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之美,在于耕耘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后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雁阵成员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吴家英初中语文卓越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2023年10月31日共聚天涯区高峰初级学校开展“建构好课堂样态,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的主题研修活动。从教研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与远方。在课堂中探寻,一路芬芳,收获教学实践的精彩与成长。</p> 观摩学实操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时五十分,来自三亚市崖城中学的高亚飞老师开始带领学生探寻“藏在语文课本里的写作秘密”。高老师以课本为基点,通过大量课内外链接展开拓展,鼓励学生勇敢迈出战胜写作“恐惧”心理的第一步——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写起,告诉学生:无事不可以入文,无情不可以抒发;用心发现,课本里的文学世界与生活的艺术舞台是相通的,所以别具匠心的场面描写可以从《安塞腰鼓》的腰鼓声中延伸到食堂厨师的菜勺上;无声的结尾有时比有声的呐喊更能引人入境,更加具有打动读者的力量;只要动笔,哪怕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甚至略显无意义的开头,兴许也会激发灵感,让“无意义”变成“大惊喜”。四十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接触了一堂不同以往的写作课,老师们的学习热情让今天的高峰中学满是青春的活力与热烈。</p> <p class="ql-block"> 上外三亚附中尹莲丽老师的课堂用一篇《邀请函》轻松将师生带入情境,来到“金戈铁马征”的世界,感受“大漠秋风情”的壮烈,她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两首边塞诗联读,以别出心裁的设计贡献了一堂有情、有味、又有趣的诗词鉴赏课。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尹老师领着学生从“初读,读出诗中韵”,到“赏读,描绘诗中境”,再到“品读,感悟诗人心”,最后“表演,感受诗中情”,一步步走进诗歌,领会诗歌。她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引导,让我们看到:原来不识字的孩子也能读诗,惧怕课堂的孩子也可以很踊跃。这大概就是教育之美吧,特属于教育人的灿烂勋章。</p> 讲座论方法 <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课堂是有遗憾的艺术,所以持续不断的方法指导和改进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 “教读引领课究竟怎么上好”这个问题,上外三亚附中黄旭副校长带来的专题讲座《“教读引领课”模式建构实践研究》给了我们清晰的思路和不小的启发。她从“教读引领课的意义和目标”、“教读引领课的基本模式”、“教读引领课授课中注意的问题”三方面为老师们指点迷津。她认为:教读引领课应明确学科性质,要带领学生学到属于语文的知识;要落实实践运用,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实践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生命”,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她强调教读引领课只是在通过“教”方法而“领”学习。相信,经此学习,老师们对于教读引领课究竟怎么教好,一定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心得。</p> 领队指方向 <p class="ql-block"> 年轻教师的任何一次成长都离不开领路人的指引和经验推介。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三亚市教培院吴家英主任依旧不辞辛劳地给成员们分享了关于“好课堂的探讨与建设”。</p> <p class="ql-block"> 吴主任指出,“好课堂”最简单直接的衡量标准是看见学生的成长。课堂应激发学生两大能力,即学习兴趣和操作系统,让学生从爱学→懂学→会学。她还向老师们分享了特级教师程翔关于“语文教学变与不变”的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三大使命”不能变,但老师们课堂教学的模式急需要变,大家应积极寻求突破,让课堂从预设走向生成。吴主任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是最基础亦最关键的素养,要警惕“去语文化现象”,防止语文变味。好的课堂中,师生交流不仅仅是判定知识点掌握的手段,更是让学生尝试“思维碰撞”、“感悟传达”和“体验分享”的良好时机,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让课堂“生成”。</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吴主任寄语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殷切希望每位老师能在学生的活动中见证他们的成长,上好语文课,做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语文当如风,向美款款行,教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愿所有的的语文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春风化雨,遇见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 刘鸿雁 王兰</p><p class="ql-block">审核: 吴家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