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万年寺

深谷幽兰

<p class="ql-block">  唐代太和七年(833年),一个名叫普岸的青年僧人,从襄阳来到天台万年山,建了一个茅蓬,坐禅念佛。</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他正在茅蓬中端坐修禅。</p><p class="ql-block">忽然,门外响起一阵虎啸声。紧接着,一阵狂风袭来。狂风中,一大一小两只老虎窜进茅蓬。</p><p class="ql-block"> 普岸没有惊慌,操起身边的禅杖,轻轻按住大虎的虎头,说:“贫僧听说这座山是罗汉所居,才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借此宝地修禅念佛,请勿惊扰。”</p><p class="ql-block">两只猛虎听了,摇摇尾巴,不再咆哮。</p><p class="ql-block">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经,转身走出茅蓬。看见普岸没有跟出来,又回过头来,望着普岸,摇摇尾巴。</p><p class="ql-block"> 普岸明白了,猛虎是在对他打招呼,要他跟着。于是,提起禅杖,走出茅蓬,跟着猛虎向前走去。</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虎在前,人在后,朝着东北方向,翻过三座山,涉过三条涧。</p><p class="ql-block"> 忽然,面前一片开阔,出现了一个平坦坦约摸上千亩大小的山谷。</p><p class="ql-block"> 普岸抬头朝四面看去,山谷周围耸立着八座苍翠的山峰,团团环护着山谷,而且是后山高过前山,的确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猛虎领着普岸,走进山谷,来到山谷北头一座翠峰下面,在一个有两条山涧合抱的地方停了下来,朝着前面一丛荆莽,唔唔地吼叫。</p><p class="ql-block"> 普岸情知有异。走到荆莽跟前,用禅杖轻轻拨开荆莽。一看,里头有几堵坍塌的石墙,围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屋基。</p><p class="ql-block"> 再一细看,屋基中还有一个地灶遗迹。地灶中,还有一小堆漆黑的木炭。</p><p class="ql-block">普岸正在犹疑,空中响起一个声音:“普岸,普岸,此是昙猷旧居,汝可于此居止。”</p><p class="ql-block"> 普岸闻声抬头,看见半空中立着一个罗汉,几十丈高,浑身金光闪闪。</p><p class="ql-block">罗汉看见普岸惊讶,又说:“普岸休惊,贫僧乃伏虎罗汉,俩虎乃是贫僧坐骑,因汝与此有缘,才引你至此。说完,将手一招,俩虎腾身而起,随着罗汉朝东南飞去。一忽儿,便不见踪影。普岸跪在地上,再三礼拜。</p><p class="ql-block"> 神虎领路的消息传了开来,周围的山民以为普岸是个神僧,纷纷朝拜。</p><p class="ql-block">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长功夫,一个寺院便建成了。普岸将寺院取名为“平田禅院”。1000多年以来,这寺院建了毁,毁了建,寺名也几经变换。到了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改名为“天宁万年寺”。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曾经一度改为“报恩广孝寺”。</p><p class="ql-block"> 不过,隔了不久,又重新复名为“万年寺”,一直用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搜集整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万年寺</p><p class="ql-block"> 天台山万年禅寺位于天台县西北的万年山麓,早在东晋时,高僧昙猷就在此建庵修行。唐太和七年(833),高僧普岸来此创建“平田禅院”,大中六年(852)号镇国平田。后梁龙德中(921-923)改福田。宋雍熙二年(985)改寿昌。建中靖国(1101)初毁于火,崇宁三年(1104)重建,号天宁万年。绍兴九年(1139)改报恩广孝为光孝。明复为万年。清顺治初(1644-1661),毁于战火,复重建。民国11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万年寺达到鼎盛,有殿堂寮室四十多处,寺境面积约四万多平方米,其规模列天台山各大寺院之首,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禅宗名刹,曾被列为南宋的“十大名刹”。古人还将“万年柱”(指房屋的房柱)与国清松、塔头风、华顶雾、高明钟,合称天台山名胜“五绝”。</p><p class="ql-block"> 日本临济宗创始人荣西曾两度来到万年寺求法,他的弟子、日本曹洞宗鼻祖道元也曾来拜师学法,名声大燥。</p><p class="ql-block">1994年,天台县成立万年寺修复委员会。1997年万年寺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万年寺大殿修建落成开光。现在是天台山佛学院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清朝状元画家钱维城的《台山瑞景》图中,有一景是万年福海。他的画中有说明:“万年寺,在县西北八峰山,唐太和时建。其东南十里为罗汉岭,下为铁船湖。传有罗汉曾泛铁船于此。两涧水,自寺门合流,萦纡南出。沿涧皆巨杉,郁郁苍苍,盛夏不见炎晷。旁峙一小山, 曰“钓山。”壑内怪石礧礧,猿经鸟伸,不可方物。晋僧昙猷尝憩此四顾,有真福地之羡。”</p><p class="ql-block"> 寺外八峰环抱,双涧合流,气象不凡。东、西、北三面,有明月、娑罗、香炉、大舍、铜鱼、藏象、烟霞、应泽等八座山峰环抱,景色清幽。东溪、西溪,如玉带一般绕过寺院左右,至寺前汇合后向南流去。寺前平畴沃野,故名“平田”。从风水学讲,很附合“负阴抱阳”、“瑞气葱茏”的气象。清道光吏部尚书汤金钊楹联“露气春林,月华秋水;晴光淑景,芳草远山”,颇能道出这里幽旷萧远之韵致。</p><p class="ql-block"> 明朝的王思任在《天台山记》中,把天台山诸景依次分为十五等,万年寺以“绕肠雄气,满腹古文,郁郁苍苍,扶余穷北”列第六。</p><p class="ql-block"> 清朝史地学家齐召南在他编著的《天台山方外志要》中,把“八峰绕翠”列入天台十六景之一,寺院周边有应心泉、三井潭、铁船湖、万马渡等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