石刻,都在诉说着曾经的热闹与奢华;</p><p class="ql-block"> 这个引领一个时代的商品街里,如今却没有什么现代商业,只有一些作坊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竹器店的老板,在仿若竹林深处的店门后,孤独地劈着篾片,木器店的伙计在门前架起条凳,卖力地把松木刨得光滑平整;拱门后远远看着大人打牌的孩子,百无聊赖地在台阶上打滚;</p><p class="ql-block"> <b>没有人能回答:曾经的喧嚣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落寞和孤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塘古镇</b></p><p class="ql-block"> 铅山县东南40公里,从武夷山流下的溪水,在这里蜿蜒着向北流去,站在石塘桥上向南看去,武夷群峰如同水墨一般,在天空的画纸上氤氲出青绿;</p><p class="ql-block"> 石塘,这个出产连史纸的小镇,曾经与苏杭、松江、芜湖、景德镇并称为中国五大手工业区域,号称“武夷山下小苏州”。</p> <p class="ql-block"> 从棋盘街的窄巷里穿过,就走进了那条曾经纸行林立的老街:松泰、潘中和、王家、赖家、复生源、查家号、天和号……在短短的几百米坑背街里,这些曾经名动全行业的字号阰邻而立。</p><p class="ql-block"> 从元代开始,人们利用漫山遍野的毛竹来制作纸张,明清时期,石塘逐渐成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造纸中心;丰富的原料和充沛的水系,加上手工艺人重信守诺,让当地生产的纸张,只要是盖上“石塘”二字,就能成为通行四海的免检产品。</p> <p class="ql-block"> 只是今天,这些老字号没有片篾晒竹的场景、没有捣浆抄纸的喧闹,只剩下精美的石雕窗框、斑驳的院墙、无人的长巷,还有门前开裂的石鼓;</p><p class="ql-block"> 巷子里或聊天、或散步的人们,也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只有安静到有些落寞的眼哞,偶尔抬起头来,看看闯入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不少古镇,这次却给了我不同的感触,也许是因为这个曾经能与苏杭相提并论的手工高地,如今却无声无息的巨大反差;也许是因为无论工匠们怎样守信努力,却仍然沉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b>石塘古镇,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当时代抛弃你时,都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