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家大院,是兴山县黄粮镇户溪村的一个美丽小山庄。这里群山怀抱,错落有致的白墙蓝瓦民居,隐藏在竹林云海之中,有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家大院是我母亲的娘家,姑姑的婆家,我的大妹妹也在这里居住。七大姑,八大姨,走到哪家都是亲戚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这个地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山变绿了,地规整了,院里干净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大院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竹林。这里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习俗。每户人家都会有自己的竹林,编个筐,打个席,做背篓,打晒箕,家里竹器家具,数不胜数。竹笋更是人们饭桌上少不了的美味菜品。“远上寒山石径斜,竹林深处有人家”,竹林既能产生视觉美,又能给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这可能就是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竹子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家大院的刘氏家族,据说其祖先来自江西朱柿巷。最初移民到兴山县内蕃岩,清宣统年间,有三弟兄,来到刘家埫繁衍生息,如今早已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已有第十代子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刘家大院,就不得不说说三个人。一个是陈家珍,一个是刘芝兴,一个是陈常明,他们是解放时这里少有的文化人。刘芝兴11个孩子,6个儿子5个姑娘。陈常明10个孩子,6个儿子4个姑娘。在生活极度贫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养活那么多孩子,是多么的不易呀!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把他们击倒,反而越挫越勇。十里八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围鼓,锣鼓,丧鼓,舞个狮子,玩个灯,唱个山歌,吹拉弹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刘家大院有了非遗文化的加持,就好看热闹多了。刘陈除了专注非遗文化的传承外,更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他们的子孙都识文断字,不少人考上了大学,成为军官,公务员,医生。还有的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大学教授,高级管理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家大院,海拔900米左右,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我每年夏天,都要去住一段时间。那里有我的战友,我的同学,我的亲朋好友。山村的早晨,云雾缭绕,时影时现,就好像身处海市蜃楼,脖子上挂着哈达的仙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家大院,交通方便,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是吸引人们游玩的好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腊肉好吃。最难忘的是在我表妹刘兰年家里,弄的红肉,竹笋炒腊肉,更是香飘可口,回味无穷啊!我问她家的腊肉为什么这么好吃啊?她说,我们喂猪,除了玉米,每天还要找几筐子新鲜野草。野草喂猪,虽然长的慢,但肉长的很紧实,味道自然比喂普通饲料的肉要好吃的多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的刘家大院,正以它美丽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特别是夏天到这里避暑,那可能是你今生最明智的选择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3年11月1日写于武汉</span></p>